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59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观题规范练(二)1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二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

2、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顾炎武日知录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黄宗羲全集(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5分)(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5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由材料二“未

3、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概括答案,关键信息是“理”“仁义礼智”等。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可分析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黄宗羲的话可分析概括:在黄宗羲看来,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若只是讲究个人“一身之行为”,而在“国家之急难”时刻无能为力,绝非真正的士人,要成为一个“真儒”,就必须将“学道”与“事功”紧密结合,既有学问,也会应用。第(3)问,本题要联系所学知识来概括,关键信息是“明末清初”,分析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方面概括。答案:(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

4、丧(伦理崩坏)。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2城市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城市化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城市设施的近代化;城市管理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年代城镇人口(万)占总人口比重(%)发展中国家水平(%)18432 0705.14.

5、418942 351619495 76510.616.719579 95915.4材料二上海在晚清已经通行了电车,而北京直到1921年才成立北京电车公司。该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遭到各界的强烈反对。“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然而,京师总商会认为,京师并非通商口岸,而民房、商店又栉比繁多,若势必兴办,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三从晚清到民国,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公共空间,博物馆、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公园、新式剧院等,生活于城市中的人,无处

6、不在地被空间规训着,公共空间成为国家和精英规训、引导大众文化的场域。引自陈蕴茜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1)依据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哪些特点?(3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以“近现代中国城市化的困境与意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10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占总人口比重“5.1%”“6%”得出1894年以前发展极为缓慢,据材料一中占总人口比重“15.4%”得出1949年以后发展迅速,据材料一“10.6%”“16.7%”得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第(2)问,论点

7、,据材料二“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材料三“公共空间成为国家和精英规训、引导大众文化的场域”,结合所学得出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困境与意义;论证,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从不同层面分析论证。答案:(1)特点:1894年以前发展极为缓慢;1949年以后发展迅速;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2)示例:论点: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困境与意义。论证:困境: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阻碍近代化进程;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尽管国门被迫开放但政府依然固步自封;城市化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反对;近代中国因列强侵略而贫困;不断出现的侵略战争或内战。意义:提升国民的教育水平与文明素养

8、;改善民众的生活;促进国家更加开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3美国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材料二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

9、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苏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唐岚、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4分)(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

10、明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7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得出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进行作答,对远东从对中国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以及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11、的角度进行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且多极化趋势加强,故不能实现;第二小问,结合前面分析,回答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即可。答案:(1)目的:抓住世界控制权(争夺世界霸权)。因素: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2)内涵: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从属于美国。措施:欧洲: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远东:对新中国进行外交孤立、军事包围;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不能实现。原因: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

12、心,多极化趋势加强。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虽然过去一百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

13、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材料一、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

14、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4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可知,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的视角分析,依据材料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可知,是从整体的社会环境的视角分析;第二小问,选择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比如选择材料二的分析,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以及促进改革的政

15、治和经济力量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可知,材料三侧重于戊戌变法对民主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四“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可知,材料四侧重于戊戌变法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角度进行归纳。第(3)问,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根据所学可以从辩证性原则、历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等角度回答。答案:(1)不同: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材料二的分析更合理。理由: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其失败是必然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

16、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侧重: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共识:都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3)原则:全面性原则(一分为二);历史性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美国人心中,华盛顿这个名字带有神圣的意义。他被视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1783年12月华盛顿辞职讲话材料二我们对待外

17、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我们位于隔离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当交战各国无望获得我们的支持,也不敢轻率地向我们挑衅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正义所指引的我国的利益来选择和平或战争。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四我秉持正直的热忱,献身

18、效劳国家已经四十五载,我希望因为能力薄弱而犯的过失,会随着我不久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对于这件事也和其他事一样,均须仰赖祖国的仁慈。由于受到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激励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这是我一直衷心向往的目标,并且我相信,这也是我们相互关怀、共同努力和赴汤蹈火的理想报酬。1796年9月华盛顿告别辞(1)据材料一,华盛顿当时完成了怎样的“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历史意义。(3分)(2)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华盛顿的美国外交政策及原则,并分析其实行原因。(4分)(3)从材料四中,我们能感受到华盛顿怎样的精神力量?(3分)解

19、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783年”推断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当时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长远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两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中“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材料三中“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表明美国当时奉行严守中立、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及原则。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材料三中“我们位于隔离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概括即可。第(3)问,据材料四中“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激励”“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等关键信息,从热爱祖国、坚持民主法律等方面分析。答案:(1)使命: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意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政策及原则:严守中立、孤立主义。原因:政治上欧洲与美国利益不同,无明显利害关系;从地理上看,美洲同欧洲远隔大西洋,距离遥远,不便发生联系。(3)精神:不慕权势、热爱祖国、严谨自律、严守法律、坚持民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