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9340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复习指导课件.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 物 大二轮复习大二轮复习 生态生态 模块四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 1 1重 温 考 纲 考 点重 温 考 纲 考 点 2 2知 识 网 络 构 建知 识 网 络 构 建 3 3考向梳理考向梳理 4 4复习练案复习练案 重温考纲考点重温考纲考点 考点考情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 3群落的结构特征 () 4群落的演替() 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 题热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种群的特征及种 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类型。 备考时,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 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 利用比较法记准记

2、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 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 考考 向向 梳梳 理理 1(2017全国卷全国卷)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型增长,该种群 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 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丙点对应的

3、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考向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考向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D 解析解析 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数量的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数量的1/2时,种群增长率最时,种群增长率最 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 群处于最大增长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群处于最大增长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 2(2016全国卷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4、,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 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

5、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 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解析解析 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 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 的种群密度,将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的种群密度,将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 以以B项错误、项错误、C项正确、项正确、D项错误。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项

6、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 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 1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填空据图填空)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_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 相关。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出生率、死亡率以及_: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 直接因素。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_来间接影响种群密来间接影响种群密 度和种群数量。度和种群数量。 (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

7、种群密度(数量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数量数量 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2辨析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辨析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填表填表) 最大最大 0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若比较三

8、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则出 生率越高生率越高( ) (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 (8)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1(2016浙江理综卷浙江理综卷)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

9、图(甲、乙、丙甲、乙、丙 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其中正确的是( ) 题型题型1 考查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考查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A 解析解析 生态学家通常将种群分成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生态学家通常将种群分成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 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蝉就是最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蝉就是最 典型的例子,蝉的若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典型的例子,蝉的若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

10、一 个夏季,故个夏季,故A项正确。项正确。 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 化主要取决于化主要取决于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 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解析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种群的年龄

11、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项错误。春节前项错误。春节前 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种项错误。种 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 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出生率,推出影响出生率,推出为为 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项正确;利用人项正确;利用人 工

12、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性别比例,进而影响性别比例,进而影响 种群数量,种群数量,D项错。项错。 技巧方法技巧方法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技巧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技巧 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1)城市人口剧增城市人口剧增是由迁入率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迁出率造成的;(2)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 蛾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3)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中,干扰雌雄将性外

13、激素释放到大田中,干扰雌雄 蛾正常交尾蛾正常交尾直接降低出生率;直接降低出生率;(4)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 长率下降。长率下降。 3(2017山西质检山西质检)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 查,并研究查,并研究Nt 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图中Nt表示第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年的种群数 量,量,Nt 1表示第 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题型题型2 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考查种群的数

14、量变化 A甲种群在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型增 长长 C乙种群在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 条件得到了改善条件得到了改善 B 解析解析 Nt 1/ /N Nt t为 为1 1,代表种群的数目趋于稳定,当,代表种群的数目趋于稳定,当N Nt t 1 1/ /Nt1 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0 0t t3 3段,数量先减少后增段,数量先减少后增 加,加,A A错误;乙种群在错误;乙种群在0 0t

15、 t1 1段段N Nt t 1 1/ /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 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型增长,B正正 确;乙种群在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因为从时数量最少,因为从t2到到t3种群数量在减少,种群数量在减少,C错误;甲种群在错误;甲种群在Nt 1/Nt1,且不变,代表呈 ,且不变,代表呈“J”型增长而不是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型增长而不是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错误。错误。 4(2017浙江绍兴期末浙江绍兴期末)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 果如下表: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

16、是( ) A第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第137天,成虫数量呈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型增长 时间时间/天天15913172125293337 成虫数成虫数/只只6102871131207270302237341 C 解析解析 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可知:第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 虫数量个体繁殖

17、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A错误;第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天,成虫的数量虽 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B错误;第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 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 降,降,C正确;第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型增长,D错错 误。误。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应用的策略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18、在生产中应用的策略 (1)对于濒危动植物,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其对于濒危动植物,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其K值变小,通过建立值变小,通过建立 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2)在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2)时,种群增长速时,种群增长速 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 证捕捞或利用后的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证捕捞或利用后的生物种

19、群数量不低于K K/ /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 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但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应使种群数量位于但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应使种群数量位于K/2以下,数量少,而且增长速率以下,数量少,而且增长速率 小,越早防治越好。小,越早防治越好。 5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日 后进

20、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题型题型3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捕获数捕获数(只只)标记数标记数(只只)雌性个体数雌性个体数(只只)雄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只只) 初捕初捕50502822 重捕重捕50103218 D 6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等份,在每 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的样方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

21、,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等 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 B C D B 解析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 机选取机选取10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种群

22、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 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B正确。正确。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有关种群调查数据统计的有关种群调查数据统计的2个错混点个错混点 (1)标记重捕法误差归纳标记重捕法误差归纳 标志物易脱落或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导致最终统计结果偏标志物易脱落或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导致最终统计结果偏 大。大。 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使统计结果偏小。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使统计结果偏小。 (2)样方法误差归纳:样方法误差归纳:未未“随机随机”取样;取样;未找到未找到“分布

