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9066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PDF 页数:104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pdf(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内容索引 课时作业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一 1.概念概念 2.碳循环碳循环 知识梳理 生物群落 全球性 化学元素 (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 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形式传递。 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

2、产者的 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 (实质是呼吸作用)。 。 CO2 含碳有机物 CO2和碳酸盐 光合作用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3.碳循环的破坏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 含量迅速增加, 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CO2 气温升高 1.有关碳循环的判断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3、 ( )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4)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 环( )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 2.有关物质循环的判断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 复循环( ) (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 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 (5)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

4、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 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 程。请据图分析: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 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 提示 提示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 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 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提示 提示 提示 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 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提示 提示 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

5、胞呼吸,f代表微 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 给分解者。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 重点剖析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全球(生物圈)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循环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 (1)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最终 来自无机环境。 (2)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 大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示 中未标出某些生产者还可以利用 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6、(3)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 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4)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6)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7)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的关系。 命题点一 碳循环的过程图解分析命题点一 碳循环的过程图解分析 1.(2018山东实验中学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表 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7、量是通过过程 实现的 C.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进行的过程有 D.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 递减的 命题探究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图中、分别为大气中CO2库、初级消费者、次级消 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直接到的碳循环路径(第二营养级和 第三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故A项错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项正确; 图中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 式进行,C项错误; 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D项错误。 2.如图为生物圈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表 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8、、表示呼吸作用 B.和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 D.、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表 示呼吸作用,A项错误; 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和的速率基本相等,B项错误; 丁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C项错误; 、是群落内部的碳的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项正确。 规律规律 方法方法 辨析碳循环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各成分辨析碳循环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各成分 (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的 为大气中的CO2库,即C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 (2)除了C之外,有最多

9、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费者只 有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 (4)图甲蕴含的食物链为AD,图乙蕴含的食物链为ADE,图丙蕴含的 食物链为ADEF。 命题点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命题点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 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 图,其中A、B、C、D是生态 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 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 B.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

10、的只有2、4、5 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D.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 A项错误; 图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细胞呼吸,B项错误; 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使其数量减少,最后 趋于相对稳定状态,C项正确; 图2中的和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的比值不能 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

11、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 尸体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该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向 情况,所以M应表示光能和CO2等无机物,N表示生产者、消费者通过 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和CO2,P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CO2等, A项错误; 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说明秃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因此图中只有1条捕食食物链,B

12、项错误;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但秃鹫属于 分解者,C项错误; 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维持着该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二 1.信息的概念: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 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 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连线) 知识梳理 传播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的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的辨析辨析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 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 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

13、)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 理形式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 “行为”进行信息交流。 拓展拓展 延伸延伸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正常进行 繁衍 种间关系 控制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知识知识 归纳归纳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 途径食

14、物链和食物网多种 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 )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 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 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 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 (1)图中“信息

15、”可来自何处? 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 提示 提示 提示 生物或无机环境。 提示 提示 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 息传递。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提示 提示 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3)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 命题点一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判断命题点一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判断 1.(2017武汉模拟)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 递的表述错误的是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 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

16、息 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 命题探究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化学信息,A项错误; 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项正确; 金钱豹尿液散发出气味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属于化学信息,C项 正确; 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D项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间,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

17、生物传递信息,A项正确;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是无机环境或生物,B项错误; 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C项错误;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命题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命题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复、全球性

18、的特点,在生物群落 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是在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还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 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反复出

19、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三 知识梳理 1.概念: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 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基础: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 过 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 以恢复。 结构和功能 自我调节 负反馈 一定限度 3.类型类型 (1)生态系统 的能力,叫作 抵抗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 的能力,叫作恢复 力稳定性。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 的程

20、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 生态系统的 。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 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 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 干扰 自我调节能力 物质、能量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归纳归纳 整合整合 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 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 性越强 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 小,营养结构越简单

21、,恢复力 稳定性越强 5.设计和制作生态缸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设计要求相关分析 生态缸一般是 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 的 ,成分_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 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 不宜 ,缸中的水量 应 ,要留出一定的_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生态缸的采光应用较强的 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封闭 生活力齐全 透明 小大 适宜空间 散射 (1)生物多样性高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22、自我调节能力的基 础( ) (3)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 一种正反馈调节( ) (4)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 性就越强( ) 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 (6)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 (7)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 ) (8)极地苔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 稳定性都很低( ) (9)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 ) (10)落叶阔

23、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 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如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 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 (1)图中y的含义是什么? 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 提示 提示 提示 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 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提示 提示 提示 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 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 复力稳定性越强。 (2)x含义是什么?与稳定性有何关系? 提示 提示 TS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 性越低。 (3)TS与

24、生态系统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怎 样的? 命题点一 反馈调节实例的分析命题点一 反馈调节实例的分析 1.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 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 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命题探究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温度升高导致藻

25、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 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 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 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 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2.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 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 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

26、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 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 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命题点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命题点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与分析 3.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 常趋向于稳态。如图甲代表载畜量 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 (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 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 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图甲

27、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根据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A点,生态系统 的稳态将受到破坏,A项正确; 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 统的稳态,B项正确; 根据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项错误; 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型曲线中的K值,D 项正确。 4.(2018临川一中模拟)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 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

