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664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8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三)1.A解析 从先救人后救国到先救国后救人,反映挽救民族危亡高于一切,体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民族意识的增强,故A项正确;社会矛盾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2.B解析 根据史实我们很容易得知,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该运动的主体是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而非人民,故A项错误;根据陈独秀的具体论述可知,材料很明显讲的是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很容易得知,动摇帝国主义统治中国根基的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的主体同样并不是人民群众,故C项错误;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是党的内部会议而非群众运动,故D项错误。3.C解析 据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可以得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追求民主、平等。法国大革命侧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宣言侧重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故B项错误;追求民主、平等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4.B解析 1927年4月发生四一二政变,国民革命局部失败,材料“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表明中共努力挽救统一战线,故选B。据材料中“1927年5月18日”可知,此时国民

3、党的最高领导人是汪精卫,A项错误;材料中“1927年5月18日”还未提出农村革命道路,更谈不到抵制“城市中心论”,C项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完成国民党改组,与材料中“1927年5月18日”不符,D项错误。5.B解析 工农运动是大革命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推动工农运动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不了重大成果,故C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果是失败的,故D项错误。6.B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从19261927年部分省份农会会员统计,其实际反映的是部分省份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湖北农会会员的比例增长迅速,这说明湖北革命形势发展良好,且成立了武汉国

4、民政府,所以湖北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故B项正确;北伐发展顺利,革命中心很快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广东农会会员比例大幅度降低并不是因为广东对北伐反应较为理性,故C项错误;1927年伴随北伐战争顺利进军,武汉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故D项错误。7.A解析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因而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著特征,故A项正确;毛泽东掌握中共军队领导权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故B项错误;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而中共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是在1937年,故C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此时中共新型人民军队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

5、。8.C解析 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意味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故A、B两项错误;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表明东北接受国民政府领导,故C项正确;东北易帜并不能代表张学良践行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9.B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导致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工人比例下降而农民比例陡增,与毛泽东等深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相关,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是解放战争时期与19501952年,故C项错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10.A解析 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1929年、1931年作出了三次土地政策规定,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

6、政策进行及时调整,故A项正确;“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故C项错误;题干中所提及的法律都非常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故D项错误。11.D解析 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根绝水患”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还提出推翻国民党统治,故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人民政权能够在出现灾害时从人民利益出发,减小灾害的危害,但“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表述过于绝对,故

7、C项错误;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根绝水患”,可知文章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相结合,故D项正确。12.B解析 材料“中外记者深入中国西北实地考察”,反映出中共根据地建设引起国际关注,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英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红军长征的影响,D项错误。13.(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

8、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得出爱国阶层主动抗争,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得出十月革命的推动,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得出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

9、重损害。第(2)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得出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据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得出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得出,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3)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开始传唱大江南北”得出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据材料三“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得出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得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

10、新阶段”得出民族觉醒,据材料一“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民族团结。14.示例一:论题:“经济”观念的盛行体现了实业救国的理想。论述: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戊戌变法及清末新政的刺激,辛亥革命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投资建厂、发展经济成为近代知识分子和实业家们的追求。他们试图发展壮大民族工商业来救亡图存,实业救国,中国经济从传统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经济”也从传统的“经世”中剥离,被广泛采用。结论:甲午战争后至20世纪初“经济”观念的盛行是当时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推动了经济、政治的近代化。示例二:论题:辛亥革命推动了“共和

11、”观念的盛行。论述:20世纪初,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预备立宪的破产,清政府越来越腐朽,社会逐渐认清清政府的本质,对民主内涵的认识逐渐深化。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民主共和主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推动共和观念广泛传播,这正是中国政治从专制逐步走向民主化的反映。结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共和”观念的盛行折射了近代中国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转型。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观念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方面来进行选题和论证,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来进行选题和论证。从答题规范性上来说,小论文题要求首先要明确

