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57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五) 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独具特色的民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主旨解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础上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追求民主、统一与和平的国家。因此,作为革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祖国一定会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线索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2、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线索二: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出了光明的前景。线索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世纪70年代初,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同时,中苏关系恶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执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

3、好的条件。线索1依法治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祖国统一理清发展线索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发展历程民主法制的确立(19491956年)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法制的破坏(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毛泽东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把“走资派”篡夺的权力夺回来,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乘机兴风作浪,造成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民主法制的健全(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1)平反冤假错案

4、: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冤假错案(2)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3)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祖国统一时期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提出(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3)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法律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来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首先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

5、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1)1992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2)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4)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深化历史理解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体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利,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6、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3)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方式、步骤:逐步扩大基层民主。(5)重点、次序: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真题例证1(2014江苏高考)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

7、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选A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3年”以及“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1954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项不符合题意;C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中的“法制化”不符合题意。2(2013江苏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

8、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选A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意在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不符合题意,错误;C、D两项不符合“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这一时间信息,排除。聚焦命题热点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

9、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解析:选A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说明它具有国家宪法的作用,制定国家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A项正确。B项体现在参政议政方面;C项“彻底完成”说法错误;D项是在1956年。2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此说明()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解析:选C“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表明群众

10、参政的积极性高,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没有涉及参政能力大为提高,故C项正确,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D两项错误。3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选

11、A根据材料信息“中央地方关系”排除B、C两项;由“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等信息可知“它”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D项错误。4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解析:选B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

12、,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C、D两项在题干中未曾体现,故排除。5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年份企业(个)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19911 73557.313.9054.619926 430270.655.43298.7199310 94570.299.0379.9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

13、”共识达成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解析:选B“一国两制”方针没有得到台湾的认同,故A项错误;1992年的九二共识的达成,加快了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1987年,故C项错误;海峡两岸“三通”实现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线索2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理清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外交奠基(19491956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3)步入国际舞

14、台: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外交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冰释雪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外交辉

15、煌(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历史理解1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原则。(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比较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

16、处五项原则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的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影响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地位是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1)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2)上层建

17、筑即国家政权的性质,特别是阶级属性(意识形态)。(3)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4)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即国际形势的变化。4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1)第一阶段美国孤立和敌视中国。原因是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奉行称霸世界的政策,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造成中苏关系恶化。(2)第二阶段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一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

18、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3)第三阶段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在美国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双方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真题例证1(2018江苏高考)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

19、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选A材料中指出“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是带有强权政治色彩的大国外交,都容易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被认为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开始于1949年,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国家之间和平相处,但是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7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

20、,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可以佐证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与材料信息“两国”不符,故A、C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排除。3(2016江苏高考)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

21、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尤其是其中的关键信息“越南”“实现停战”“法军撤出”,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议题之一是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与日内瓦会议的主题相吻合,故选A项;万隆会议讨论的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与会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中国没有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故排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主要是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

22、席位的决议,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聚焦命题热点11954年6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A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B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D标志中国已经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选C材料中“1954年6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表明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没有消除

23、世界各国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此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新中国积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C项正确;“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积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两者并不矛盾,两者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不同方面,故D项错误。2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

24、“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解析:选A根据题意,197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访问中国,此时尼克松已经卸任美国总统,中国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以私人身份访华,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故A项正确;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之后,故B项错误;此时尼克松已经不是美国总统,因此邀其访华并不是为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故C项错误;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以及中日建交(1972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3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解析:选D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处于敌对状态,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陈兵,中国尚未摆脱苏联的威胁,故A项错误;根据“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可知20世纪70年代

26、的中国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外交,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位相对下降,但并没有衰落,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两国共同的需要,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国突破意识形态,实现了与资本主义美国、日本等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是出于遏制和对付苏联等核心国家利益的需要,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正确。41991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的数量仅有4个,1992年与中国建交的数量猛增至15个,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A“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B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C中国奉行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解析:选B“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属于经济层面,与外交无关,故A项错误;1991年底,

27、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与中国新增建交国家增加,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始于改革开放后,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始于两极格局瓦解后,其具有更多经济层面的意义,亦是受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5“对于一国本身来说,它将阻止外来敌对势力的渗透,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它倡导多方面的合作,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裨益。对于双边和多边关系来说,它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国际组织是()解析:选B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

28、到重要作用,与材料中“阻止外来敌对势力的渗透”“倡导多方面的合作”“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相符,故B项正确;A项为欧盟,C项为北美自由贸易区,D项为亚太经合组织,均不符合题意。专题过关高分练(时间:45分钟满分:59分)对应学生用书P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位副主席3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56位委员2927政务院4位副总理22政务院15位政务委员69政务院所辖34个委、部(正职)2014A.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

