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7117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缺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 二十八 第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 / 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河南洛阳统考 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动工兴建的694个限额以上工业建设项目,472个分布在内地,占68%;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中,沿海与内地分别占36.9%和46.8%。这说明当时我国()A.注重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B.工业布局得以根本改观C.内地成

2、为经济增长的龙头D.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3.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使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4.1954年,陈云指出:“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这一说法()A.针对的是农业集体化中发展过急的倾向B.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目的是使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地发展D.有利于工商业及国

3、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5.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C.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D.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6.下表是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千克)。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比重(%)19531957年8 017.80933.211

4、1.6019581962年6 983.20833.3211.9019631965年5 004.50374.027.5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A.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7.1958年,中国颁布人口管理条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这一规定()A.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B.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迟滞C.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D.推动了人民公社体制建立8.2018安徽马鞍山质检 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

5、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影响很大,因此,经济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这一思想()A.促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C.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D.契合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方针9.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计划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片面追求高指标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D.受“左”倾思想影响10.2018湖南永州三模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

6、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1.在某一时期,湖南某地出现了群众成群结队争着卖鸡,挤不上就急得直哭,说是带回去就要归公了;甚至有农民烤了一个月需要的粮食饼子,怕办起食堂后粮食就要归公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群众的恐慌B.“大跃进”运动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C.右倾错误遭到人们的自觉抵制D.体制调整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12.2

7、018山东临沂模拟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统一定价,某市大米价格0.278元/千克,20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我国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B.我国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6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发展计划。1951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1952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成立以陈云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组织“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

8、同年6月,“一五”计划的第二次编制宣告完成。同年8月,访苏代表团就“一五”计划同苏联交换意见。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所需的设备、贷款等,同时答应派些专家帮助中国建设。1952年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计划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但仍不令人满意。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了。1954年初,毛泽东要求对“一五”计划重新编制,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这一草案。同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摘编自人民网“一五”计划编制始末材料二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

9、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摘编自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略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指导方针的认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时间主要矛盾18401919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1956年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以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