12、论题,论证过程要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切忌简单罗列史实,结尾才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课时作业(二十四)1.B解析 题干中“沈阳事件”即九一八事变,西方列强派出李顿调查团并作出日本所为是侵略行为的结论,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沈阳事件发生两年以后,人们已看清,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可推知两年后即1933年列强才认识到可以阻止日本独霸中国,但由于当时未采取有力措施而失去机会,故B项正确;1942年,英、美、苏、中等26国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对于日本的侵略,列强极力阻止,反而两年后列强才认识到失去维护在华利益的

13、机会,故D项错误。2.C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十九路军的组成过于庞杂,而不是加强地方军实力,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十九路军的组成过于庞杂,而不是实行曲线救国策略,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蒋介石通过对十九路军的调整,中日双方对峙,最后借助外交手段暂时停止会战,可知国民政府避免与日军发生正面战争,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十九路军,而未涉及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故D项错误。3.B解析 材料不能体现国民党确立全面抗战路线,故A项错误;据材料“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可知,面临民族危机,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与民族责任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1937年

14、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国民政府的民族责任意识,而不是其全国抗战的决心,故D项错误。4.C解析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1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故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4月,与材料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12月,故D项错误。5.D解析 根据所学,淞沪会战标志着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强调在这种现实之下,我们还是可以支撑,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我国在各方面都

15、落后的情况下,面对日本侵略依然可以支撑,故C项错误;材料“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表明我国地大物博,通过持久战,可以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故D项正确。6.C解析 在无产阶级政权之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创建真正属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曲线图不难看出,在19361938年,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倒退时期,故B项错误;根据曲线图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的1938年至1945年,正值全面抗战时期,故C项正确;从材料曲线图中不能看出教育改革的步伐,故D项错误。7.C解析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1938年10

16、月,是受日本侵华政策的影响而出现的,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提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这导致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故C项正确;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的攻势有所减弱,所以并不是正面战场无法抵御日军,故D项错误。8.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在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精兵简政”“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建设,提高效能,节约人力和物力”得出,缓解了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目中“精兵简政”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1927年三

17、湾改编,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A解析 由“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可见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故A项正确;由“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可见历史评价是有其客观标准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没有显示其研究本身是否是热点,故C项错误;从“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可以看出研究的深入,不能体现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故D项错误。10.D解析 1945年10月,共产党的武

18、装名称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而非红军,故A项错误;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故B项错误;内战全面爆发是1946年,故C项错误;材料中事件是在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前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表明民族矛盾已经解决后,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D项正确。11.C解析 “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符合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价值,故选C,A、B、D三项与题意不符。12.B解析 材料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未涉及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故A项错误;野战军番号由“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分别更改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

19、“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故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决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故D项错误。13.(1)特点:选民具有广泛性;民众参与度高;选举办法多样化,兼顾民情。(2)意义:增强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是中共早期民主政治探索;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提供经验;有效调动了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在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出选民具有广泛性;根据材料中的

20、“选举在极其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参选率高达80%,有的县达到95%,有的村、区达到100%;就是在游击区,参选率一般也在70%以上”得出民众参与度高;根据材料中的“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以及背箱法等等,尽量使边区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投上一票”得出选举办法多样化,兼顾民情。第(2)问,从中共、边区政府、人民、新中国这几方受益主体思考,则可以得出相关结论:是中共早期民主政治探索;增强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有效调动了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为新中国建立人民

21、民主专政提供经验。14.信息一:重庆是战时陪都。认识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有助于加深民众对四川的认识,提升民众抗战信心。信息二:1941年,广州去往满洲里的铁路沿线城市多已沦陷。这时候了解这条铁路线及沿途城市,一则提醒民众关注广州,关注抗日,再则利于激发抗日热情。信息三:1941年美国对日制裁和对华援助日趋加强,美日矛盾逐渐加剧。认识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可以使民众认识到日本的劣势,鼓舞抗战士气。信息四:1941年德国已侵占欧洲多国。德国和日本是法西斯轴心国成员,了解德国可以加深对日本法西斯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认识。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论证题,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如:重庆是战时陪都;

22、1941年,广州去往满洲里的铁路沿线城市多已沦陷。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紧扣论题,合理引用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课时作业(二十五)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推行,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291935年可知,此时世界上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的时间是在19141918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国内战争”与题目中的国际收入无关,故D项错误。2.D解析 “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

