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0148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选A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的统一性、执法的统一性,这样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

2、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D有利于实现党的新任务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任务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些法律的颁布有利于党在过渡时期基本任务的完成,故D项正确。3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时间 内容1979年 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7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5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9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017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

3、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4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解析:选D材料中“1984年”港澳尚未回归,故A项错误;材料中“1984年”“一

4、国两制”构想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C项“经济”与材料中“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的角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对港澳观礼团说”“都要大团结”相符,故D项正确。5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取决于()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我国坚决维护领海主权C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增强解析:选C海防使命任务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维

5、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增强,故C项正确。6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B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D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解析:选D材料中“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说明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故D项正确。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

6、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A1949年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56年论十大关系D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解析:选B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并且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且与三大改造的时间吻合,故B项正确。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

7、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和“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以判断是指1982年宪法,故B项正确。9(2018绍兴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名用字,往往随着历次重大政治运动或社会变革而变易,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比如:张要武、陈兴无、李造反等名字应该出自(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C三年困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D“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阶级斗争”,武斗、造反是当时流行词语,与材料“张要武、陈兴无、李造反等名字”相符,故D项正确。10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

8、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82年宪法 D1999年宪法解析:选C根据材料“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新时期指改革开放以后,且共同纲领仅属于临时宪法,故A、B两项错误;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也是目前为止,新时期唯一的一部宪法,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1999年通过的属于宪法修正案,故D项错误。11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

9、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D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解析:选A材料集中反映的是村民自治的情况,这是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故A项正确。12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工农群众,还包括民

10、族资产阶级,这说明新中国民主是广泛的人民民主,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新宪法将民族资产阶级确认为民主的主体,因而新宪法并未强化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是1954年宪法的相关内容,与政协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13.(2018杭州期末)如图是1979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截图,下列表述与这期头版内容相符的有()宣布了和平统一的方针提出了海峡两岸实行“三通”的建议阐明了统一后对台基本政策实现了两岸的真正停火A BC D解析:选D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提出了海峡两岸实行“三通”的建议,故正确;

11、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举行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阐明统一后对台基本政策,故错误;在这期的报纸上同时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的真正停火,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14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20世纪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结果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D完善中国特

12、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解析:选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与材料关系不大,A项错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当时不存在全面修宪的需要,C项错误;材料内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151957年底,毛泽东说:“现在国际上一般都公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否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首先就做不到从外交政策和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

13、”材料说明了()A毛泽东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错误的B美国的敌视等原因使新中国一度偏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阶级斗争思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D“革命外交”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解析:选BA项曲解了毛泽东的原意,排除;美国长期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使毛泽东等领导人错误地估计了国际斗争的重要程度,从而一度偏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阶级斗争思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故C项错误;当时处于两极对峙时期,“革命外交”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分不开的,故D项错误。1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14、位。当时投赞成票的国家可能有()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日本A BC D解析:选A1971年,在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均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A项符合题意。1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当时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下列对“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一说法的理解,有误的是()A结束了中美之间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B直接推动了中日两国间关系的改善C促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选D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81955年万隆

15、会议与会国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A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C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解析:选C万隆会议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抵制帝国主义的殖民霸权主义,故C项正确。19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A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B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C巩固了社会

16、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解析:选D“维持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是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故A项错误;B、C两项与史实不符;题干表明中国一方面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说明中国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故D项正确。201978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解析:选B“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

17、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国,对全世界都有影响,这有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21从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告独立。但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的第二天,中国外长才分别致电三国外长,宣布承认三国独立。这表明()A我国政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C中国积极开展各种多边外交活动D我国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在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前,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与苏联的关系属于苏联内政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不干涉内政”是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重要内容,所以苏联承认三

18、国独立前中国政府并未表态,直到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后,中国政府才宣布承认三国独立,因此A项正确。22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解析:选C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C项正确。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

19、策略是()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解析:选C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因此体现的是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故C项正确。24邓小平说过:“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不结盟B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C这段话出自于1992年

20、邓小平南方谈话D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解析:选C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阐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而并没有对外交政策的阐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25(2018丽水模拟)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析:选A材料中“中俄”“中美”以及中国

21、与欧盟分别建立“伙伴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突出特点,其目的主要是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理想,先进的中国人做了许多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这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 孙中山文集材料二1954年以后我国宪法的修改历程方式全面修改(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部分修改(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修改)结果1

22、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1988年宪法1993年宪法1999年宪法2004年宪法(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的国民志愿,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做了什么努力?有何意义?(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制定的第几部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临时约法的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临时约法的意义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二宪法的修改历程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回答。答案:(1)努力: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

23、时约法。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宪法:第四部。原因:纠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24、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如何对“中国民主化道路”进行“新的探索”的?(10分)(2)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根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在新中国的曲折历程。(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信息可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曲折发展与完善的

25、历程。答案:(1)依据:制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效仿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以限制总统权力。探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逐步认识到西方民主的弊端;他以俄为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动员工农,他提出“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主张(或答“提出新三民主义”也可)。(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程: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重新召开。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

26、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2)列举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中美之间的“正常的关系”而采取的“主动行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威胁

27、”“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等得出当时两国处于对抗状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可以看出两国存在国家利益的冲突,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两国存在意识形态的矛盾。第(2)问,结合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来概括“行动”所在,并从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上综合概括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答案:(1)特征:对抗。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矛盾。(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局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