28、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与a曲线相似,B项 正确; 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C项正确;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 弱,不符合这一模型,D项错误。 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1)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判断 (2)恢复力稳定性强弱的判断: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成反比,但是也有 例外,如极地苔原

29、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弱。 方法方法 链接链接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物质循环的“物质”和“范围” (1)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是热能散失;而物质循环中的物质在无机环 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返,无起点和终点。 易错警示突破选择题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 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 在某些特殊

30、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 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5.引入新的物种不一定都会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如果引入的物 种造成了生物入侵现象,生态系统反而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等元素,都 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 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

31、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还需要经常施肥的原因是: 农田中的农作物合成有机物农田中的农作物合成有机物(如蛋白质、磷脂等如蛋白质、磷脂等)时利用了土壤中的氮、磷时利用了土壤中的氮、磷 等元素,这些元素随着粮食、瓜、果等输出农田生态系统,因此需要不断等元素,这些元素随着粮食、瓜、果等输出农田生态系统,因此需要不断 施入含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施入含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 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 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二 者呈负相关。 6.生态系统

32、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 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345 答案解析 1.(2015高考题重组改编)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12345 解析 解析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的合理搭配,并非物种数目越多越稳定,A项错误; 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相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物种数目较少,自我调节能

33、力较 弱,B项错误;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D项错误。 答案解析 2.(2014广东,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降 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 B. C. D. 12345 解析 解析 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 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血糖浓度的变化会作为信息调节 胰岛素的分泌,正确; 汗腺分泌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运动强度,错误; 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降雨量,错误; 害虫增多,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多,而鸟类的增多又可使

34、害虫减少,即天敌 鸟类数量的变化能作为信息调节害虫的数量,正确。 故存在反馈调节,D项正确,A、B、C项错误。 12345 答案 3.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C.持续高温干旱能使农田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增加 D.正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稳态,而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 统失去了平衡状态 12345 解析 解析 解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变为有机 物中的化学能,这样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进入到了生物群落,A项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

35、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B项错误; 持续高温干旱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减少,因为农作物的光合 作用会受到影响,C项错误; 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稳态,但正反馈调节会使生态系统 偏离了原有的状态,D项错误。 12345 答案解析 4.(2017福州一中模拟)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该图既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也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12345 解析 解析 过程主要代表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呼

36、吸作用,A项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只能单向流动,故该图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B 项错误; 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 C项错误;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它们 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D项正确。 12345 5.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 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和_三大功能。 12345 答案 物质循环 解析 解析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

37、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大量繁殖,藻类 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 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反馈调节,后期属 于_反馈调节。 12345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根据题图及正、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即可轻松得到答案。 负 正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 特性被称为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 杂,该稳定性越_(填“强”或“弱”)。 抵抗力稳定性 强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

38、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 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 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 统的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2345 答案 自我调节 解析 解析 解析 雾霾的出现及PM 2.5爆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 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 课时作业 12345 答案解析 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 A.碳酸盐;呼吸作用 B.CO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 D.CO2;分解作用 67891

39、0111213 基础巩固练基础巩固练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 的;光合作用是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其次还可以 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 2.(2018长沙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2345678910111213 解析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不能在生物群落

40、 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项错误;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B项正确;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C项正确;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D项正确。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 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 物进行控制 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是来自无机环境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12345678910111213 解

41、析 解析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项正确; 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 物进行控制,B项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C项错误;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 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成一个统一整体,D项正确。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4.(2017武汉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丁的CO2含量增多,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C.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

42、越小 12345678910111213 12345678910111213 解析 解析 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项错误; 无机环境中CO2增多可以导致“温室效应”,它不会导致臭氧层破坏,B 项错误; 分解者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或细菌、真菌,C项正确; 丙1的同化量越大,丙2通过食物链得到的能量越多,D项错误。 5.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反映出的群落演替的类型以及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类型分别属于 A.初生演替,抵抗力稳定性B.初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 C.次生演替,抵抗力稳定性D.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 1234

43、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群 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该诗句反映出草原被火烧后,又能恢复,属于生态 系统稳定性类型中的恢复力稳定性,故选D。 6.如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 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旺盛 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 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 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B.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 化肥 D.该生态系统抵抗

44、力稳定性较差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A项正确; 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 项正确; 在该生态系统中,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还要往农 田中不断施加氮肥,且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D项正确。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7.草原上,当青草返青时,“绿色”为兔子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兔子和草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绿色”对于兔子来说属于物理信息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

45、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兔子和草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12345678910111213 解析 解析 由“青草返青时,绿色为兔子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可知,兔 子和草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A项正确; “绿色”对于兔子来说属于物理信息,B项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项正确;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会相互制约,使两者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兔子和 草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8.(2018福州一中质检)下列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的是 A.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 B.减少肉食动物和

46、寄生生物的数量 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12345678910111213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低,故选A。 9.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 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该系统中生产者所固

47、定的全部太阳能。 12345678910111213 解析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中所含有的有 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解析 大于 (2)图中乙所代表的成分是_,乙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 _、未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图中乙所代表的成分是生产者,乙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 作用、分解者利用、未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生产者 分解者利用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3)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 解析 解析 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反复循环。 反复循环全球性 (4)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枯草、 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解析 解析 人工湿地中的植物绿藻为浮游植物,还有芦苇为挺水植物,黑藻为 沉水植物,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垂直 (5)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实现这一能力的机制是_。 解析 解析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 力的基础。 负反馈调节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