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63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6.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一二轮衔接 寒假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专题检测(一)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解析:选C材料阐述的是分封制的内容和实施效果,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分封制下,士、庶阶层对家国的认识出现差别

2、,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从而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不利于周天子的统治,故B项错误,C项正确;周代血缘政治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强化了贵族特权地位,故D项错误。2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解析:选A由材料“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可知古人对宗法血缘的敬重之情,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礼乐等

3、级制度、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故B、C、D三项错误。3(2018东莞期末)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这最能反映()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C礼乐制度极其复杂和繁琐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解析:选D不同婚姻关系的异姓礼仪以及同姓宾客间的礼仪各不相同,体现了礼乐制与宗法制的结合。4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据此可知,汉初()A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B中央集权

4、有所强化C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D列侯经常与朝廷对抗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列侯不能干预封地行政而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说明当时中央集权有所强化,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5(2018重庆调研)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舂。”“殴大父母(祖父母),黥为城旦舂。”(城旦舂: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这突出说明秦律()A厉行轻罪重罚B保留原始习俗C条文细密完备D维护伦理秩序解析:选D材料中“杀子”不能称为轻罪,故A项错误;材料法治体现明显,故B项错误;两条法律条

5、文体现不了细密完备,故C项错误;父子和祖父子体现的是家庭伦理,故D项正确。6(2018安阳一模)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汉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封建”指分封制,“帝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是家国一体,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了以地主阶层为主的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均属于世俗政治,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

6、,故D项正确。7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元中书一省制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解析:选B材料与监督皇权的谏议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秦到元的中央官制变化,体现了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发展、演变,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这些制度演变某种程度与皇帝的喜好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8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

7、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解析:选A根据“掌军民之务”“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慰司是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因此A项正确;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B项错误;宣慰司是行省的下设机构,管理边远民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排除C项;元代地方的最高机构是行省,D项错误。9宋真宗景德四年定亲试进士条制,规定:“(进士)试

8、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复考官再定等。”这说明誊录制()A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B是科举取士的重要途径C杜绝了官员的徇私舞弊D成为殿试中的主要程序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实行誊录制,与打击士族门阀势力、科举取士的重要途径均无关,故A、B两项错误;材料涉及的誊录制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防止官员徇私舞弊的作用,但不能达到杜绝的程度,故C项错误;从宋代开始实行誊录制有效地防止了科举考试的徇私舞弊,为以后朝代沿用,成为殿试的一项重要程序,故D项正确。10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

9、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是皇权加强而非受到了制度化制约,故B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D项错误。11(2018宝鸡一模)公元1399年“靖难”成功后,朱

10、棣遣郑和下西洋,“以重利诱诸番”朝贡,造成“四夷宾服”气象;令解缙、姚广孝等修永乐大典,示以偃武修文姿态。明成祖此举旨在()A营造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B消弭自己带来的政治影响C显示自身非凡的文治武功D发挥文化价值的治国目的解析:选B明成祖的上述做法本身也能说明当时的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并不是营造出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靖难”是指明成祖从他的侄子手里夺取皇位,明成祖的上述做法的主观目的是为了消弭自己带来的政治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本身说明的是明成祖非凡的文治武功,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文化价值治国,故D项错误。12“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

11、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B参与行政决策C总领全国政务D负责监察百官解析:选A“廷寄”上谕是传达皇帝的旨意,故A项正确;军机处无决策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是总领全国政务,故C项错误;军机处无监察权,故D项错误。13布罗代尔在地中海考古中认为,古希腊的城邦形式,因集聚效应大大促进社会分工,使知识的积累、传播和进步大大加快,促进人际互动和商品交换。由此在短暂的历史中,小国寡民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该观点解释了()A古希腊民主环境促进了文化繁荣B古希腊文明创造力强的原因C古希腊城邦产生的原因D古希腊工商业经济产生的原因解析:选B材料中

