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91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八)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8届河南漯河期中)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解析: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越高,A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增多,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C正确;白蛋白减少,血浆

2、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D错误。答案:C2(2017届辽宁省大连一模)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并不参与BFe2在血红蛋白运载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DK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因此K、Na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A项错误;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因此Fe2在血红蛋白运载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项正确;过量摄入钠盐,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

3、放量增加,进而引起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高,C项错误;Na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答案:B3(2018届天津第一中学摸底)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C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解析: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A项正确;饥饿时,肝糖原会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B项正确;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4、中,C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D项错误。答案:D4(2018届河南省漯河市期中)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 mmol/L145 mmol/Lb140 mmol/L5 mmol/L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剌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D神经细胞受

5、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解析: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没有钠离子内流,膜电位无法形成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因而也就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分析表格数据可知,a离子浓度膜内低、膜外高,是Na;b离子的浓度是膜内高、膜外低,是K,B正确;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形成膜内外电位差,受到适宜刺激时与相邻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并发生电荷移动,因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C正确;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造成膜内外电位变化,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

6、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从而使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正确。答案:A5(2017届郑州模拟)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C由两图可知,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D图1中的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解析: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时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由两图可知静息状态下,K通道比Na通道通透性更高;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答案:C6(2017届湖北省

7、七市州一联)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解析:内环境稳态失调时,若酶的活性没有改变,细胞的代谢也可能不变,A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

8、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答案:C7(2017届宝鸡模拟)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B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解析: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性激素增多导致的。雄性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

9、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答案:B8(2018届江苏苏州期中)寒冷条件下,布氏田鼠褐色脂肪组织细胞有氧呼吸分解脂肪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此时,线粒体内膜上H与O2正常结合形成水,但ATP合成受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主要氧化分解脂肪B过程中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C布氏田鼠主要通过过程快速地适应低温环境D该过程ATP合成受阻有助于布氏田鼠维持体温稳定解析: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是糖类,而不是脂肪,A错误;图中过程中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TRH分泌增多,TSH分泌也增多,B错误;布氏田鼠主要通过过程快速地适应低温环境,C错误;该过程ATP合成受阻会导致田鼠细胞呼吸时产

10、生更多的热能,这有助于布氏田鼠维持体温稳定,D正确。答案:D9(2017届石家庄模拟)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C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K将大量内流D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兴

11、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大量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图中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答案:B10(2018届黑龙江省青冈一模)下列关于糖尿病或血糖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多食的原因是患者消耗能量多B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由于葡萄糖被重吸收减少,因此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饮,导致患者的抗利尿激素比正常人浓度高D在血糖调节中至少有三种激素参与解析:糖尿病患者多食的原因是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A错误;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不变,B错误;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饮,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患者的抗利尿激素比正常

12、人浓度低,C错误;血糖的调节至少有三种激素参与,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D正确。答案:D11(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冲刺)多巴胺可使大脑中的“奖赏”中枢兴奋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其突触传递信号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都能作为神经递质B多巴胺与受体结合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Na内流C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立即被相关酶分解D可卡因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解析:生物体内的神经递质有很多,多巴胺和一氧化氮都能作为神经递质,A项正确;多巴胺属于兴奋性递质,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时,导致Na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兴奋,B项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多巴

13、胺作用完成后是由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载体重新运回到突触小体内,而不是被相关酶分解,C项错误;可卡因是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项正确。答案:C12(2018届天津市耀华中学等联考)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解析:抗毒素就是中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的抗体。凝集素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出来的能凝集红细胞的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根据题意,医

14、生给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是为了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由于抗体的特异性,故该抗毒素不能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抗体不能当作抗原而引起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答案:A13(2018届福建仙游期中)植物在受伤时会释放系统素(一种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B内含20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C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解析:

15、由题意可知,系统素是一种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内含19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B错误;由题意可知,系统素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蛋白酶抑制基因,C错误;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与之结合的受体来自植物内部,D错误;答案:A14(2017届宁德模拟)为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项目甲乙丙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

16、胞D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量逐渐增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都是因为B细胞没有增殖分化,B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正确;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在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D正确。答案:B15(2018届陕西省榆林市期中)人类“渐冻症”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针对上述病因,研究人员寻找相关治疗方法。以下设想不可能对“渐冻症”起到治疗作用的是()A将控制

