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960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23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目标解读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 重大史实 甲骨文、金文、学在官府;百家争鸣、司南、诗经离骚。,1.“百家争鸣” (1)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思想文化:出现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私人讲学,思想解放,2.孔子创立儒

2、家学派 (1)地位: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政治主张:思想核心为“仁”,要求待人行忠恕之道,其“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有等级差别的爱;强调统治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强调贵贱有序,尊卑有位,主张“克己复礼”;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中庸之道。 (3)经济主张:重义轻利。,以德治民,(4)教育贡献:提出“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启发诱导、全面发展(“六艺”说)等观点;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入世,学而优则仕。 【易错点拨】 “儒学”

3、“儒家”“儒教”是不相同的。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政治观:发扬孔子“仁”的学说,提出“ ”、民贵君轻,要求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作时间;提出仁、义、礼、智“四德”说;舍生取义,养浩然之气;有条件地效忠君主。 【易错点拨】 孟子的“民本”思想今天的“以人为本”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仁政,伦理观:主张“性

4、本善”。 【问题思索】 孔子之“仁”与孟子之“仁”的不同 孟子提倡的“仁政”不等同于孔子提倡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精神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2)荀子(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政治观:“ ”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礼法并用,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在君臣关系上可以从道不从君。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 哲学观:朴素唯物思想,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仁义,【知识拓展】 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 荀子学说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

5、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 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在坚持儒学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扩大了儒家的政治空间,充满事功精神。,4.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思想流派,道,无为而治,相对,5.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夏朝:出现历法 ,商朝改进为“殷历”。 春秋战国:使用硫黄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夏小正,(2)汉字 起源:有人认为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成

6、熟:商朝出现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称金文或钟鼎文,数量较少,记录的多是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 【易错点拨】 甲骨文不仅仅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周朝也有;甲骨文的内容多为占卜记录,但涉及人文资料及天文、历法、气象、农业、医学、数学、交通等多个方面;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3)绘画 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 成就:远古时代的鹳鱼石斧图;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4)文学:先秦民歌;诗经;屈原创作离骚开创了楚辞体。 【问题思索】 诗经是先秦诗歌的汇编,但只收集了

7、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前6世纪)的诗歌,因此反映的是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是孔子整理的,但孔子整理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并以此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6.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 (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诸侯争霸和礼崩乐坏使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政治 a.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b.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c.

8、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教育: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教学目标上主张培养学生“成人”、成“君子”;教学方法上,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教学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经典(诗书等)、政事和治国本领。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其后世弟子根据孔子言论编纂了论语。,(3)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所创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并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文化的化身和象征,“孔学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大、之远,超过了我国古代任何一个学派。孔子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孔子对世界的影响有两点:一是亚洲许多国家接

9、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二是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思想家们也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很大启发。,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制度的大变革,生产关系的大转变,文化上的大发展、大繁荣,民族(部族)关系上的第一次大融合,总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从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各民族相互融合,这三条主线,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1)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

10、,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富强,秦王嬴政经过大规模兼并战争,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2)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化为新兴地主阶级,奴隶转化为农民,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100多年的变法运动,废除了旧制度,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前代的基础上,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为后来秦朝统

11、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史论结合】 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国家由分裂向统一过渡,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和中

12、央集权过渡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春秋战国的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社会地位出发,提出自己的主张,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答案】核心特征:学术自由。原因:政治社会环境自由宽松;私人讲学之风盛行;有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自由读书、著书之风盛行;等等。,考点二 “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辩,取长补

13、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儒家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蕴含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与其他诸子百家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也十分有益;还传到了邻国乃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史论结合】 史料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

14、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解读 史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众多学派涌现,互相辩论、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的治国主张辩论,总体上有三大辩论: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辩论中的核心是儒家,说明了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但争鸣的结果是法家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 问题 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指什么。,【答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社会向封

15、建社会过渡。,2.从时代背景角度说明儒、法、道、墨各家思想主张的特点 (1)儒家的孔子主张“仁”、克己复礼,反映了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希望缓和社会矛盾,继续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愿望;战国时期儒家的孟子、荀子分别主张“仁政”“仁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缓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 (2)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3)道家主张“道”和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在面对诸侯争霸、群雄割据的局面时,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4)战国时期墨家(墨

16、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史论结合】 史料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解读 史料中的三段话分别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三家的思想主张。理解文言语句是解读本史料的关键。第一段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第二段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第三段体现了墨家“兼爱”思想。 问题 依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7、答案】治国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人与自然关系:荀子主张“制天命”,庄子主张“顺自然”。人生态度: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避世。看待社会成员关系:墨家主张“兼爱”,儒家主张尊卑有序。,3.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施