29、府成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C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解析:选C材料中未涉及国民党,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材料中未涉及,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以此为指导原则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与材料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新时期与材料中“政务院”的提法不符,故D项错误。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B中

30、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解析:选C人大代表是由“普选”产生的,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1954年宪法,故C项正确;D项“唯一”两字不对,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政协会议、特别行政区等,故D项错误。3“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31、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解析:选C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的是1953年的三大改造,且三大改造不是宪法,故A项错误;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是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B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大制度,此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其作用,“这个宪法”指1954年宪法,该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故D项错误。4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

32、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解析:选A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说明此次修宪凸显保障人权,故A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5云南一位村长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得对百姓负责。”他的话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选D根据材料“

33、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得对百姓负责”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解析:选D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是1979年元旦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

34、项错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是1992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形成了“九二共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台湾放开了向大陆探亲、旅游等限制,反映出两岸互不往来的状态被打破,故D项正确。7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解析:选B本题时间定位于19952007年,考查对“一

35、国两制”实践的评价。杂志理念发生变化是该杂志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1995年6月”“2007年7月”可知,“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故B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其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政府对香港策略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8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解析:选B“和平统一”方针是大

36、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D项错误。9有学者指出,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周边地区。这一政策()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B率先被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解析:选A材料信息“1954年”“和平统一战线”“中国周边地区”表明,这一政策是和平

37、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政策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率先被印度接受,故B项错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内容,故C项错误;“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是“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影响,故D项错误。10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解析:选C由材料“到处洋溢

38、着团结感”“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这符合万隆会议的特点,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亚非国家团结,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C项正确;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故A项错误;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指的是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与苏联结盟政策,故D项错误。11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A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

39、决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D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此时朝鲜问题没有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会谈,故B项错误;会议达成的协议使印度支那地区局势得到缓和,故C项正确;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大门的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故D项错误。12在一份公报中有这样的表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这表明()A中美关

40、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B中美关系正经历严峻的考验C中国已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D中美正在寻求正常化的道路解析:选A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与材料中“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相符,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材料不符。13中国学者以19502005年中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制成下图来呈现中美关系变化的特征。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一边倒”政策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对抗等级B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进入良好等级

41、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等级D两极格局瓦解后,中美关系出现持续倒退解析:选A分析图表内容可知,“一边倒”政策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对抗等级,与图内容相符,故A项正确;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进入良好等级,与图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等级,与图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中美关系出现持续倒退,与图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14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的认识,从1977年的“战争可以延缓”转变为1987年的“战争可以避免”。这一转变()A使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B促进了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C直接推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

42、来的外交活动。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而不是成员国,故A项错误;根据中国对国际形势认识的转变可知,中国外交政策转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有利于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故B项正确;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1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这些外交行动()A说明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B有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C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D说明中国放弃了不结盟政策解析:选B本题时间定位于十八大以来,考查新时期外交关系新发展的作

43、用。题目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体现了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A项表述不足以完全表达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意并未牵涉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故C项错误;中国新时期的不结盟政策的表现是不与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4分)16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一边倒”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的进程表明,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他们对世界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固定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方针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

44、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另一方面“一边倒”方针的形成也说明,中共领导人在考虑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是以认识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的关系为出发点的。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材料二在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宣布向苏联“一边倒”的同时,斯大林同意给新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仅1%,以机器、设备等材料和商品的形式提供。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实现了全面改装。1954年初,中国组建的28个空军师、5个飞行团,共3 000余架飞机,都是苏联赠送和售予的苏联是当时唯一能够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经济上,

45、苏联援建了47个项目,还无偿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并派大量高级专家来华工作。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世界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基于这种政治形势,新中国制定“一边倒”方针的依据有哪些?(4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边倒政策与新中国的发展成就”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280字左右。)(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是新中国成立时期,世界形势是美苏对峙,并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制度、国家利益、

46、国际形势、自身革命经验等四个方面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一、二先确定论点:“一边倒”政策对新中国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后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论点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证,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答案:(1)特点: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冷战局面(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依据: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世界政治形势的认识;革命运动(革命理论)的经验。(2)示例:论点:“一边倒”政策对新中国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论据:政治: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人民主权。经济:苏联的援建项目和技术资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一五计划的建设。军事:有利于人民军队的全面改装升级,为抗美援朝做出了巨大贡献。外交:与广大社会主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