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5529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目标: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材梳理 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是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的。传导的机理及膜电位静息状态时: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即静息电位。 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兴奋,造成Na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即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恢复静息状态: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膜电位的变化,即动作电位。兴奋向前传导,后方恢复为静息电位。传导的方向: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4)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高级中枢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1)大脑: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2)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3)脑干: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2语言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上有控制听、说、读、写的言语区。(1)视觉性言语区(V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书写、听懂别人谈话,但看不懂语言文字的含义,出现失读症。(2)听觉性言语区(H区)

4、: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书写、看书,但听不懂别人谈话,出现听觉性失语症。(3)书写性言语区(W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看书、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书写,出现失写症。(4)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口头表达,出现运动性失语症。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神经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神经元静息状态时呈内正外负的膜电位。()(3)神经纤维接受刺激部位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4)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5)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6)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而传导兴奋。()(7)

5、听觉、视觉、渴觉、冷觉等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8)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2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其流动方向是()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分,膜内与膜外相反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分,膜内与膜外相反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解析:选B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根据电荷移动特点,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3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A言语区B躯体运动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 D以上全部都参与解析:选

6、D手指的移动需躯体运动中枢;感受到盲文的凹凸需躯体感觉中枢;盲文的理解需要言语区的参与。4思考探究(1)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都是反射吗?举例说明。提示:不都是反射。水螅受刺激后全身作出反应,但不是规律性应答,因此不是反射。(2)神经纤维上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之间有何关系?提示: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3)结合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与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关系。提示: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4)结合脑的组成及功能,探讨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分别与什么结构有关。

7、提示: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重难突破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结构结构组成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过程2过程说明3特点(1)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生理

8、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2)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特别提醒(1)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的类型及表示方法(1)轴突胞体型:可表示为:(2)轴突树突型:可表示为:2突触传递兴奋的过程(1)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2)神经递质移

9、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突触传递兴奋的特点(1)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

10、递考向聚焦 例1(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析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易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便于兴奋传导,故A、C正确;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

11、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故D正确。答案B例2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_神经元的_构成的。(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_,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的形式传导的。(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_,通过_(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_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

12、的偏转情况是_。(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_,原因是_。解析(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树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2)a处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位点,若给以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并以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3)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a处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后传导到c处,c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

13、的偏转。(5)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答案(1)感觉(传入)树突末梢(2)由正变负神经冲动(局部电流)(3)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4)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不偏转d处为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或者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由c传向b网络构建填充:单向双向传导反射 神经中枢效应器关键语句1静息状态时,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接受刺激时,Na大量内流,膜电位则表现为内正外负。2在特定情况下,

14、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前者依赖于膜的流动性,运输方式是外排。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反射弧。5听觉、视觉、渴觉、冷觉等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是人类特有的。1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D效应器解析:选C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2静息时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15、)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解析:选B神经纤维细胞膜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时,由于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兴奋时,Na+大量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释放的能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的。4(海南高考)关于神经

16、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解析:选B神经元之间兴奋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故突触前神经元可以合成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没有兴奋产生,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定受体,改变膜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5根据下列神经系统部分结构模式图(如图)完成问题(横线上填文字答案,括号内填代码):(1)手碰到针尖时会立刻缩回,

17、然后觉得手被刺痛。形成痛觉的神经传导途径是(用图中序号填号)_,一般认为痛觉感受器是表皮下的_。(2)在膝跳反射弧中,没有图中的_。(3)盲人识读盲文时,首先要经过大脑皮层的_中枢;理解盲文其意,则通过_中枢完成。(4)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来传递的。由于递质只能通过_释放,然后作用于_,所以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方向是_。答案:(1)感觉神经末梢(2)中间神经元(3)运动语言(4)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局部电流(5)突触突触前膜

18、突触后膜单向的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选C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导,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不一定)双向传导。2(2016德州高二月考)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中,它的释放

19、需要参与B图中构成突触,其中为突触后膜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选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图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是突触间隙,构成突触,B正确;在突触后膜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前膜传向后膜),D正确。3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D对;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

20、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4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下列对冲动传导的方向和兴奋部位的电位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方向传导C兴奋部位的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是负电位D兴奋部位的膜内是负电位,膜外是正电位解析:选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具双向性,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是负电位,膜外是正电位,当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兴奋部位的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是负电位。5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是指之间

21、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图示细胞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解析:选C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而代表的都是膜外电位;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6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下丘脑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BC D解析:选D专心作答试题时,首先通过视觉性语言中枢将视觉结果转化为

22、语言,然后再通过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在试卷上,这一过程是两类神经中枢不断协调作用的结果。7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 BC D解析:选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结构,细胞核位于神经细胞的胞体内,具有正常功能的神经元的细胞核也不位于突触小体内。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8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

23、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时,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解析:选B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时,通过了突触间的传递,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以维持电位差。9(广东高考)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

24、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选C起跑动作的产生是一种条件反射;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运动中枢;起跑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突触的多少。10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解析:选A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但其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项正确;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但可以写字,B项错误;温度感受器通常位于皮肤和内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5、C项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0分)(全国卷)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决定的。(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立即刺激A端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选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

26、动,主要原因是_。解析:(1)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题中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说明其感受器在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如果神经中枢在脑中,则脊蛙不能作出反射,而脊蛙(无脑)能够出现收缩活动,说明神经中枢在脊髓中。(2)反射弧内兴奋传递的单向性决定了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而反射弧内兴奋的结构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3)剪断传出神经后,如果立即刺激A端,由于兴奋可传至效应器,能够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刺激B端,由于兴奋无法传递到效应器,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尽管在剪断后,刺激A端时,能够看到收缩活动,但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因

27、为反射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这一收缩活动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答案:(1)皮肤脊髓(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能不能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2(12分)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图乙是图甲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

28、中b点,图中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A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解析:在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与其相连接的为感受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外排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c、d、e3(4)高尔基体突触前膜外排(5)兴奋或抑

29、制13(8分)(福建高考)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图示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 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s00.181.5622

30、.70.050.291.3723.110.571.0826.921.050.76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通过该指标可知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解析:(1)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可以用于评价大鼠的

31、学习记忆能力;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越长,说明其学习记忆能力越弱,读表可知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长短是,所以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根据检测b的信息可知,乙酰胆碱酯酶(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因此,正常情况下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越强,生成物胆碱和乙酸的量就越多,胆碱与显色剂显色就越明显,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成量,计算该酶的活性。(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脑组织铅含量越高,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越弱,ACh水解速度越慢。(4)根据检测a的信息“重复训练4天”,可以判断该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答案:(1)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3)慢(4)重复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