12、古希腊民主环境“促进人际互动和商品交换”,促进了经济发展,没有涉及文化繁荣,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古希腊文明创造力强的原因是“古希腊的城邦形式”,民主政治的推动,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了古希腊的城邦形式创造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没有涉及城邦产生的原因,故C项错误;古希腊工商业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古希腊的海洋文明,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4恩格斯在谈及雅典社会发展时写道:有决定意义的已不是血缘团体的族籍,而只是常住地区了;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了;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了。雅典的这一变化()A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B促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C调动低等级公民参与政治D强化贵族在部落中的

13、特权解析:选B恩格斯谈到的措施是克里斯提尼时期按照地域划分行政选区,消除了血缘氏族的影响,跟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无关,故A项错误;进行行政区划的设置,表明突破了部落的限制,促使国家形成,故B项正确;低等级公民参与政治是伯里克利时期发放津贴,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削弱贵族特权,故D项错误。15(2018广安三模)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出,雅典公民只是言辞的欣赏者,根据演说词的好坏来判断事实,而政治领袖们“忙于施展个人阴谋,以图获得对民众的领导权”。这一论述旨在()A表达对雅典公民的赞赏B说明民主政治存在弊端C表达对民主政治的反对D说明政治素养的重要性解析:选B据材料“雅典公民只是言辞的欣赏者,根据演说

14、词的好坏来判断事实”可知修昔底德批判了雅典公民的行为,故A项错误;据材料“(雅典公民)根据演说词的好坏来判断事实”和“(政治领袖们)忙于施展个人阴谋”可知雅典的民主存在局限,故B项正确;修昔底德批判雅典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而不是否定民主政治的形式,故C、D两项错误。16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第八表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均处25阿司(古代罗马货币单位)的罚金。”这说明当时罗马()A法律只保护富有者的利益B注重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C法律规定具有一定教条性D公共利益高于私人的利益解析:选C有树木的不一定是富有者,故A项错误;材料中“非法砍伐他人树木的”表明注重保护财产,而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故

15、B项错误;树木的价值不同,材料中“每棵均处25阿司的罚金”的规定一刀切,具有一定的教条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共利益,故D项错误。17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这说明罗马法()A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B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C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D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罗马法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立法来源,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调

16、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故D项错误。18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A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较晚B民主政体的确立缓慢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解析:选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针对转移国王的行政权而言,故A项错误;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就已确立民主政体,故B项错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统治,革命较彻底,没有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故C项错误;英国民主进程通过多次议会改革逐步进行,具有渐进性,故D项正确。19依照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表述,英王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当政治斗争引起政府危机时,国王能够

17、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这意味着英国国王()A在议会与首相之间起协调作用B打破了“统而不治”的局面C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D对稳定政局有一定作用解析:选D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国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表明英国国王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作用,D项正确。20(2018兰州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联邦制B共和制C分权制D权力制衡解析:选A材料中强

18、调的是中央政府对关税、军事和地方各州的控制,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故A项正确;共和制指的是反对贵族统治,保证民主,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的权力,不是分权,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21下表为美国建国以来选民资格变化表,据此可知美国()时间宪法修正案1870年第十五条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1920年第十九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1964年第二十四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以未交纳人头税或其税款为理由,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1971年第二十六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

19、不得因年龄而否认或剥夺已满18岁或18岁以上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A选举民主有序推进B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护C选民限制逐步取消D民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解析:选A题干表格反映了自1870年到1971年100年间,逐步放宽种族、肤色、奴隶身份、性别、财产、年龄等资格限制,可知美国民主在有序推进,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放宽选举条件限制,故B项错误;选民限制逐步取消,是题干反映的现象,故C项错误;西方的民主运行机制是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所有这些构成了西方民主的框架,故D项错误。22(2018马鞍山三模)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

20、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此举表明法国()A支持美国进行独立战争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C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D追求自由反对殖民主义解析:选C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为17751781年,故A项错误;题干中法国授予一些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重要的革命领袖公民权,表明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故C项正确;B、D两项与题意无关。23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德国造”克虏伯炮王A德国统一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B工业化助推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C德意志帝国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D德法借助巴黎世博会化解了宿怨解析:选B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故A项错误;18

