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四)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70878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四)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四)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四)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四)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四)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四)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热点押题(四)一、选择题1(2018马鞍山三模)明朝时,出现了刘球、蒋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一部分士大夫形成“阉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宦官权力的加强B宰相制度的废除C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君主专制的强化解析:选D相当一部分士大夫形成“阉党”,只是反映了部分题干内容,故A项错误;宰相制度的废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故B项错误;明朝出现心学,表现了士大夫责任意识,与题干中“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相符,士大夫并没有丧失信仰,故C项错误;士大夫的抗争与“阉党”巴结世宗,

2、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D项正确。2(2018重庆二模)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南卷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北卷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解析:选C材料并未反映科举考试的要求是八股文的文体,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在两宋时期就已经完成南移,所以不能解释明朝进行分卷考试的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

3、后,南方经济基础好导致文化教育有优势,而经济较落后的北方和更为落后的西南地区教育水平低,所以推行分卷考试体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故C项正确;宣德、正统年间,政治重心仍旧以北方为主,没有从南方移至北方,故D项错误。3(2018漳州三模)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的思想()A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B体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解析:选B材料认为“百姓日用”和“圣人之道”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

4、肯定了百姓的地位,因此体现了一定的民本色彩,当时仅代表少数人的思想,并未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的思想是儒学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知”“行”并不具有实用主义特征,故D项错误。4(2018深圳二模)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解析:选C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主要是指废丞相设内阁,而题干并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明朝时朝鲜属于中国的藩

5、属国,不是平等外交,故B项错误;明朝皇帝颁赐的书籍主要是儒家经典,这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故C项正确;朝鲜早在唐朝时就接受中国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5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解析:选C科举制度本身与社会等级森严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理学思想也只能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不能决定,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有科举功名者通过服饰与常人区别开来,以表明他们的功名身份,

6、说明当时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与常人不同,没有体现社会阶层固化,故D项错误。6(2018厦门期末)据载:“乾嘉之时,南北贸易繁盛之地,有数银号,其所出之银钱各票,南可用于北,北可用于南。”这反映当时()A出现了向信用货币演进的趋势B白银外流影响货币供应C商贸繁荣活跃了中国资本市场D官营票号控制国家命脉解析:选A材料反映银号的银钱各票“南可用于北,北可用于南”,这反映了银票向信用货币演进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北贸易”,并非白银外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银票可以通行于南北,适应商品经济繁荣的需要,并非资本市场投资例如股票、期货、金银买卖等,

7、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银票可以通行于南北,没有指出票号的所有权,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汕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

8、,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大一统”思想深

9、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历史原因。解析:材料第一段共三层,第一句为一层,讲“大一统”帝国的建立;第二、三句为一层,讲清朝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第四句为一层,讲“大一统”思想的影响。材料第二段从民族融合、共御外敌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发展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归纳答案即可。答案:(1)发展: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推崇“大一统”政权;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影响: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2)原因:文化因素:发端于先秦的“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政治条件: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大一统”政权;清朝奠定近代中国领土疆域;长期的民族交融;清代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直接原因:近代列强入侵,各族人民共御外侮;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中华民族”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