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9908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df(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第第1010讲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第第10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的经济明清时期的经济 (1)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 (4)“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及政策的延续及“海禁海禁”政策政策 考纲要求 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考纲呈现 一、农业一、农业 自主学

2、习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 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 风力水车 。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 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 剧增长。 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 二、手工业二、手工业 1.生产规模: 明中叶 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 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2.成就 (1)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

3、器;清代根据欧洲人 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 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2)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 心;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棉织业:明代 棉花 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等。 三、商业三、商业 1.商业繁荣 (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 长途贩运 贸易发展较快。 (3)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 徽商 和晋 商。 2.

4、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 佛山 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 业名镇。 教材补遗教材补遗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 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 要地位。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 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 (1)时间: 明朝中后期 。 (2)地点:江南。 (3)行业:丝织业。 (4)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5)性质:是一种新的

5、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 4.缓慢原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 济传统的压抑;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 现了手工工场,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始终没 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易错点拔易错点拔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资产阶级 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并不存在资产阶级,一方面 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微弱,另一方面,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者 并未完全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身兼官、商和地主于一体。 主题一 古代商业和城市的

6、发展主题一 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史料呈现史料呈现 史料1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 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 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 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 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 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合作探究 史料2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 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 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读

7、史指导读史指导 史料1中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生产性、专业性、商 业性市镇出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史料2中显示出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经营 多样、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 问题思考问题思考 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变化。 提示提示 商业活动场所和时间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 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 间、空间限制。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 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 品为主。交易媒介的变化:从

8、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 价物,再到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 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 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 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发展 到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 终没有改变。 史论归纳史论归纳 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

9、换的发展;反 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产品有 了剩余,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需要 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经商完成的。所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秦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 和元朝开凿大运河(如通惠河),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 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4.货币的发展。货币的统一,柜坊、飞钱和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 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政府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交

10、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采 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 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 易,带来了南宋海外贸易的兴盛。 主题二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主题二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史料呈现史料呈现 史料1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 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 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 久已。” 史料2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

11、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 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 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读史指导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以数据说明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私营手工业规模超 过官营手工业,说明规模很大。表明私营丝织业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 的生产关系,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 (2)史料2选自史学专著,史料出处说明其与古代经济发展有关,说明 封建政府对工商业发展进行压制,严重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问题思考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说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业取得了哪

12、些发展。 提示提示 规模大,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 (2)史料2体现了清代怎样的工商业政策?有什么影响? 提示提示 压制商业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综合史料说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 提示提示 明清时期,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明清政 府对工商业课以重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史论归纳史论归纳 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四性四性”的认识的认识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 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

13、统的自然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 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 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 该地区 ( ) 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考点集训 A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雇佣关

14、系。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江 南地区的雇主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从侧面说明 劳动力价格较低,这与明清时期人口的迅猛增长有很大关系,A项正确; 抑商政策主要是限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与生产技术革新没有必然的 联系,B项错误;专制统治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 错误;由材料中的现象无法得出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的结论,D项 错误。 2.(2018山东淄博一模) 右表为清代乾隆年间徽州某地土 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 时该地 ( ) A.小农经济逐步衰退 B.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C.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D.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类别户数(户)占有土地数(亩) 无地户450

15、 10亩以下户85124.55 10亩到50亩户431 087.72 50亩到100亩户 7528.39 100亩以上户2319.64 总数1822 060.30 B 解析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占有土地10亩到100亩的农户多,但占 有土地的平均数量小,100亩以上的农户少,但是占有土地的平均数量大, 说明土地存在集中现象,故选B项。明清时期我国的小农经济继续发展, 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人口数,不能得出人地矛盾尖锐,故C项错 误;材料只是强调土地集中现象,并未说明土地如何经营,因此不能得出 租佃关系普遍存在,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

16、脱匠籍,明朝 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 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 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民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C 解析解析 政府雇募工匠并不等于官营手工业走向市场化,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对民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的直接提及,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 知,清朝时政府对官营手工业工匠的人身控制日益松弛,这有利于手工 业者参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促使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日 益突出,使官营与私营手工业在实力对比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项正 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手工业专业

17、化生产水平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一、一、“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 自主学习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 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 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 专卖 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1)积极影响: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 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漫画解史漫画解史 “重农抑商”观

18、念 原因 表现影响 明朝 “海禁”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 力勾结倭寇,危及 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 与外国互市,对外贸 易只能在 官方主持下进行 (1)妨碍了 海外市场 的开拓 ,抑制了资本的 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滋长,延 缓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3)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 科技的发展 清朝 “闭关 锁国”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统 治者认为天朝大 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 私自出海;将沿海居 民内迁, 不许人民擅自下海 二、二、“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认

19、识 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 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 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因此,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含义应是严格 限制海外贸易。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重农抑商”的发展历程 (1)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就有的。 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 (2)在我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始终,从未彻底改变过。只不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断受到冲击,政府为了统 治和税收的需要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扶植措施。 传统社会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观念在一定程

20、度 上冲击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图解历史图解历史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教材补遗教材补遗 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 行”。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 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主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主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史料呈现史料呈现 史料1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 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 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 史料2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 洋

21、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 合作探究 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 读史指导读史指导 (1)史料1中意在强调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 要,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 (2)史料2中意在强调“海禁”政策导致中外贸易受阻,沿海居民生 活水平下降,导致沦为盗贼,激化社会矛盾。 问题思考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观点,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 提示提示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2)依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危 机。 提示提示 从内部来说,重

22、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不 同 点 实施 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 建社会 明清时期 目的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 础,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 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成长 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 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史论归纳史论归纳 比较

23、“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相 同 点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2019湖北武汉模拟) 发布时间谕旨主要内容 顺治八年“榷关之设,国家藉以通商,非以苦商。朕灼知今日商民之苦,著仍旧每关设官一员, 其添设者悉行裁去,” 康熙四年“各省钞关之设,原期通商利民,以资国用嗣后凡地方收税官员,恪遵法纪” 雍正二年“从来关榷盐税之设,所以通商裕国。通商即所以理财,足民即所以裕国。如自利自 便,罔上行私,责有攸归” 乾隆八年“民间贸易,官为设立牙行,以评市价,所以通商便民,彼此均有利益也。” 考点集训 解析解析 材料中的四道谕旨一定程度上有

24、利于通商,反映出清朝前期统治者 的政策具有灵活性。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设榷关增收入,故A项错 误;材料未体现闭关政策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商并重,且清 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上表反映出清朝前期统治者 ( ) A.设榷关增收入 B.政策具有灵活性 C.闭关政策松弛 D.实行农商并重的政策 B 2.(2019河南开封模拟)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 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 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 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25、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B 解析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隆庆初年,有大臣建议“开市舶”通商,通商不得去 日本,同时也不允许硝黄、铜、铁违禁之物交易,该建议获得政府允许。这 说明当时官府有条件地开放了“海禁”,故选B项。A项中的“废止”表述 不当且与史实不符;巡抚并没有也不可能掌握对外贸易的决策权,排除C项; 建议开放“海禁”并不意味着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故D项错误。 3.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 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

26、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A 解析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中外存在自由贸易。中国 民间外国银钱的使用较多,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 合题意。“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只能说明外国银钱在中国市场流通, 而无法说明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记知识结构记知识结构 本讲小结 背史论术语背史论术语 (1)“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 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 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滋长。 (2)“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 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