21、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德国造”克虏伯炮王,表明德国工业化发展,推动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成立于1871年,故C项错误;德法借助巴黎世博会化解了宿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24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A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B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C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D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化解解析:选B“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可见民主建设还是有进步的,故A项错误;“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说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经接受了新兴社会力量,故B项正确

22、;根据所学,专制统治不利于政党体制形成,故C项错误;当时议会制与君主制之间的矛盾并未化解,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双方结怨甚深,

23、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摘编自新唐书材料二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2016年美国“驴象之争”在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间展开。胶着的选情在金融市场掀起风浪,股市倾跌、债市下滑,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又重新获得青睐。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和选前的各种民调明显看好希拉里,但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不同的声音。不靠谱的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欧洲政治精英和学者担心,特朗

24、普当选美国总统会助长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曾对记者说,如果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对韩国将是难以想象的“灾难”。摘编自搜狐网时政新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逐层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政治局面的出现是唐朝后期政局动荡、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美国的两党之争则是当代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当时美国社会两种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阶层参与政

25、治、追逐利益的需要。第(2)问,唐朝的牛李党争方面,由于最后获得胜利的是代表庶族地主的牛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士族地主;同时,频繁的党争极大地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使得唐王朝的吏治更加腐败,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而驴象之争方面,两党的竞争一方面有利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与维持;另一方面,两党政治在本质上依旧属于资产阶级政党,维护的依旧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政党腐败现象也无法得到根治。答案:(1)特点:牛李党争: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属于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甚至牵扯个人恩怨;牛李两党出身不同,进入官场的途径不同;持续时间较长,危害大。驴象之争:属于美国

26、政党政治中的两党之争;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利益;对美国和国际社会影响较大。背景:牛李党争:唐朝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不安,藩镇割据为之提供了政治土壤;商品经济发展加剧了争权夺利;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影响。驴象之争: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当时美国社会两种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同阶层参与政治、追逐利益的需要。(2)影响:牛李党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势力;激化了社会矛盾,加深了统治危机,加剧了政治腐败,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驴象之争:两党互相监督,一定程度上限制当权的政党滥用权力;轮流执政,相互竞争,提高了执政水平,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的现象。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7、一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强大起来,这时候法便在一切国家里(法国是在16世纪)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的。但是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

28、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德斯鸠“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阐述这一办法在美国政体中的表现及影响。(9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学的先驱,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具体办法是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权

29、力不得大于另外两方;第三小问,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性两方面分析。答案:(1)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学的先驱;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2)具体办法:三权分立。表现:美国中央政府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平衡。影响: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权分立与制约,容易出现相互扯皮,影响行政效率。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

30、,它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不断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展。从秦汉到明清,圈层结构经过两千年的空间扩散,外部达于自然边疆,内部结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核心边缘边疆的圈层梯度分布,行政管理层次上的政区、城、镇、乡村的等级系列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模式。摘编自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实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圈层结构”“圈层梯度分布”“稳定的模式”提炼出一个观点。如果选择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则论述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上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31、,逐渐扩展到边疆,这一圈层性梯度分布的形成;如果选择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则论述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以中原地区为核心,逐渐扩展到边疆,政治上统一的凝聚性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论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空间;秦汉时期此地缘政治空间向外扩展到了北至长城、南及岭南地区;最终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达到了北至蒙古高原、东至大海和西至新疆的自然地理边疆,从而体现了圈层性的梯度分布。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论述: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形成了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

32、区后,秦汉后以此核心区不断地进行政治空间的扩展;历代政权对地方管理也是由核心区向边缘区管理;核心区无论是政治大统一时期还是政治分裂时期,都表现出了政治统一的凝聚性,这都说明地缘政治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注: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专题检测(二)从民族危机到民族复兴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

