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541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Word版含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3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4显微镜下观察到物体的放大倍数,是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5除了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6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1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过程:填表时间科学家发现与结论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实质上是细胞壁)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聚合体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细胞是先前

2、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学说的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3)意义: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显微镜(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据图填空(2)放大倍数放大的是长度(填“长度”或“面积”)。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3)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4)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高能电子束在观察物体表面扫描形成图像。3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除了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在形态和大小上各不相同。(3)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1判断下列

3、说法的正误(1)细胞学说指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学说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3)“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列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4)目前使用的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可接近万倍()(5)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6)细胞均不能用肉眼观察,都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A细胞的多样性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解析:选B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

4、施旺B它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C它指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析:选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即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病毒没有细胞结构。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时,用低倍物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反光镜未调好B被观察的物体未移至视野的中央C转换高倍物镜时未更换高倍目镜 解析:选C从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视野会变暗,如果没有调好反光镜,则可能看不清原来的物像;高倍物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变小,

5、如果在转换物镜前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则有可能看不到原来观察到的物像;转换物镜后看不到物像与目镜无关。5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通常要使用的仪器是()A低倍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高倍光学显微镜解析:选B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6“洋葱表皮细胞是扁平的;动物的肌肉细胞是细长纺锤形的;神经细胞则有许多突起。”对这段叙述的合理概括是()A不同的细胞大小不同B不同的细胞形状不同C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析:选B不同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核心要点(一)细胞学说的发展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它携

6、带有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以植物细胞为例,植物的体细胞能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而细胞器则无此功能。2所有的生物有机体(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有机体可以是单细胞,也可以是多细胞。3细胞来源于已存在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形成。4所有维持生命及繁殖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全部是在细胞内部进行的。5多细胞有机体的细胞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有些细胞之间密切联系形成细胞群,共同完成一种功能,成为一个功能单元。有机体的活性可看作是各个独立细胞的活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总体。思考探究1细胞学说适用于自然界一切生物吗?提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不适用于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题组冲关1根据细胞学说的观点,所有

7、的细胞来自()A无机物B有机物C先前存在的细胞 D培养皿培养解析:选C细胞由先前的细胞分裂而形成。2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A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C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解析:选C细胞学说的内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核心要点(二)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问题分析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

8、大的虚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2)要移动物像时,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项目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距离视野范围低倍镜小多亮远大高倍镜大少暗近小思考探究2(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先使用低倍镜观察,然后再将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最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提示:高倍镜下观察的视野范围小,若不先使用低倍

9、镜观察,很难找到要观察的目标。(2)若观察的物体形状如“p”,则像的形状如何?提示:“d”。题组冲关3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解析:选B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在移动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物像,则装片移动的方向应是右上方。4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B换高倍镜后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

10、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解析:选B使用光学显微镜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否则不能观察到物像;换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用高倍镜增加了放大倍数,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视野会变暗,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增加进光量。核心要点(三)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实验程序及操作方法观察菠菜叶表皮细胞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擦片将载玻片擦拭干净滴液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生理盐水取材用镊子取菠菜叶下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用牙签刮取口腔内侧,将刮取物涂于生理盐水中盖片镊子夹住盖

11、玻片轻轻放下,防止气泡出现染色不需染色需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引染液染色)观察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观察现象题组冲关5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偶尔会看到非常圆亮的水球,中央亮,四周很黑,这种结构最可能是()A特殊的细胞B气泡C食物的残渣 D液泡 解析:选B气泡的特点是中央发亮、周围黑暗,而细胞是一个清晰的图像。6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A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B取材前不必漱口C把一滴浓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D将做好的装片放在低倍物镜下观察解析:选D本实验用的是0.9%的生理盐水,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应漱口;用于染色的碘液应是稀释的碘液。一、选择题1

12、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其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D列文虎克观察红细胞、细菌等,并命名细胞 解析:选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其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2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组合视野最暗Bd

13、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Cb组合比c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 D由a组合转变为c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解析:选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装片中材料的范围越小;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且物像偏向视野的右下方,装片应移向右下方;d组合属于高倍物镜,观察的范围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3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A变大、变少、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 解析:选A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放大倍数变大,细胞变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小,反射进入视野的光线变弱,视野变暗。4成人身体中的细胞大约有