23、业”,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不属于一般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B项错误;“1936年3月”世界性的大危机已经过去,无法看出其对中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加大重工业投资,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应对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3.A解析 国民政府金融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国民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由“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价格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可见,此举主要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1933

24、年4月4日”,此时国民政府并没有正式确立抗战的政策,故C项错误;由“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可见,此举主要目的是防止白银外流,与英美的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4.B解析 根据表格中抗战大后方7省工厂的数量变化可知,随着抗战的进行,其工厂数量在增加,这些工厂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A项错误,B项正确;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只是抗战大后方7省工厂的数量,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大发展,故D项错误。5.B解析 材料中国民政府对美国的来华投资企业给予优惠,并不是阻碍其商品倾销,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美

25、国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在这一时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融入世界,故D项错误。6.B解析 题干未提及沦陷区,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电影人将制作对象由都会市民转变为农民等,希望激发小城市市民、农民士兵的抗战积极性,故B项正确;电影人的主张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且全面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即已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电影制作对象,而非制作内容,故D项错误。7.D解析 材料“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不能说明发生革命性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甲午战后到抗战前的近40年时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26、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后迅速萧条,而城市化却上升,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对城市人口的控制削弱,故C项错误;据材料“从甲午战后到抗战前的近40年时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城市化水平上升,从材料“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战争频繁,城市化进程下降,因此,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故D项正确。8.(1)特点:以掠夺中国资源,实现“以战养战”为目的;扶植傀儡政权;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不同时期经济掠夺方针不同。理解:侵华战争造成中国社会

27、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中国市场的统一;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经济掠夺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平衡。(2)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术界兴起的统制经济思潮;政界重要人物的提倡和支持;等。作用: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加快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使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得到增强,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以便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掠夺中国资源,实现“以战养战”为目的;根据材料一“日本在上述地区都扶植了相应的傀儡政

28、权”得出扶植傀儡政权;根据材料一“东北、华北、华中地区成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经济立足的基本生存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根据材料一“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得出不同时期经济掠夺方针不同。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侵华战争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中国市场的统一,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经济

29、掠夺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31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为疏民困,为速行工业计划,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得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认为:为疏民困,为速行工业计划,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得出学术界兴起统制经济思潮;根据材料二“当统制经济这一学说在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国民党以及政府上层,特别是掌管财政经济的各部门首长立即予以热烈的响应”得出政界重要人物的提倡和支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

30、识作答即可。课时作业(二十六)1.A解析 题干中“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无产阶级快起来”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中共诞生是1921年7月,故C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1924年,故D项错误。2.A解析 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据材料“1924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没有体现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C项错误;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D项错误。3.B解析 湖南

31、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而材料突出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作用,A项与材料不符,并且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此时尚未出现“红军”,故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材料“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相符,故B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强调“红军士兵”等不符,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共领导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与材料“红军”不符,故D项错误。4.D解析 中共一大提出我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未客观分析当时我国的半殖民地

32、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是中共二大,故B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故C项错误;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所以中共报告中对当时革命性质和任务的分析有利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抗日,故D项正确。5.B解析 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表明了凝聚群众力量对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中共已独立领导抗日斗争”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不涉及社会对此的反应,故D项错误。6.A解析 材料“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33、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体现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主张,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据材料“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的便利”可知,不是强调改造私人资本,故B项错误;民生主义的内容之一是节制私人资本,与材料“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获得发展的便利”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在中国的条件下”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可知,毛泽东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民族资本的有限利用,故D项错误。7.C解析 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与材料中“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的论断

34、”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非否定,故B项错误;通过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与材料中“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相符,故C项正确;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8.(1)体现:革故鼎新;实事求是; 以民为本;爱国情怀;艰苦奋斗。(言之有理即可,如与时俱进;吃苦耐劳;积极进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影响: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特点:理论的创新性(第一次作出明确概括);内容的科学性(基于国情提出了正确的社会矛盾);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目标的针对性(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背景:苏共二十大召开后,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消灭剥削阶级;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思想、原则、品德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两大方面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回答;第二问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国内外背景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