33、定”B“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C“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D“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无知地放弃了管理在华外国人的司法主权,C项与材料意思相符,A、B、D三项与材料意思不符。2(2018乐山二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解析:选B在鸦片战争前后,部分中国人的“华夷之变”已经开始改变,故

34、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论述清朝部分官员以全免关税为条件来解决中外冲突,说明他们并不明确国际法,更不要说他们具有国际法的意识,故C项错误;清朝部分官员主张全免关税的目的在于制止中外冲突,不是自强,故D项错误。3(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解析:选C当时基督教的传入已有多年的历史,

35、故A项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由材料“依赖性”“扭曲”“继承性”“窒息”可得出拜上帝教是中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C项正确;题意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故D项错误。4“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是天朝田亩制度,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故A项错误;它反映

36、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革命性,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具有空想性,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发生时西方列强尚未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反帝也与材料中“消灭清朝”“种族排满主义”不符,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5(2018蚌埠一模)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这幅版画()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政府统治B表明了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D全景再现了平壤战役的情景解析:选A版画作

37、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有利于树立清政府的正面形象,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高丽的清军击败日军,且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保船避战,故B项错误;近代战争的版画竟然使用战国时期火牛阵,是战术落后的表现,故C项错误;版画是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高丽战争而已,平壤战役中有没有使用火牛阵不得而知,且平壤战役中清军战败,故D项错误。6(2018邢台质检)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极力维护晚清的

38、朝贡体系解析:选A从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希望通过朝鲜的“中立化”,以阻止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继续确保朝鲜半岛成为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安全屏障,故A项正确;李鸿章这一条款的提出是想阻止日本独占朝鲜,而不是配合日本对外扩张,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没有使朝鲜独立,故C项错误;这一条款实际上是想使朝鲜独立,阻止日本独占,所以之前的朝贡体系必将崩溃,而不是极力维护朝贡体系,故D项错误。7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义和团运动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革命任务不明确B指导

39、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晰D具有空想性解析:选B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其反帝的革命任务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以宗教发动群众,反对西洋化、近代化,指导思想不科学,最终导致惨败,故B项正确;义和团驱逐洋人的革命目标是清晰的,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民族矛盾严重的时代特征,能够广泛调动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并非空想,故D项错误。8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40、)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解析:选A从材料辛丑条约的内容分类看,可知列强企图继续保持在中国的特权和地位,故A项正确;列强扶植清政府其主要目的是将清政府作为其控制中国的工具,以维护其在华利益,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可知列强的主要目的不是瓜分中国,故C项错误;修复形象以改善和中国的关系是其伪装,列强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作为其掠夺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9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政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41、和发展B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C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D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制侵略解析:选A结合所学清末新政中有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此举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从而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故A项正确;清末新政中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所以没有使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而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故C项错误;清末新政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故D项错误。10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

42、中汉族占据11个。这表明()A晚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孕育出革命C清末中央集权面临挑战D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变化解析:选D武昌起义前,清政府统治没有土崩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满族官员与汉族官员的人数对比,体现不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革命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面临挑战,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随着清朝政治环境越来越恶化,汉族官僚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反映了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11张謇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此言论认为该革命最伟大的贡献是()

43、A结束了专制统治B促进社会习俗变革C推动工业化进程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解析:选D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强调的是建立共和政体,不是结束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习俗的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其政治意义,不是推动工业化发展,故C项错误。121930年,中国发生大规模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地方起义、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B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选C1922年中共二大已经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并明确提出了反帝反

44、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据“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地方起义、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地认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13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析:选D“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表述的事物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故D项正确

45、。14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还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A明确了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农民革命的重要性C进一步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解析:选C由“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函主要是强调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否定当时党内部分“左”倾

46、领导人遵循的“城市中心论”,故本题选C项。该信函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地位,排除A、B两项;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排除D项。15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解析:选C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与材料中时间范围不符,故A项错误;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与材料中时间范围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与材料中时间范围相符,故C项正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与材料中时间范围不符,故D项错误。16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