17、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B植入神经干细胞,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C寻找能够与毒蛋白基因转录产物结合的药物D大量注射药物,刺激运动神经元向肌肉传递信号解析:替换毒蛋白基因,导致神经元细胞不能合成破坏神经元细胞的毒蛋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A正确;植入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运动神经元,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B正确;能够与毒蛋白基因转录产物结合的药物也会影响神经元细胞中其他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达不到治疗效果,C错误;“渐冻症”是由于运动神经元死亡,不能完成信号传递,而造成大脑无法控制肌肉运动的一种疾病,因此大量注射药物,刺激运动神经元向肌肉传递信号,可以达到治疗效果,D正确。答

18、案:C16(2018届“江淮十校”联考)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表明,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应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本身、饮食分子和无害肠道细菌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C无害肠道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D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A项正确;吞噬细胞起作用时不具有特异性,B项错误;无害肠道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C项正确;根据通过

19、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可推测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D项正确。答案:B17(2017届邯郸一模)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乙酸和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每种植物激素都由专门的器官分泌D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解析:苯乙酸是植物合成的植物激素,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命活动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正确;植物激素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C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而脱落酸能促进脱落,抑制分裂,

20、两者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D正确。答案:C18(2017届江苏溧水模拟)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单侧光照,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C把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D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解析:单侧光照,直立生长,向光弯曲,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B错误;把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

21、,将直立生长,C错误;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的一侧,则其向对侧弯曲生长,D错误。答案:A19(2017届宁夏银川三模)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而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和这一现象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将茎剪断后,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解析: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的方式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在侧芽处积累。

22、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剪断茎后,顶芽合成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A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方式,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B错误;侧芽可以合成生长素, C错误;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相当于没有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D错误。答案:A20(2018届湖北武汉市部分学校调研)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若不考虑光照对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影响,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背光侧和实验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A BC D解析: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对

23、照组尖端被不透光帽遮住,不能感光,因此直立生长;实验组给予单侧光,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多,长得快,而向光侧生长素少,长得慢。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背光侧生长快,对应曲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慢,对应曲线,故选C。答案:C21(2017届湖南衡阳市十校调研)“植物激素会导致动物性早熟”这一观点被证实是错误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后不会被灭活可被植物反复利用B动物和植物体内都能分泌性激素但二者化学成分不同C动植物激素的识别受体不同,植物激素只作用于植物D生长素等植物激素

24、在动物体内不能被吸收而被排出体外解析:植物激素发挥作用后也会被灭活,不能够反复利用,A项错误;植物不能分泌性激素,B项错误;动植物激素的本质不同,其识别受体不同,植物激素只作用于植物,C项正确;生长素等植物激素在动物体内不能被吸收而随尿液排出体外,但不能证实观点是错误的,D项错误。答案:C22(2018届河北武邑调研)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激素类似物甲、乙直接参与了月季插条的细胞代谢B由图中数据初步显示,两种植物激素类似物对月季生根表现出拮抗作用C该实验不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两重性D本实

25、验中,所用试剂应处理月季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解析:激素类似物与激素的作用类似,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只是调节相关的生命活动,A错误;由图中数据初步显示,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表现出促进作用,激素类似物乙对插条生根表现出抑制作用,所以二者呈拮抗作用,B正确;激素的两重性体现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一定范围内抑制。图中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作用下的生根数均高于不施用时的值,故只能体现其促进作用而不能体现其两重性,C正确;由于插条只能在形态学下端生根,所以激素或激素类似物只能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D正确。答案:A23(2017届湖北省襄阳模拟)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某研究小组研

26、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解析:据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在加入Zn之前色氨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之后色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在加入Zn之前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之后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能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因此,A、C项正确;由于玉米幼苗从培养液中吸收Zn2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27、,所以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以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B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不会发生在核糖体,D项错误。答案:D24(2017届六安模拟)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形成如图一所示的“顶端弯钩”。科学家为研究该现象产生的机理,在无土、黑暗条件下,给予黄化幼苗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得到下图二所示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B“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无关C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作用D土壤压力、光照等环境因子会引起植物体

28、内激素含量的变化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A项正确;图二的实验结果显示,没有给予黄化幼苗外源生长素处理,无法得出“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无关的结论,B项错误;茉莉素和乙烯联合处理组的“顶端弯钩”程度小于乙烯单独处理组,说明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作用,C项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D项正确。答案:B二、简答题(共52分)25(10分)(2017届四川省绵阳二诊)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内环境依靠“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维持各器官、

