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944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 修 二,单 元 概 览,精 要 综 述,考 情 分 析,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目 标 定 位,主 干 梳 理,理一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发达:距今七八千年。,3概况,4影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_的基础。,耒耜,水稻,麦,定居,农业社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_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_,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_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_,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_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

2、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耦犁,珠江,曲辕犁,汉,3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4耕作技术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_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稻麦,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_、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期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都江堰,筒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_的逐步推广。 (2)生产关系:封建_制的确立。 2特点 3评价 (1)积极:拥有一定的_、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

3、)局限:经营规模很小,承担沉重的_,十分脆弱。,牛耕,土地私有,赋税,土地,徭役,1铁犁牛耕的使用有何意义? 提示:是中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土地私有制发展。 2你知道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什么吗? 提示:曲辕犁的出现。 3“自给自足”中的“足”就是“富足”吗? 提示:否。“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想一想,4你知道什么是精耕细作吗? 提示: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即在一

4、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提示:(1)主观: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2)客观: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6试分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三者是不同的经济

5、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 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史 论 要 旨,(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_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_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在封建社会初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

6、发展和_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精耕细作,自给自足,资本主义,考 点 探 究,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史料三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探 究,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问题:根据所给史料归纳我国古代农耕技术有哪些重大进步。 史料导读 史料中的关键词对解题十分重要。 (1)史料一中“畎亩之勤”说明牛耕技术的出现。

7、 (2)史料二中“整地”等信息说明了农业技术非常细致。 (3)史料三表明农具有了质的改进,推动了耕作技术的发展。 探究答案 出现牛耕技术;农业精耕细作;铁农具使用并推广。,史论总结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不断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考 向 研 习,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从经营方式看,以家庭为单

8、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从生产力状况看,使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从农业结构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从生产关系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并不断强化,农民和地主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针对训练 1(2018河南八市测评)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 ) 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 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源于农民的无知 解析 我国古代对农业的总结是经验性总结

9、,非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古代农谚是农民对农业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并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故B项错误;从河南农谚和江苏农谚可以看出,抓住节气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故C项正确;农谚是农学家与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故D项错误。,C,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5)落后性: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长期不变。,

10、针对训练 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余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 ( ) A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 B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 C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 D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B,解析 宋代农产品虽然投入市场,但农业生产不是随市场需要而变化,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卖出多余的粮食可以满足妇女养蚕和农户购买农具的需要,可知小农经济需要从市场购买必需用品,故小农经济离不开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

11、妇女购买箱筐养蚕,没有体现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故D项错误。,真 题 研 析,1(2018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解析 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少,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

12、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项;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项。,2(2017全国卷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C,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西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义利观是指如何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

13、之间的关系,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道义理念的变化,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且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可能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也不能说明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3(2017浙江高考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

14、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 ) 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石斧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正确;耧车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错误;骨镰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正确;曲柄锄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A,4(2016浙江高考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

15、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C,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材料“佃则有田”说明土地没有过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反映“有田者无力可耕”,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江南乡村社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济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佃户租地主的土地耕种,地权和劳动者没有契合,故D项错误。,【备考方略】 1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史实、特点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中国农耕文明、小农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注意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如

16、经济重心南移、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等)。,1(2018吉林统考)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 ) A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不能体现土地集中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古代不同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没有体现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生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各朝的农业技术的介绍,没有反映出农产品投放市场,成为商品,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各朝农业生产中都有保持地力、休耕、套作等保护环境的内容,可知是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故D项正确。,A

17、,解析 从表格反映的人口增长较快,而土地增长有限来看,人地之间的矛盾趋向尖锐。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兼并情况,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人地变化趋势,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邦计部河渠二记载,唐代宗“大历初,李栖筠为工部侍郎,时关中沃野千里,旧资郑、白二渠,为豪家贵戚雍隔上流,置私碾(磨面)百余所,以收末利,农夫所得十夺六、七”。这说明当时 ( ) A农田水利工程严重失修 B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明显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家庭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解析 郑国渠和白渠在唐代仍发挥重要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豪族开碾米房磨面面向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唐朝的土地所有制的演变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个体小农家庭手工规模状况,故D项错误。,B,练案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