18、仁政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史论结合】 史料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史料2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史料3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9、 孟子尽心下,解读 史料1中“为政以德”等信息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治”治国理念;史料2说明孟子的主张是“仁政”,体现为让农民得到土地,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史料3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即可理解儒家思想在当时受到冷落的原因。再联系现实社会的发展,区分孟子的“民本”与当今的“人本”思想,说明相关看法。 问题 (1)根据史料,迁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 (2)有人认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当今“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答案】(1)春秋战国,社会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兼并战争和改

20、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等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与社会主义制度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不同。,明考情,考题1 2018全国卷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

21、阶层的旨趣,解考题,【答案】 C 【解析】本题以墨子中记载的科技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墨子记载了几何、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及军事技术、机械、土木工程诸方面的伟大成就,墨子是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代表中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科技成就,未体现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墨子内容广泛,但无法得出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的结论,排除D项。,考题2 2017全国卷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2、)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 A 【解析】本题以西周与战国时期文字的写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私学和士阶层的发展、兼并战争等使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故A项正确;西周至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地使用竹片、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但书写材料的不同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书同文”是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实行的文化政策,故D项错误。,

23、考题3 2015全国卷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解析】本题以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适应了政治需要,故A项错误;B项与孟子和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主张矛盾,儒家学者不反对变革,他们反对的是现实政治与其政治理想不同;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儒家学者是借古人之口,倡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故答案为C项。,

24、考题4 2018北京卷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解析】本题以“王”字的起源为切入点,引出儒家思想的仁政等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王”字的本义是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只有“以德行仁者”才能成为天下首领,故A项错误、C项正确;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主张,B项错误;宗法

25、制度在战国前已出现,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其主张不可能为宗法制度奠定思想基础,时间错误,D项错误。,考题5 2016海南卷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 A 【解析】孟子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坚持个人独特性格的内容,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勇于突破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暴政,故C、D

26、两项错误。,考向1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2018贵州凯里一中一模 孔子认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只要把不符合周礼所规定的那些人和事物都统统匡正了,就能“名正言顺”,天下太平了。该观点 ( ) A.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 B.说明孔子竭力赞同政治改革 C.揭示当时社会发展中的弊端 D.包含着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练经典,【答案】 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周礼去匡正事物是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的,故A项错误;周礼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等级秩序,代表的是旧有的政治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这与政治改革相矛盾,故B项错误;孔子认为要用周礼匡正人和事物让其“名正言顺”,即孔

27、子认为当时社会弊端是“名不正,言不顺”,这并没有正确揭示当时社会混乱、诸侯争霸的弊端,故C项错误;孔子希望用周礼的等级秩序去匡正人和事物,也就是希望用统一的政治制度去规范社会,让天下太平,这其中体现了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故D项正确。,2.2018安徽合肥质检 易中天说:“从 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 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 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横线处依次应为 ( ) A.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B.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C.墨子 韩非子 孔子 孟子 D.墨子 孔子 韩非子 孟子,【答案】 B 【解析】据材料“爱心”再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据材料“正气

28、”再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涵养浩然之气;据材料“热血”再结合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无等级差别的爱;据材料“冷眼”再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坚持以法治国。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考向2 战国诸子思想的时代特点 3.2018辽宁沈阳质检 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 ) 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 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 C.认为治国应礼法并施 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是指由学而官、而贵、而富,即凭借知识跻身统治阶层,这为官僚政治的实现提供

29、途径,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礼法并施的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墨家思想并未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4.2018吉林长春质检 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富强。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 ) 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 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

30、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可知,加强君权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是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故A项正确。由材料“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可知时间为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家加强君权的思想,而非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故D项错误。,考向3 儒学对西周统治的推崇 5.2018广东佛山一模 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大行封建,营建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政归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

31、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答案】 C 【解析】周公制作的典章礼乐仅适合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故周公在后世被视为圣人并不是因为周公制作典章礼乐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公平定三监之乱有利于社会稳定,但这仅对西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可能是后世统治者和学者视周公为圣人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春秋以后,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的原因是周公制作典章礼乐,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未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故D项错误。,6.2018四川宜宾一模 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

32、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 )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答案】 D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统治集团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讲述西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而改变统治思想,没有谈及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B项错误;“天命”观属于神权思想,但是题干没有谈及打破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故C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西周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开始重视“德”,在实际行动中要“

33、保民”,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故D项正确。,考向4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艺术 7.2018河南邓州高一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该项成就 ( ) 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小农经济体制的形成 C.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的实用性 D.反映了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可知,中国古代的此项历法成就是为农业发展服务的,故C项正确。题目材料不涉及该历法对天文学发展的影响,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不属于封建迷信,故D项错误。,8.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 字形各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答案】 D 【解析】汉字出现了多种写法,其主要原因是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影响了文字的统一,故D项正确。战国时期主要书写材料仍为竹木简和帛,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字形各异并不能说明文化发展的多样些,故B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于战国时期,主要强调诸多学派思想的并存,与材料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