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70787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近代中国文化测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06 近代中国文化班级 _ 学号 _ 得分_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15*4=60分)1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以今日之见,严复的译文A比较全面地反映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B其生物进化论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C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深刻社会变革的要求D阻碍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219世纪30、40年代,中国一些开明的文人学士或撰写政论时文批评时政,或研求兵农潜盐等治国实政,或潜心于舆地术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努力营造救亡图存的社会舆论 B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共识C试图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D谋求为现实的危机寻找出路【答案】D【解

2、析】【详解】3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民主有所介绍,对西方民主具有一些感性认识,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也没

3、有体现“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排除AB;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欧美的民主制度的态度,排除D。 【点睛】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可知,这次科举考试时间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鸦片战争给清政府带来极大的震撼,清政府中的有为之士开始思考中国落后在哪里,这种思想体现在科举考试上就是考试题目侧重海防武备。6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日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 A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

4、B从安民救世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C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了解D看到了民众是革命的力量之源【答案】B【解析】【详解】71898年5月,康有为曾在列国政要比较表中列举各国土地、人口、学校、商务、铁路、电线等十三种数据统计,并将这些外国资料与中国的状况一一比较,指出中国“事事远逊人”。其主要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培养国人国际视野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D揭示中国落后根源【答案】C【解析】【详解】康有为将中国与外国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并指出中国“事事远逊人”,是为了让中国人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弊端,激励中国人奋发努力,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强大。故答案为C项。“事事远逊人”,因此要学习西方,但并不仅限于技术,排除A项

5、;通过比较,认识到不足和落后的根源,才能加以改进,实现国家强大,而不是为了培养国人国际视野,排除B、D项。8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9下图中的诗歌内容反映了A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B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C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阶段D毛泽东思想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

6、】 【详解】民国七年即1918年。维新变法是1898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时间不符合,排除B;民国七年指1918年,依据“一线红”“北极下来”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说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阶段,故选C;1918年毛泽东思想尚未萌芽,更不用说毛泽东思想的最终形成,排除D。 14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

7、传入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15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件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件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由此可见,陈独秀重在强调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学习新文化知识C社会改革的必要性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等信息可知,实现社会改革需要新一代青年对近代文明思想的宣传和接受,因此可以看出陈独秀重在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强调青年的思想解放,而不是仅仅学习新文化知识,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社会改革,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新

8、一代青年自身的因素,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题=4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的启蒙运动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三部曲,启蒙的思想内涵也不断深化,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在这个不断深入的启蒙过程中,“西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学传统则危殆日深。事实上,在近世中国的启蒙三部曲中,由于受被动窘迫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所影响,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这三者的关系上出现了与西方启蒙历程完全相反的“时序倒置”现象,即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精神变革,而不是像西方启蒙历程那样由精神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器物变

9、革。由于未能将精神文化的自我更新确立为制度变革和器物变革的前提与根基,因此一百多年来启蒙的结果只是导致了器物层面的片面发展。摘编自赵林近世中国文化启蒙历程之反思(1)根据材料,概括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答案】(1)特点:循序渐进;西化倾向愈趋明显;“时序倒置”凸显。(2)简评:是民族危机和西学传入的产物;冲击了传统儒家文化;促进了器物层面的发展;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的启蒙存在不足。【解析】【详解】(2)本题考查对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材料“受被动窘迫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所影响”、“一百多

10、年来启蒙的结果只是导致了器物层面的片面发展”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进步性:其是民族危机和西学传入的产物、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冲击、对器物层面发展的促进;局限性:只学技术,但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不足角度思考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根据

11、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阐释: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民族意识开始萌芽,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中日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 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不断扩大侵华,中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示例二:观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阐释: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过程。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示例三:观点: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阐释: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扶清灭洋)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解析】【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