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6250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4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Word版缺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后来,宋太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后来又先后灭亡了辽朝和北宋。1127年,南宋开始与金对峙。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了全国。政治上,封建国家分裂割据,几个民族政权从并立走向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

2、和为主;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原先进的封建制度向边疆地区拓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相交织。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租佃关系、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对外贸易发达,商路由传统的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对外关系的重心也随之由陆到海、由南到北。思想文化上,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并成为新的正统思想;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突出,并走向世界;宋词、元曲、书法和绘画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文化对祖国文化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演变和政治的发展目标解读 1.列举辽宋

3、夏金元王朝的演变情况,了解古代中国从分裂到统一的发展。2.掌握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演化,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大史实 二府三司制、知州、通判、转运使、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1.从五代十国到元的统一(1)五代十国:907年,朱温废唐建立梁(史称后梁),此后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一时期,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2)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来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97

4、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史称西夏。【易错点拨】 97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不是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燕云十六州、甘肃、吐番、云南等地还没有收回。(3)南宋与金的对峙: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4)元的统一: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后,先后灭掉西夏和金朝。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后,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完成对全国的统一。2.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设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

5、使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元朝设为最高行政机关,上承天子,下总百司,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增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3.中央集权的加强(1)宋朝措施影响军事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造成后来国家的局面政治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监督经济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问题思索】 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权力,相互制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元朝行省制度内容: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

6、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问题思索】 13世纪以来,中国形成了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下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行省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它在明清时期有较大发展,并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宣政院: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相关官员

7、僧俗并用,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同为元朝四个独立的任官系统。【知识拓展】 宣政院1264年成立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是直接统领吐蕃政务和军事的机构,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为元朝四个独立的任官系统。所辖吐蕃之地,分设三道宣慰司: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乌思藏宣慰司)。考点一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唐朝和宋朝加强皇权的比较(1)相同点: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

8、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不同点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最高行政机构设置: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史论结合】史料1(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宋史史料2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

9、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明宋濂元史解读(1)史料1反映宋代通过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的方式,削弱了相权。(2)史料2说明在元代的中央官制中,中书省总揽政务,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掌监察与官吏的升降,此外还有寺、监、卫、府等中央机构,反映了元代也采取限制相权的举措。问题(1)根据史料1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这句话的正确性。(2)根据上述史料,说明宋元时期君主削弱相权的方式。考点二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起到了良好

10、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管理机构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史论结合】史料1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建隆四年(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史、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史料2行中书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11、。明宋濂元史百官志解读(1)史料1说明宋代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但受通判监督,二者相互牵制,重要公文必须由知州与通判联署才能生效。(2)史料2说明元朝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负责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问题(1)根据以上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在管理地方和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方面的差异。(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25宋代宰相的来源从历史图表切入,综合考查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2016全国卷26宋太祖与史官记事创新历史情境,考查重史传统对君主

12、专制的影响考题1 2018全国卷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该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考题2 2016全国卷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考题3 2018天津卷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

13、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考题4 2017北京卷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考题5 2016江苏卷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

14、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考题6 2015海南卷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考向1宋元君主专制的加强1.2018安徽芜湖一模 “政事堂”是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共同议事的办公场所,开始时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

15、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2.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 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阙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机,臣下止于奉圣旨,臣等实知荣幸。”这说明()A.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C.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D.宋代君主专制强化考向2宋元中央集权的强化3.2018安徽宣城期末 唐以前地方政府一直是一长制(即一个人负全责);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这一变化促使()A.中央集权加强B.

16、君权不断强化C.行政效率提高D.地方势力膨胀4.2018山东师大附中二模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考向3宋元时期的选官制度及监察谏议制度5.2018重庆四模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至宋代,政府取消谱官,家谱皆由私家编修。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世袭政治的瓦解B.理学思想的传播C.选官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6.2018安徽宣城调研 宋朝台谏官“事关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

17、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A.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B.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D.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第11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解读 1.了解宋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土地政策和灌溉工具,理解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江浙地区的基本特点。2.掌握宋元陶瓷业、纺织业和冶金业发展的基本史实。3.概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4.了解宋元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5.王安石变法。重大史实 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交子、棉花种植的推广、经济重心南移、黄道婆和棉纺

18、织业、青花瓷。1.农业的发展(1)耕作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政策:宋代对土地实行“”政策,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的租佃关系概念:封建社会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历程:始于战国,普及于宋代,明清时期进一步深化。意义: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4)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5)辽夏金元统治之下的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19、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即河北曲阳的定窑(白瓷)、河南宝丰的汝窑(宫廷用瓷)、浙江龙泉的哥窑(青瓷、冰裂纹瓷器)、的官窑(宫廷用瓷)、河南禹州的钧窑(产品称为“钧紫”或“钧红”)。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釉里红瓷器。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除纺织品外,宋代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民间棉纺能手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知识拓展】 松江府的棉纺织业

