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80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选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选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或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

3、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选C大象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大象同化的能量,因此,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并没有获得大象同化的能量;兔子为第二营养级生物,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将非生物环境中的太阳能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并没有全部被生产者固定,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是流经此生态系

4、统的总能量。4.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

5、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5.(2018江西五市一模)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解析:选C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一营养级;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 kJ能量;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

6、链(网),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6(2018开封一模)如图为某一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B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D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解析:选D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别位于第二、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b,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c,则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d表

7、示第二营养级以遗体残骸、第三营养级以粪便等形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营养级越高,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的杀虫剂越多,故生产者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最少;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处于第二营养级)仅仅依靠生产者流向的能量b不能维持生存,需要通过人工提供饵料,故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包括b与饵料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该能量值一般大于a。7.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四、五、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解析:选B在食物网中,食草鸟属

8、于初级消费者;猫头鹰分别占有第三、四、五、六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从草中获取的能量变多,所以数目会增多。8.(2018长沙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由最下面一层到最上面一层共四层,分别为甲、乙、丙、丁(如图),若有外来生物戊入侵,且会与丙竞争食物,但不会被丁所捕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B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逐渐减少D戊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解析:选B处于能量金字塔底层的是生产者,所以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生产者甲固定的能

9、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能量金字塔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而生物群落应该包含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可见甲、乙、丙、丁尚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由于生物戊入侵,与丙(丁的食物)竞争食物,所以丙的数量会下降,又由于戊不会被丁所捕食,所以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因食物减少而逐渐减少;戊与丙竞争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9(2018合肥模拟)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C能量

10、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解析:选A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

11、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解析:选C食物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阳光、空气、水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营养级的数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种类未变

12、,因此物种丰富度基本未变;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11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固定的能量16.747093069.51.674体内贮存的能量4.5415.8229200.4呼吸消耗的能量12.254.270149.51.27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解析:选D根据各

13、种群的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为,其中丙为生产者;当乙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1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

14、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选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传递;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营养级生物。二、非选择题13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个食物网中6个种群同化能量的

15、相对值,其中只有种群A是生产者。请回答下列问题:种群ABCDEF同化能量的相对值5 00039011029215(1)该池塘中的这6个种群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研究该池塘中这6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从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请画出这6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F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包括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_。(3)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种群F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则A、B、C、D、E 5个种群中密度首先下降的是_。(4)一般情况下,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该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解析:(1)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16、解者,而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故这6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研究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根据表中各种群同化能量的相对值可得,种群A属于第一营养级,种群B、C属于第二营养级,种群D、E属于第三营养级,且种群D、E均从B和C两种群处获得能量,种群F属于第四营养级,据此可绘出相应的食物网。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括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两个去向。(3)当引入专食种群F的水生动物后,种群D、E的数量增加,导致种群B、C的数量减少。(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不能群落(2)如图被分

17、解者利用(3)B和C(4)自我调节1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丙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图中鹰处于第_营养级。(2)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生产者同化_kJ的能量。(3)发生火灾后的草原通过群落演替能够再次形成草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4)下表所示为该草原生态系统某年中流经鹰种群的能量分配情况:项目摄入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103 kJ)32128这一年中鹰种群的同化量为_,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_,也可以_。解

18、析:(1)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CO2库),丙是分解者。从食物网来判断,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2)鹰的捕食对象有鼠和蛇,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1/220%20%1/220%20%20%75(kJ)。(3)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4)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210381032104(kJ)。一年中鹰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也可以暂时不被利用。答案:(1)分解者三、四(2)75(3)恢复力(4)2104 kJ分

19、解者暂时不被利用15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主要原因是_。(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C表示_。若图1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右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戊种群的总能量为5.8109 kJ,乙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 kJ,从理论上

20、分析,甲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 kJ。解析:(1)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太阳能。m2是系统散失的能量,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c)未被同化,B表示被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本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b/y)100%。(3)戊是第一营养级,而乙、丙、丁都是第二营养级,最多获得能量按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戊传递给乙、丙、丁的能量共有5.810920%1.16109 kJ,丙和丁获得的能量为1.161091.61081109 kJ,故甲最多获得110920%2108 kJ的能量。答案:(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2)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3)2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