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9801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3-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问题: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封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 (1)措施 (2)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4.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地方设立 行中书省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 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2、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 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3.唐朝 (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 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作用:三省相互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3、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 权。 -6-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5.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 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 微点拨唐代中书省和元代中书省两者名称一样,但地位和职权都 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而元朝中 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7-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变化 (1)汉朝:推行察举制,令天下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举孝廉成为士 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 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

4、担任。 (3)隋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 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科举制作用: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 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8-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微点拨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古 代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的趋向。但是中国古 代选官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 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9-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自主探究 画一画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10-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串一串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规律 (1

5、)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 权的步步削落、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宰相职位的设 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 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11- 主题一主题二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 材料解读 材料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娄(屡)举 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 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 数诎。 班固汉书严助传 解读 材料

6、反映出汉武帝重用“贤良文学之士”作为侍臣,让他们 参与军国大事,令其诘难大臣,从而削弱了相权。 -12- 主题一主题二 真题溯源 2014江苏单科,21(节选)材料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 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 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 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 宣读的“敕书”。 提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在这一制度下,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 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13- 主题一主题二 论从史出中国古

7、代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 权不断削弱。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 独尊。 (2)转移相权。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 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侍臣、宦官)转移,即由 远及近(或由外到内)。 -14- 主题一主题二 高考例析 1.(2018课标全国,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 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 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 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

8、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15- 主题一主题二 -16- 主题一主题二 趋向公正公平的科举制度趋向公正公平的科举制度 材料解读 材料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 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 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 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解读 材料中“冲破了”指出了选官的范围、标准的变化。“开放 性”指的是选官原则的变化,也反映了官吏的来源扩大。 -1

9、7- 主题一主题二 真题溯源 2014福建文综,38(节选)材料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 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思考 根据材料,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提示: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18- 主题一主题二 论从史出正确认识科举制的影响 -19- 主题一主题二 -20- 主题一主题二 高考例析 2.(2016课标全国,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 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 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10、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1- 主题一主题二 -22- 主题一主题二 -23- 教材补遗史著赏析 1.汉朝政治的特点 (1)布衣将相:西汉开国诸臣大多“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 族头衔。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 必然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 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 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 体系。 (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

11、国问题 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 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24- 教材补遗史著赏析 2.宋代的文官政治 (1)条件 宋代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 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这为宋代士大夫 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 了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重文”的价值取向,这种“以儒立国”的 政治格局,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两宋时期,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发展,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 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 起

12、家的官僚取代士家大族成为社会新贵。 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 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 确立奠定了基础。 -25- 教材补遗史著赏析 (2)评价:宋代文官政治的确立,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 构,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帜 的政治文化,培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宋代官僚政治 展现出区别于各代的特色。 -26- 教材补遗史著赏析 虽然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这种传统却以另一种方 式被传承下来。如今各个国家普遍设立考试制度,这是从以前的中 国科举制度转变而来的。尽管其内容改变了

13、,但它的技术、方法和 规制都被延续了下来。从这个方面看,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 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 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 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 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 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本杰明艾尔曼 -27- 教材补遗史著赏析 解读本段材料是美国学者本杰明艾尔曼对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评 论。(1)科举制不但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 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考试向社会上层流动,有利于维持整体社 会的稳

14、定。(2)启蒙运动中,不少英法思想家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公正 的制度。受其影响,英国在19世纪中期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 开考试选拔,逐渐形成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 -28- 1234 一、考查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 1.西汉墓出土的集簿记载: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 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 百卅二人”。此记载( ) A.说明侯国严重威胁西汉统治 B.佐证了西汉曾实行郡国并行制 C.说明侯国与郡行政地位相当 D.填补了基层建制的史籍空白 B 解析: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侯国严重威胁西汉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 “县十八,侯国十八”反映了郡县、封国都存在,这佐证了西

15、汉曾实行 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列侯归郡统辖而非地位相当,故C项错误;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2. 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 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 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 ) A.中枢权力机构逐渐成熟 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 C.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29- 1234 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尚书省从“掌通章奏”到“职权逐渐提高”再到 “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这说明中枢权力机构逐渐成熟,故A 项正确;B、

16、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3.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 右丞相各一人,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措施有助 于(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防止丞相的权势过于强大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缓解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 -30- 1234 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官制的调整,调整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 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容易导致相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元朝精 简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相权的扩大会激化中枢权力机 构内部的对立,故D项错误。 -31- 1234 三、考查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4.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

17、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 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 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 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B -32- 1234 解析:材料中“科举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 强调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故A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在这一制度下, 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这体现了 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故B项正确;虽然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专 制和集权政治,但与材料中“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 动力的枢纽”不符,故C项错误;“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科 举制的社会作用,但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