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9930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69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0单元 单元整合(十).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十) 通史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 通史框架构建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民公社化 (1)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

2、,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 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的程度高。 (3)结果:超越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专题纵横拓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 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 生产责任制。 (3)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专题纵横拓展 【考题例证1】 2018安徽亳州模拟 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 有效的鼓励,农民将

3、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国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 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专题纵横拓展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改革开放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 增长,故选A。1982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取得革命性的进展,B项错误;乡镇企 业的发展与粮食增收无直接关联,C项错误;1992年统购统销政策才真正停止实 行,D项错误。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及经济体制的演变 专题纵横

4、拓展 时间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影响 1949 1956年 (1)19491952年为新民 主主义经济 (2)19531956年为以公 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 体制初步形 成 (1)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2)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 1956 1978年 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 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 治地位 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 体制 有效地集中了人力、物力、 财力,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与我 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专题纵横拓展 时间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影响 197 8 1992 年 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 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从计划经济

5、 体制转变为以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的经济体制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 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考题例证2】 2018河北保定一模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 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 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 市场并存过渡到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 ) A.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专题纵横拓展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

6、料“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 的国家计划管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可知,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后,通过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和国家垄断来建设社会主义,故A项正 确;1956年后,我国经济建设依旧受到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影响,故B项错误;三大 改造完成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才出现这一变化,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当时我 国主要受到苏联经济建设的影响,故D项错误。 三、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 专题纵横拓展 标志会议核心或精髓解决的问题意义 三民 主义 同盟会成 立大会 民权主义 民族独立,民主共 和 指导辛亥革命,使中 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 思想

7、中共 七大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民主革命道路、社 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指导革命和建设,使 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 理论 中共 十五大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 国人民富起来 专题纵横拓展 标志会议核心或精髓解决的问题意义 “三个代 表”重 要思想 中共 十六大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指导现代化建设,引 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考题例证3】 2018甘肃兰州诊断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 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 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

8、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 彻底的胜利和解放。”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 ) 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 C.新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专题纵横拓展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理论,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 级的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正 确理论”,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 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故D项错误。 专题纵横拓展 中外链接 四、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特点 1.

9、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1)特点:“一边倒”。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 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 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 避免在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 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1)特点:“两个拳头打人”。 (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

10、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 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独立。 (3)作用: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 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专题纵横拓展 3.20世纪70年代 (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原因: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守势;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 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 的影响。 专题纵横拓展 4.20世纪80年代起 (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2)原因

11、: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此时的外交特点是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 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 趋势继续发展。 (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 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专题纵横拓展 【考题例证4】 2018河北保定一模 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 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 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

12、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 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 专题纵横拓展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交,打破了西方的封锁,故A项错 误;依据所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故B项错误;材料“1950年冬新 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 功”,这些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展示,

13、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 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对美国的控诉、万隆(亚非国际)会议, 都不会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故D项错误。 五、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专题纵横拓展 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 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 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工业化道路 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 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 业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题例

14、证5】 2018山西太原二模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 排就业的人数有2000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 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专题纵横拓展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题干提及的是就业人数情况,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 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有2000多 万全国城镇集

15、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说明就业压力 助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故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国企改革,且国企改革深化是在20 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学科技能提升 历史素养 素养十 背景、条件、原因类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题型特征 此类题目的设问,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学生谈谈该历史 事件的背景、发生的条件或原因,可分为限定性设问和宽泛性设问两类。限定性 设问的形式有“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根源(原因) 是什么,必要条件有哪些,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等;宽泛性设问 的形式一般是“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原因有哪

16、些”等。 【考题例证】 2018海南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 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 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灭 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 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 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 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 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

17、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 学科技能提升 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 摘编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 学科技能提升 高考链接突破 【解析】本题以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中的一段内容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 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时间信息 1922年,结合所学中外史知识,从中国现状、世界形势、共产主义思想体系(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关于“原因”的设问

18、,对知识的考查进一步 具体化,说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发展、共产主义思想的社会作用即可。解 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思路狭窄,不能从多角度阐释、论证问题;二是叙述 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十月革命爆发;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 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四项即可) (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共产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 方法点拨 (1)背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一般包括“国内+国际” 或“经济+政治+文化+”。 (2)条件指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并且往往

19、是有利因素,在解题时 一般回答“有什么”,或者回答可能性的东西。 学科技能提升 经济背景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 政局+制度+体制+政策+疆域+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 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3)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某一事件发生的因素。 从广度上看,它分为“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 从深度上看,它可分为“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学科技能提升 主观原因 事件发起者、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因素 客观原因 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直接原因 直接引发事件的因素(导火线、借口等)或具体原因 主要原因 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 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