29、系统的协调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高寒山区徒步探险中,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加强分泌_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产热抵御寒冷。此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_调节。(2)在丛林探险中,人体容易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它是一种嗜神经性较强的病毒。其遗传物质RNA进入细胞在_的催化下合成DNA并在细胞中增殖后大量释放引发病毒血症。某些位于突触间隙的病毒与突触结构中的_上的受体识别后进入神经末梢,在细胞中移动方向与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反向进行,最终入侵到神经中枢。(3)正常人体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中激素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存在_调节。在缺少水源的荒漠戈壁中,若头部受伤失血且

30、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伤者血量恢复正常更难的原因是_。解析:(1)寒冷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2)RNA指导DNA合成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根据题意分析,病毒进入神经细胞移动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说明该病毒是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进入神经末梢,最终入侵到神经中枢。(3)水盐平衡的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失水较多,所以

31、头部受伤失血且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伤者血量恢复正常更难。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TRH)分级(2)逆转录酶突触前膜(3)反馈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失水较多26(12分)(2018届云南玉溪期中)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来自外周(皮肤、黏膜、内脏等)和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的神经冲动经汇集、整合后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生理反应,图中代表神经元,“”和“”分别表示兴奋和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图中方框内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人体_(器官)中。(2)若给予神经元一次适宜刺激,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变化原因是_,神经元上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递

32、质将兴奋传递到神经元。与此同时,图中除神经元外还能检测到动作电位的神经元有_(填数字序号)。(3)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细胞,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_(至少写两项)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图中方框中的神经元主要是调节温度的,而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所以主要在人体的下丘脑中。(2)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主要是因为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33、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根据题干中的“”代表兴奋,“”代表抑制,所以在神经元能检测到动作电位。(3)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答案:(1)反射下丘脑(2)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任答两点即可)27(10分)(2017届四川省大教育联盟三诊)为了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选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血糖浓度均为0.9 g/L)均分成A、B、C三组,分别注射少量且等量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

34、素和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在细胞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_。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会受_等因素的影响。(2)胰高血糖素能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组小白鼠注射肾上腺素后,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会_,原因是_。解析:(1)葡萄糖是细胞内的重要的能源物质,其氧化分解可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酶是生物催化剂,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分泌,该调节机

35、制属于反馈调节。(3)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小白鼠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水平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答案: (1) 氧化分解供能温度、pH(2) 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反馈调节(3)增加注射肾上腺素后小白鼠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28(10分)(2018届南阳模拟)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种子的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器官品质,而不影响人们的食用健康安全,但过度滥用,则会适得其反。(1)常用于豆芽生产的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的叶绿素、核酸、蛋

36、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以及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应属于_类植物激素类似物。(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下图甲、乙(“”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越高)。注:Ach为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植物体内,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_。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实验一所示结果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已知生长素能影响乙烯合成,通

37、过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_(“促进”或“抑制”)乙烯的合成。(3)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的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而常见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但若使用不当,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在上图丙中,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部位是_(序号),过多的乙烯利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_(填“持续兴奋”“不能兴奋”或“不受影响”)。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可得出6苄基腺嘌呤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2)果实发育所需

38、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的种子。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实验一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都具有促进生长的现象,因此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实验二中都表现出抑制生长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分析图丙,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其作用部位是。由于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作用后不能及时被分解而持续发挥作用,所以突触后神经元表现持续兴奋。答案:(1)细胞分裂素(2)发育的种子不需要不能促进(3)

39、吲哚乙酸 持续兴奋29(10分)(2018届安徽合肥等六校教育研究会一联)下图表示人体某淋巴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_分泌并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则该激素在器官移植时的作用是_。(2)物质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结构,结构、物质的名称分别是_。(3)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神经细胞,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是_。(4)若图示炎症部位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人的咽部,该病毒在体液中被_细胞产生的_清除。如果病毒已侵入细胞内,则需经历_免疫过程才能被清除。人

40、体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时,由于机体_,导致体温上升。解析:(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垂体分泌并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说明该激素在器官移植时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2)神经细胞产生并释放神经递质(物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构)。(3)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神经细胞,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是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4)病毒如果在体液中,会发生体液免疫,被浆(效应B细胞)细胞产生的抗体清除;如果病毒已侵入细胞内,则需经历细胞免疫过程清除;人体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时,由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上升。答案:(1)垂体降低免疫排斥反应(2)受体、神经递质(3)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4)浆(效应B细胞)抗体细胞产热大于散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