20、植棉:宋代棉花栽培从岭南逐渐传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松江因环境适宜而迅速推广,但棉纺织技术落后。纺织:元朝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把海南岛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向民众传播。结果:松江府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中心。(3)冶矿业:北宋时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商业的繁荣(1)表现: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流通规模和范围扩大,四川地区出现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知识拓展】 交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21、可以兑现,便于流通。最初由民间发行。宋真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改由政府发行。(2)“市”的发展宋朝“市”与此前“市”的差异位置、时间政府监管发展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长安设“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宋朝时期城市中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西夏、金各政权之间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城市的兴盛: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

22、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临安在元朝改称杭州。元大都是著名的商业中心。(3)对外贸易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交易频繁;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4.经济重心的南移(1)过程: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两宋之际,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2)原因:江南环境相对安定;劳动力大量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自然条件优越;

23、北方人民南迁。(3)影响: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南宋时期江浙一带更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5.王安石变法(选修1)(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封建统治危机;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借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2)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摆脱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3)内容领域措施内容作用富国之法青苗法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保证灌溉,防洪抗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免役(

24、募役)法纳钱代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限制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均输法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人民负担强兵之法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的军事能力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政府开支,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

25、,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唯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4)评价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考点一中国古代“城”与“市”的发展先秦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特征总体趋势:严格限制(从秦汉至唐)放松限制(宋元)。(1)从秦汉至唐坊市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活动。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宋元坊市界限被打破,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农村的“草市”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

26、了夜市、早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史论结合】史料北宋东京城布局图解读史料说明宋代城市布局相比以前的朝代有所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功能的影响。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方面的新变化。考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2)官营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松弛,城市数量逐渐增多,且城市的商业性与经济功能逐渐加强。(5)商业与农业、

27、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互相促进。(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史论结合】史料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与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解读从史料可以看出,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平。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2.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

28、交换的发展;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农产品剩余,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完成的。所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秦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和元朝开凿大运河(如通惠河),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货币的发展。货币的统一,柜坊、飞钱和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政府采取的政策深刻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

29、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带来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史论结合】史料1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

30、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史料2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来中国进行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解读(1)史料1体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相对和平的地区环境、中国的商品输入西方、西方的宗教文化或者价

31、值观念传播到东方。(2)史料2体现了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的经济交流、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唐宋时期瓷器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问题(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2)根据史料2,分析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3)综合上述史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其影响。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26北宋前期的民营手工业依托史实材料,综合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016全国卷26宋代“主户”与“客户”从主户、客户的状况切入,考查北宋土地政

32、策2015全国卷27宋代沿海的民间崇拜创设新情境,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2015全国卷26农业技术与经济重心南移依托主干知识,综合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2014新课标全国卷26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记述切入,考查宋代纸币的产生考题1 2018全国卷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考题2 2015全国卷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

33、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考题3 2015全国卷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考题4 2016全国卷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考题5 201

34、8海南卷 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的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考题6 2018海南卷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考题7 2018北京卷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

35、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B.C.D.考题8 2014新课标全国卷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考向1宋元农业的发展1.2018安徽合肥质检 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

36、和收获等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注重精耕细作B.结构日趋合理C.分工日益细化D.技术领先世界考向2宋元时期的手工业2.2018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 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32112386535天禧末年(1021年)276229634852熙宁十年(1077年)216349113169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考向3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3.2018江西九江二模

37、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这说明当时的纸币()A.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信誉卓著、便利,全国流通D.具有等同于黄金的价值4.2018北京东城一模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他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

38、.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考向4宋元时期城市的发展5.2018吉林长春质检 宋梦粱录记载:“(中秋节当天)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材料主要反映这一时期()A.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B.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C.私商成了商人的主体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6.有学者指出,唐代以前的都城沿黄河轴线东迁西移,宋代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沿京杭大运河南北移动。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运河的

39、开凿C.生态环境历史变迁D.北方军事威胁第12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目标解读 1. 列举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代儒学的发展。2.掌握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和天文历法、农学的发展。3.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重大史实 程朱理学、心学的产生、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2)思想主张 主张代表 哲学观认识论伦理观“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思想核心);先有“理”后有物;“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用“天人一理”思想取代了过去

40、的“天人合一”思想)提出“”。“理”是先天存在的,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朱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具体方法是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地位及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

41、熹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为“四书”,编著,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2.陆九渊开创心学(1)核心思想:“心即理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被称为“心学”。(2)求“理”的方法(认识论):“发明本心”。因为“理”在“心”中,所以穷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感悟理。3.宋元科技的辉煌(1)四大发明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

42、期已有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是的伟大革命,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天文历法北宋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编订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知识拓展】 授时历授时历是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因元世祖忽

43、必烈封赐而得名。它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 5日,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4.文学成就(1)宋词形成: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繁荣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数量的增加。代表作家:婉约派柳永和李清照;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等。(2)元曲形成:散曲与合称为元曲(体现了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易错点拨】 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马致远等。5.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6.绘画(1)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考点一程朱理学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主要特点 (1)儒学思想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思想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具有的思辨性。传统的儒学思想经由理学家们的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