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72044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2)中共八大(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的调整2016江苏单科,13,3分“一五”计划史料实证经济体制改革(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014江苏单科,10,3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解释2017江苏单科,13,3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空观念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经济特区的创

2、办(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4)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分析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苏高考偶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命题重点,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复习本单元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序,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等,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三中与这一阶段相关联

3、的政治、思想等内容。【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展开。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

4、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考点集训】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8江苏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11)195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A2.(2018江苏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11)下面漫画题目为快乐的竞赛加

5、油,追上来了,其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们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B3.(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4.(20

6、16课标,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5.(2016天津文综,13,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

7、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答案(3)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考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11)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

8、主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答案C2.(2018江苏徐州高三考前模拟,12)邱家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改革()A.实现了重心向城市转移B.完成了全面建设总目标C.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D.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C3.(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12)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33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这主要得益于()A.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B.

9、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答案D4.(2017课标,31,4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考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18江苏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13)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10、)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A2.(2018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11)2018年习近平在某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中指出:该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该特区位于下图中()A.B.C.D.答案A3.(2016北京文综,19,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

11、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B.C.D.答案C4.(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5.(2014广东文综,39,12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12、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答案(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6分)探史料探究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史料呈现史料1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13、机都不能造。毛泽东选集史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史料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

14、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新中国的重工业极为落后史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史料3: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但不同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2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史料3中的“1953年”等信息可判断出史料背景是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重点阐释表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落后。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

15、从国情出发,借鉴苏联经验的结果。表明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要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史料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实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方针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开展的背景,其制定的依据是什么?答案背景: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主要经济命脉。依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根据史料2,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成因。答案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因:重工业基础薄

16、弱;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并分析中国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答案基本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 不同:不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主张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探究二从集体劳动到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呈现史料1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 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

17、,干部社员都想搞。 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史料2全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史料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增加了农民收入史料解读唯物史观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点阐释史料1:“大包干”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其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史料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显

18、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得到了极大提高史料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史料应用1.史料1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什么特点?答案特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共性。答案变革:经历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 共性: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变化,土

19、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属于集体所有,即公有制。3.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答案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探究三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呈现史料1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主的。

2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2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试行省份、内容、特点和影响史料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史料解读史料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重点阐释史料1:

21、论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集体农业生产变为以家庭为主的个体生产。史料2:阐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表明僵化的模式造成管理上政企不分,劳动者缺乏生产积极性,必须改革经济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史料认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扩大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不同之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史料应用1.据史料1,结合所学指出“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的变化、核心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22、。答案变化:由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内容:给农民生产、分配的自主权。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据史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僵化的模式”指的是什么?其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针对这些弊端,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答案僵化的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造成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答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

23、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7江苏单科,13,3分)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2.(2014江苏单科,10,3分)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

24、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课标,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2.(2018课标,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25、。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3.(2018海南单科,12,2分)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答案B4.(2018海南单科,13,2分)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

26、“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5.(2017海南单科,12,2分)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答案C6.(2017浙江4月选考,15,2分)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

27、.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C7.(2017上海单科,19,2分)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向中央给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先走一步”是指实行()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包产到户D.对外开放答案D8.(2016上海单科,27,2分)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A.经济特区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答案B9.(2016海南单科,25,2分)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

28、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10.(2015海南单科,24,2分)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答案B11.(2014海南单科,24,2分)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

29、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答案D12.(2018课标,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30、。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1、。(10分)答案(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13.(2017课标,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

32、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

33、: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5课标,31,4分)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2.(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

34、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D3.(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D4.(2015上海单科,29,2分)下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A.“大跃进”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A5.(

35、2014课标,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6.(2014北京文综,18,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C7.(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

36、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8.(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yuj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37、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9.(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考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2017海南单科,13,2分)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

38、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2.(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3.(2016课标,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

39、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4.(2015重庆文综,8,4分)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5.(2014浙江文综,19,4分)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

40、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B.C.D.答案A考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15天津文综,8,4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

41、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答案C2.(2014天津文综,10,4分)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D.答案C3.(2014四川文综,2,4分)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B.C.D.答案D【三年模拟】一

42、、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2019届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9)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B2.(2019届江苏徐州一中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一,17)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项目总计工业农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

43、生城市建设其他总额(亿元)427.49248.532.6982.112.830.8164.6比重(%)10058.27.619.237.23.71.1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D.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答案C3.(2019届江苏海门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11)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4.(2019届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12

44、)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答案C5.(2019届江苏徐州一中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一,18)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人在上海市南京路“好公道”国营面店对面开了家“好再来”个体面馆。同样的价格,“好再来”用的是鸡汤,把顾客都吸引了过去。这时“好公道”便通过主管部门在原料供应上卡“好再来”。从材料可以得出()A.人民公社体制的广泛推行B.个体经济的发展面临阻力C.国营企业改革稳步推进D.主管部门的做法应该肯定答案B6.(2019届江苏如东中学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14)下图为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实际使用至1993年。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上海()A.经济改革审慎前行B.农业改革步伐放缓C.市场经济调控失灵D.浦东开发效果显著答案A7.(2019届江苏海门高三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