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969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9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业,国货,群众性反帝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纺织业,新文化运动,国民政府,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美国,重理解,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与作用 (1)特点 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缺乏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

2、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历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作用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

3、 (1)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统税是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捐,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国民政府还实行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2)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 (3)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 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

4、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 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便利了英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期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来发展国民经济。例如,在工业方面,加快国营企业的发展力度,对民营工业采取了一些奖励、救济与扶助措施;在商业方面,加强对工农业产品的检验工作,以增进商品信誉与促进生产改良,提倡国货,对有些民营企

5、业减免关税或降低运费;在金融方面,推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政策,实现了货币发行的集中和货币统一;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某些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5)“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新税则。1933年,国民政府又一次实施新税则,根据需要自行提高或维持原税率。至此,国民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3.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原因: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的70%集中于沿海一带,为了使沿海地区 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 内迁。 (2)过程

6、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 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 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3)影响 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 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内外交困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

7、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60年中清末之9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10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解析】 以句号为界,分为三层,分别从国内时局、军阀对实业态度、国际环境方面概括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政争兵乱,无年无之”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安定的国内环境;

8、“各省军人官吏加之以削剥摧残”说明封建军阀的残酷剥削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而“欧战既终,险象即生”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我国的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参考答案】促进因素: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阻碍因素:没有安定的国内环境;封建军阀的残酷剥削;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深化拓展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题二,不同命运抗战时期根据地、沦陷区和国统区的经济政策,材料一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

9、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41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针对性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这就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团结了包括地主在内的各阶级一致抗日。 聂佳辉中共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改革,材料二 1943年3月,“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之后不久,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而且棉纱布及棉花原料的投机交易最为严重。同年8月,“收买棉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着手办理棉纱布收买事宜,办事处组织对上海市所有的针织厂和商

10、号所存的棉织品进行稽查,对其中41家所存的华商棉纱布予以查封,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棉纱棉布。按当时市价,20支蓝凤纱每件为4万元,而强收价格为1万元。这种强制征购使上海出现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预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 潘前芝沦陷区战略物资统制,材料三 西南、西北各省的农业,1937年以前曾长期处于封闭和落后的状态。这些区域,在东南沿海农业主产区相继沦陷后,成了后方军民衣食所寄和易货偿债物资所出的根据地。国民政府颁布“九省荒地开垦计划”“非常时期难民移垦规则”,组织开荒,促进省营、县营及民营垦殖,鼓励华侨从事垦殖。提倡扩种冬作物和夏季杂粮,推广双季稻

11、、再生稻,限种烟草等。这些措施以法令的形式强制推行。如在土地政策战时实施纲要中规定:“土地之使用,应受国家之限制,政府并得依国计民生之需要,限定私有农地之耕作种类。”战时强制性推行农业技术措施对提高后方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改变沿袭已久的耕作习惯,增加粮食产量有直接的效益。 白寿彝中国通史,【问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地主政策的变化,并从政治形势角度分别概括其作用。,【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及“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地主政策的变化;第二小问结合“土地革命”以及

12、“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可以从有利于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联合抗日等角度回答作用。,【参考答案】 (1)变化:从土地革命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全民族抗战“双减双交”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 作用: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巩固了红色政权。“双减双交”有利于联合各阶级一致抗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收买棉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的背景。,【解析】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战争的局势对日本逐渐不利,日本需要对中国经济掠夺来满足战争的需要;据材料二中“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可得出上海物价飞涨,汪伪

13、政府认为与棉布业的投机交易有关。,【参考答案】 (2)背景:二战后期,战局对日本逐渐不利,日本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与棉布业的投机交易有关。,【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主题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对历史材料进行深入地理解和阐释,史论结合,语句通顺,符合逻辑),【解析】第(3)问,较开放,据材料三概括主题并对其进行解读即可。,【参考答案】 (3)主题:西南、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原因、措施及对抗日战争的影响。 解读: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坚持和支持抗日战争,国民政府颁布法令,推进西南、西北地区的开发。开荒垦殖,限定农地耕作种类;推行农业技术,提高

14、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抗战精神。,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民国初期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典例1】 (2014海南卷,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试题分析】 民国初年,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民族工业。专利制度是为了促

15、进企业的创新而设立的,拥有专利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拥有专利的垄断权;但是,过长时间的专利保护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企业的竞争,材料中限制了专利权的使用年限,是为了鼓励工商业的自由竞争,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专利制度,无法了解民国初期立法的全貌,A项以偏概全。材料中没有反映官营商业信息,C项错误。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说法绝对,D项错误。,答案:B,角度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典例2】 (2014全国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

16、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电影来源于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根据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国外进口影片除了缴纳一定的关税等税费外,在中国内地流通无需再缴纳其他税费;而国产影片在内地流通则有多重税费。根据这一知识,可大体推出,上海(国内电影的主要生产地)影片要流通至北京、天津,其税费要高于进口影片,商家多半是从成本方面考虑市场运营,故北京、天津等地自然以成本较低的外国影片为主。由此可推出正确选项为 C。外国电

17、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故A项错误;上海是近代中国开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思想更为开放,B项表述明显与史实不符;“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体现的应该是上海放映外国电影的比例更高,这不符合题目的比例,无法解释上海放映外国电影的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的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C,角度三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例3】 (2016全国卷,30)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试题分析】 1932年是国民政府“黄金十

