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6915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小卷(九)1.B解析 材料说的是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具体体现,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故A项错误;中共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听取各阶层的意见,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C项错误;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故D项错误。2.A解析 据材料“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可以得出强调以意识形态划分国家类别,“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和“不只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强调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故A项正确;强调独立自

2、主政策的必要性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1952年中国并未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C项错误;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3.A解析 由“编制工业、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14.7%和4.3%,而实际工业、农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和4.5%”可见,制订的计划是比较谨慎的,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编制工业、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14.7%和4.3%”符合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编制工业、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14.7%和4.3%,而实际工业、农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和4.5%”可见,当时是根据国内的基本情况制订的,充分考虑了当时工农业的状况

3、,没有忽视农业,故C项错误;从“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完成情况来看,该计划符合中国的国情,无法判断是否受苏联的影响,故D项错误。4.D解析 依据所学,中国发展国民经济急躁冒进主要集中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而非“一五”计划期间,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工业增长率比欧美国家高,而不是欧美国家压缩工业发展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工业增长率比欧美国家高,而未涉及“冷战”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因此“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才有了材料中“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超过欧美国家工业化”,故D项正确

4、。5.B解析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与材料中“快乐的竞赛”不符,故A项错误;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从后面的横幅内容和现场的气氛可以看出,人们对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充满了热情,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中前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身体是高高的烟囱所代表的工业化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这两个方面同时并举,故D项错误。6.A解析 A项与材料中“农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机械化”相符,故A项正确;B项与图片中“农业合作社”不符,故B项错误;工商业与图片中“农业合作社”不符,故C项错误;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在1978

5、年后实行的,与图片中“1958年”不符,故D项错误。7.D解析 依据所学,我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据材料“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多”可知,在改造过程中存在速度过快、操之过急的现象,材料未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故C项错误;据材料“农业合作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多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可知在改造过程中存在操之过急的倾向,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

6、确。8.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故出现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束缚,与苏联的生活方式无关,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实现工业化,物质生活并非短缺,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束缚,与经济建设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9.B解析 材料反映在经济建设中有“左”倾冒进的势头,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不遵循科学和生态规律,盲目追求产量,故B项正确;第一个人民公社在1958年7月建立,故C项错误;除四害不能说是伪科学,故D项错误。10.C解析 材料“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实质是对“大跃进”运

7、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故A项错误;针对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对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而非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故B项错误;针对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对经济的调整实质是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工业“以钢为纲”导致产能相对过剩现象,也是“左”倾错误的表现,而非“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的实质,故D项错误。11.C解析 “八字”方针主要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而不在于改善企业管理,故A项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是“八字”方针中“调整”一词的内容,非“充实”的内容,故B项错误;充实轻工业属于“八字”方针中“充实”

8、的内容,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大跃进”运动的调整,故D项错误。12.B解析 根据材料“采取三结合方式组成,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得出,政权组织形式缺乏民主色彩,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民主建设遭到破坏的产物,故选B。“文革”期间两会停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情况,且根据所学,“文革”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只是遭到破坏并未被消灭,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是“文革”期间民主制度受到冲击、破坏的情况,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项错误。13.(1)差异:乾隆年间:限

9、定广州一口通商,自主定税;正额税率低,杂项征收比例高。道光年间:被迫五口通商,协定税率(参照原正额税率议定进出口税率),废除杂项征额。原因:乾隆年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国家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天朝上国(重利轻义)观念;吏治腐败。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2)特点:关税自主,关税税率高(保护民族产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关税税则的基础,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分析乾隆和道光年间的关税政策,找出差异即可。第二小问,据所学,结合当时政治

10、、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得出答案。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等得出关税自主,关税税率高(保护民族产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第二小问,运用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作答即可。14.论题一: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均需改善自身外交和经济状况。阐述:中国: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严重恶化。我国亟须改善外交环境以满足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经济方面,经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破坏,加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我国经济发展

11、缓慢,亟待调整经济政策与体制。美国:外交方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欧洲、日本矛盾加深,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以改善外交处境;1969年“尼克松主义”发表。经济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美国总统采取措施,但效果有限,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政策需要调整。论题二: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但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外

12、交战略;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中国“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美建交并开展广泛的合作。论题三: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阐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民坚持抗战,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和伤亡,美国积极援助中国抗战;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并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特权。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包围政策,以服从于美苏争霸格局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及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使美国为扭转困境积极改善与中国关系。解析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列举了从全面抗战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由此可以用其中某一时间段的史实来说明一些具体的情况。如: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的过程为题,介绍中美双方改善关系的因素,得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必然性;也可以从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来论述,即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从全面抗战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美之间利益博弈的历程可以证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