23、比较均匀分布比较均匀”的地的地 块;块;未对未对“多个多个”样方取平均值。样方取平均值。 1(2017天津理综卷天津理综卷)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 下图下图 考向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向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据图回答: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 _演替。与演替。与相比,相比,中群中群 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 更复杂的更复杂的_结构。结构。 次生次生 垂直垂直 (2)火烧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 主要原因是

24、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_,以加快氮磷循环。,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 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种面积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曲线,作为选取 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 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 小样方面积是小样方面积是_。 下降后保

25、持相对稳定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光逐渐减少 阔叶树阔叶树 S3 解析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火灾后群落中迅速出现了多种草本植物和灌由图中信息可知,火灾后群落中迅速出现了多种草本植物和灌 木,这说明大火后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可能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木,这说明大火后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可能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繁殖体,所以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繁殖体,所以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利于 群落对光能的充分利用。群落对光能的充分利用。(2)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烧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烧15年后草本和灌木丰富度下年后草本和

26、灌木丰富度下 降,到降,到40年后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和灌木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得年后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和灌木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得 到的光逐渐减少。到的光逐渐减少。(3)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因为针叶树的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因为针叶树的 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物质循环速度慢,而由题知乔木中除了针叶树就是阔叶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物质循环速度慢,而由题知乔木中除了针叶树就是阔叶 树,因此应该种植的是阔叶树。树,因此应该种植的是阔叶树。(4)从样方大小和物种数间的关系可判断,坐标从样方大小和物种数间的关系可判断,坐标 曲线中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

27、,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当样方面积为曲线中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当样方面积为S3 时乔木的物种数就达到最大,所以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时乔木的物种数就达到最大,所以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 2(2015全国理综卷全国理综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 述,正确的是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

28、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解析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 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D 1辨析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辨析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据图填空据图填空) (1)A图为群落的图为群落的_结构结构 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现象。现象。 垂直垂直 分层分层 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等环境资源的能

29、力。 (2)B图为群落的图为群落的_结构结构 表现: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表现: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_分布。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的不的不 同、生物同、生物_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阳光阳光 水平水平 镶嵌镶嵌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自身生长特点自身生长特点 2明确群落结构的三个易错点明确群落结构的三个易错点(填空填空) (1)不要认为不要认为“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 于于_范畴。范畴。 (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

30、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_范畴。范畴。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 属于属于_结构。结构。 种群种群 群落群落 水平水平 (1)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4

31、)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5)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 (6)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竞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竞 争实例争实例( ) (7)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8)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9)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32、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 1(2017河北滦南一中河北滦南一中)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或饲 养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题型题型1 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C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33、关系如图乙所示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解析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A正确;正确; 据图可知,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竞争,噬菌体是寄据图可知,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竞争,噬菌体是寄 生生物,生生物,B正确、正确、C错误;根据丙图可知,开始时两物种都能存在,说明存在种错误;根据丙图可知,开始时两物种都能存在,说明存在种 内互助与竞争,后来一种生物消

34、失,内互助与竞争,后来一种生物消失,X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D正正 确。确。 2(2017河南三门峡模拟河南三门峡模拟)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 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解析解析

35、 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 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速率最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速率最 大;大;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食物;由图中桑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食物;由图中桑 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D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解答种间关系相关曲线题的策略解答种间关系相关曲线题的

36、策略 在分析种间关系坐标曲线时要关注曲线的走势、消长和结果。曲线同步变在分析种间关系坐标曲线时要关注曲线的走势、消长和结果。曲线同步变 化化(同生共死同生共死)的为互利共生关系;曲线不同步变化,表现为此消彼长的为互利共生关系;曲线不同步变化,表现为此消彼长(不会导致不会导致 某种生物灭绝某种生物灭绝)的为捕食关系;如果曲线最终的结果是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的为捕食关系;如果曲线最终的结果是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 量下降甚至降为量下降甚至降为0则为竞争关系。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则为竞争关系。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 物,则必为竞争关系,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

37、物的重叠范围,重叠范物,则必为竞争关系,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重叠范 围越大,竞争越激烈。围越大,竞争越激烈。 3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题型2 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D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 落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 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 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现象,但动物没有分

38、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解析解析 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 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 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森林生态系统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森林生态系统 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4(2017河北保证河北保证)

39、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 地生物群落常常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地生物群落常常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 不断增加不断增加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

40、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解析解析 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进行光合作用的植被种类不断增多,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进行光合作用的植被种类不断增多, 所以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所以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A项正确;由于群落演替过程中,项正确;由于群落演替过程中, 生物种类增多,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提高,生物种类增多,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提高,B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营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营 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之间的,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之间的,C项错误;据题

41、意可知,火山爆项错误;据题意可知,火山爆 发后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最初阶段发后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最初阶段(地衣阶段地衣阶段)没有捕食、竞争、没有捕食、竞争、 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D项错误。项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有关群落演替及过程的有关群落演替及过程的3个错混点个错混点 (1)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优势取代”而非而非“取而取而 代之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 苔藓等。苔藓等。 (2)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 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 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 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