18、年”时期,当时国民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取得较快发展,火柴工业又是轻工业,举步维艰的表述错误,A项可排除。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在火柴盒上贴画火花,火花广告在中国出现始于1879年(从日本归国的广东籍华侨卫省轩在佛山文昌沙建成巧明火柴厂,生产“舞龙”牌火柴,是中国第一枚火花),到1932年,不属于新的营销方式,B项可排除。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晚清时期,C项可排除。根据题干“1932年”、火花上“抗敌牌”“十九路军”等信息,可以推知该火柴厂是支持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抗日的,企业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促进企业的发展,D项正确。,答案:D,

19、角度四 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 【典例4】 (2018海南卷,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的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试题分析】 1938年初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经济建设需要服务于抗战的需要,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是国民党中央的目的所在,A项正确。这些措施强化了国家资本的地位,官僚资本得以迅速膨胀,这是其影响,并非目的

20、所在,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是一种战时经济体制,国防工业畸形发展,从产业结构来说,并不合理,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错误。,答案:A,【教材补缺】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统制经济政策 1.定义: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国家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战时采用统制政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也实施了统制经济政策。 2.积极影响 (1)工业统制政策:国民政府利用工业统制建成了后方工业基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摧毁沿海工业基地以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放弃抗

21、战的企图。 (2)战时财政金融统制政策:集中了财力,保证了军费支出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 (3)粮食统制政策:维系了抗战军民的温饱,稳定了军心民心,使国民政府的各级机关照常运转。,(4)外贸统制政策:在进出口方面起到了保证供需,增加外汇的作用,对抗战有重要贡献。 3.消极影响 (1)工业统制和限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人资本企业的发展,促使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 (2)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的“三征”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业生产萎缩,并进一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 (3)物价管制、物资管制政策与专卖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 (4)大规模发行纸币实际上是对人民的一种盘剥,造成通货膨胀

22、,物价飞涨,引发人民的不满。,角度五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经济政策 【典例5】 (2013全国卷,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政策变化的理解和把握。以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国民党中央对此政策的态度为背景命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

23、,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但是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依然存在。因此A、C两项是明显的错误项;B项与材料的内容不吻合,不符合题意,将其排除。国民党中央对湖北省政府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未给予肯定,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答案:D,角度六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典例6】 (2016全国卷,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

24、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试题分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如何处理日伪企业,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可以反映出国民政府某些经济政策的走向,这是此题的立意所在。事实如题干所述,国民政府将接收的日伪纺织企业收归国有,成为国有资本,而不是归于私有成为民族资本,这会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政府高层的解释”是在为这种做法寻找理由。这一时期也正是国家资本的膨胀时期。所以D是正确项。从题干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看,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并没有去做缓解民族工业困境的工作,也没有实行统制,题干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衰落,故A、B

25、、C三项都可以排除。,答案:D,【教材补缺】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的原因 1.美国商品排挤国货: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压缩了国内商品的市场。 2.官僚资本的挤压: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大肆兼并挤压民族资本,造成大量民族资本被兼并或者破产。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为筹集内战的军费,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增加了民族资本的负担,造成大量民族企业破产倒闭。 4.市场秩序混乱: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权挑起了国共内战,动荡的局势严重影响了民族资本的正常经营。同时,通货膨胀非常严重,造成经济秩序失控。,考点即时演练 实

26、战演练夯实基础,编者选题表,1.(2018河南六市二模)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市场上外国资本总额增加1/ 3以上,本国资本总额则翻了一倍多,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列强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 C.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D.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实业,解析:B 据所学19131920年期间,一战爆发,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的下降,正说明民族资本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列强此时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一战期间日本加强了对中国侵略,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

27、的比例下降,并不能说明其优势地位丧失,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行为,且该时期民族资本发展的主因是一战;故D项错误。,2.(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可知,通告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体现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未在题干

28、材料中体现,且与题意不符。,3.(2018河南郑州质检)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解析:A 据材料民国政府颁布大量实业法律促进实业的发展,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相关法律文件的保护,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与遏制外来侵略无关,故B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近代中国经济的主体依然是自然经济。,4.(2018湖北八校联考)南京国民政府

29、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B 材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和议案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时间,联系时代背景,国际上经济大危机影响中国,国内日本大肆侵华,为应对危机与抗日备战,实行统制经济,政府对经济管理和干预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中“化解了”说法不正确;C项“阻止了”

30、表述错误;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无关,故D项不正确。,5.(2018河北衡水统考)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内迁工厂数及其分布表。这说明西南地区( ) (单位:个),A.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B.出现部门协调发展的格局 C.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 D.找到了工业近代化的捷径,解析:A 从材料来看,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近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内迁至西南地区,改变了这一地区近代工业落后的经济结构,故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从表格数据来看,不能体现出各部门协调发展;C项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与工业近代化的途径无关,D项错误。,6.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的正言报有报道:“财

31、政经济紧急处分:总统昨以命令公布,实行金本位限期收兑法币及流通券。制定四项办法(金圆券发行办法等)同时颁布施行。”该报所报道的事件,最终结果是( ) A.有利于抵制经济危机 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恶化了国家经济形势 D.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解析:C 材料表明国民政府为挽救日益恶化的财政经济危机,于1948年8月在全国实行币制改革,通过所谓的“金圆券法案”强行收缴金银、外币,发行金圆券。这场币制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灾难,加速了经济的崩溃和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垮台,排除D,选C。结合所学,金圆券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B。,【新知生成】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主要内容:一是发行金圆券,以法币300万元折合1金圆券的比价,限期收兑法币;二是限期收兑人民的金银、外币,逾期不兑者一律没收。国民政府强制推行,广大人民,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大受劫难。金圆券发行额猛增,到1949年6月达到130多万亿元。金圆券与法币一样成了废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