14、200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似的结构,这说明()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解析:选A人体细胞大约有200种不同的类型,表明细胞具有多样性;组成人体的细胞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表明细胞具有统一性;不同部位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200多种不同类型包括600多种细胞,故至少有600种组织;从题干中不能看出人体细胞和草履虫细胞的异同。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A换用

15、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解析:选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才能达到目的。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不移动装片,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亮的是()解析:选D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时,由于放大倍数小,观察到的视野比高倍镜大,透光量多,所以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小、数目多、视野亮。7在10目镜和4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目镜测微尺测得一个酵母菌细胞其细胞长度是16格。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则目镜测微尺测得酵母菌的长度是()A1.5格 B4格C8格 D64格解析:选B物镜放大

16、倍数缩小了4倍,所以长度是16/44格。8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解析:选B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时,利用光线经过反光镜,透过材料,再经过物镜和目镜,达到放大的目的,因此,生物材料要求薄而透明。若材料太厚,光线无法透过,则无法观察。 二、非选择题9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一段叙述:拿一块擦拭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中滴一滴清水,用凉开水把口漱净,取一根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1)请写出这段叙述中两处错误的地方,并纠

17、正过来。错误1:_,纠正: _。错误2: _,纠正:_。(2)在观察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的。_与_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则将载玻片向_移动。(3)制作临时装片时,材料要求是_,把材料涂抹均匀是为了在观察时避免出现_现象。解析:(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必须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杂质,盖上盖玻片才能观察,否则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物镜。(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上下倒,左右也倒,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中物像位

18、于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3)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把材料涂抹均匀是为了在观察时避免出现重叠现象。答案:(1)滴一滴清水滴一滴0.9% 的生理盐水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盖上盖玻片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2)倒立目镜物镜左上方(3)薄而透明重叠10. 实验探究 下面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顺序被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图D滴的液体是_,如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这一步骤滴的液体是_,图G滴的液体是_。(3)图E这样盖盖玻片的目的

19、是避免_。(4)结合下面图14回答问题: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_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_。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_,想把图4中的细胞A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标本将向_移动。(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找到细胞物像后,为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答案:(1)BDCAEGF (2)清水生理盐水碘液(3)产生气泡(4)粗准焦螺旋 3左下方(5)细准焦螺旋一、选择题1在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的清晰目标,在转换高倍镜后却看不到了,其原因最不可能是()A观察目标在视野之外B整个视野变暗C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D被异物污染

20、解析:选D高倍镜的视野变小,目标可能处于视野之外;高倍镜的视野变暗;在换用高倍镜后,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对焦。2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的是()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换一个新的装片 D移动玻片 解析:选C从视野A到视野B时,放大倍数增大,由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是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反光镜,换用大光圈使视野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3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

21、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 C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 解析:选B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因此比的放大倍数小,物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正比,所以比的放大倍数大;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即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时,应选用;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移动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正确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物镜放大倍数越大,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使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所以一般选择甲图中组合。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

22、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解析:选D漱口用凉开水;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染色用稀释的碘液。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镜移到视野正中央 D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解析:选D标本染色较深,此时应调亮视野,即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光孔;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物

23、象位于视野中的右上方,其实是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在换用高倍镜时,应直接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不能提升镜筒。6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转动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移动装片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 A BC D解析:选D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转换高倍镜时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物像更加清晰。二、非选择题7

24、下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如果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倍。(2)某同学观察时,上标有15字样,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40和10字样,他用40观察后转换成10,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比原来多还是少? _。(3)图2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

25、度(4)他欲将图2中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移动。(5)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解析:(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图中状态下使用的物镜是低倍镜,因此其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2)某同学观察时,目镜上标有15字样,物镜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40和10字样,他用40观察后转换10,即从高倍镜转换到低倍镜,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3)调节光圈可以调节视野的亮暗,但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4)图2中位于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5)酵母菌是单个细胞,水绵和洋葱表皮都是单层细胞,细胞之间不重叠,因此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答案:(1)长度100 (2)多(3)C(4)左下方(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