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5539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学习目标: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生态系统稳定的维持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教材梳理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概念: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实例:光、声、热、电、磁等。(2)化学信息:概念: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实例:植物代谢产物和动物外激素。(3)行为信息:概念: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等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实例:舞蹈、运动等。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意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强化生态系统的调

2、节机制,发挥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模拟传粉昆虫的信息吸引传粉昆虫帮助植物传粉,从而提高产量。(2)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保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达到既防虫又减少污染环境的效果。(3)利用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传递的信息,适时调整产品的上市时间,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1生态系统的稳态(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意义: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3)主要表现: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

3、而不受损害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决定因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遗传基因库、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等。(3)稳态的相对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就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2)信息传递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流动的。()(3)信息传递能强化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4)“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想让菊花开放,可使用

4、长日照处理菊花,让其提前开花。()(5)性外激素类似物的使用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6)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态系统的稳态。()(7)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弱。()(8)生态系统由于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故生态系统可抵抗任何外来干扰,而保持稳定状态。()2连线:把左侧的信息与右侧所属类型用线连接起来。重难突破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信息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的传递,也有从输入者向输出者的反馈。(2)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

5、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范围特别提醒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些具有特异性,如某种昆虫的性外激素只对特定昆虫起作用;有些没有特异性,如某些昆虫的趋光性。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作用或应用举例在生态系统中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躲避在

6、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特别提醒(1)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2)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经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在生物中体现出来。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反馈调节的形式如下表:类型项目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

7、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实例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实验探究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4)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能获得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5)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繁殖,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种内、种间关系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干扰,都会对群落产生影响,使群落发生演替。 2.实验流

8、程考向聚焦 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光照属于物理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答案C例

9、2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1)这个生态系统所出现的状态是()A永不平衡B永远平衡C短暂动态平衡 D较长时间动态平衡(2)图中曲线表明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A寄生 B共生C捕食 D竞争(3)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C不断上升 D不受影响(4)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升高 B降低C不变 D无法估计(5)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解析正确分析图中生物数量的变

10、化是本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将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维持稳态。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答案(1)D(2)C(3)A(4)B(5)自我调节整个生态系统网络构建填充:物理化学行为自我调节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物种组成 食物链负反馈关键语句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强化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发挥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

11、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5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6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1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2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

12、化学信息的是()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解析:选B丹顶鹤起舞求偶属于行为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和鸟类的求偶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3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容易操作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防止环境污染A B C D解析:选D生物防治的优点: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营养结构越复杂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平衡容易破坏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ABC D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5

13、多选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的生物存活时间最长B丙的稳定性最差,植物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往生态瓶放入少量蔗糖,为植物提供营养D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一半解析:选AB在制作生态瓶时常放入少量尿素,其作用是为植物提供氮源,植物生长不需要有机碳;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4/5,瓶中水太少,不能满足小鱼和植物的需要。(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的意义可能是()A诱骗这只雄虫以取食之B对不同

14、种雄虫表示友好C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D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解析:选A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C错误。不同种生物之间吸引异性的信号也不同,一种萤火虫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另一种萤火虫的雄虫,而本种的雄萤火虫并不识别这种信号,D错误。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都是物理信息,这些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其他生物,如寄生生物的物理信息大都来自寄主。植物间信息的传递并非都是通

15、过化学信息,如高大乔木对下面的其他植物的生长方向的影响就是通过物理信息光实现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3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A飞翔行为B声音鸣叫C性外激素 D鲜艳的羽毛解析:选B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故鸟类最可能通过声音鸣叫的方式传递信息。4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

16、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选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态。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5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B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A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

17、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 ”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解析:选C鸟类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选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水藻产生的氧气不足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进行

18、。8(2016揭阳检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因而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这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与物种多少有关,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9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

19、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解析:选B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稳态,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种类数,所以,生物类群的物种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10.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

20、递解析:选A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 _。(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21、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果结论1通过花的味道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_。(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解析:.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

22、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形状相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答案:.(1)行为信息(2)种间互助和捕食调节种间关系 .(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2)将白纸染成花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不同(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12(6分)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

23、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如图所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由于人口压力,许多草原存在着超载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_的减少,_的增加。若长期如此,草原将沙化。(2)若鹰的食物90%来自鼠,在“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鹰每减少a(表示能量)则草被鼠摄食的量将增加_。(3)我国现存的草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鼠害、虫害的威胁,近些年这些灾害频频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结合图回答)_。(4)我国的许多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结果遭受了自然界的惩罚(土地荒漠化)。为纠正这一违背自

24、然规律的行为,我国在西北地区正积极发展_活动。解析:(1)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等,表现出激烈的竞争关系;草原超载放牧,导致优良牧草大量减少而得不到恢复,使其与杂草、毒草的竞争力减弱,从而杂草、毒草增加,使草原受到破坏。(2)根据能量传递特点,鹰每减少能量a时,则草被鼠摄食的量将增加:90%a10%10%90a。(3)由图中食物网可看出,草原鼠害、虫害的增加,是由于鼠、虫的天敌大量减少所致,而它们的天敌减少的原因则是人们的乱捕滥猎造成的。(4)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更加单一,抵抗力稳定性非常低,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被破

25、坏,使沙漠化程度加重。纠正这一错误的行为,就必须积极地开展退耕还草活动,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各种生活、生产活动。答案:(1)竞争优良牧草杂草、毒草(2)90a(3)由于人们乱捕滥猎,使鼠、昆虫的天敌减少 (4)退耕还草13(14分)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羊群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

26、_。(2)甲图中,最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_。(3)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可刺激牧草分蘖,促进牧草生长,该草原的最适放牧量应为乙图中_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什么?_。(4)乙图中的_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保护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5)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G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_。(6)请列举两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解析:这是一个运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题目,很好地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自我调节等问题,同时考查了识图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较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小。答案:(

27、1)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2)CD(3)E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又能获得较高的畜牧量(4)F(5)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沙漠化(6)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发展季节性放牧;进行划区轮牧;采取合理灌溉、施肥、灭鼠防虫等措施;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只要求答对其中两条即可)知识归纳整合一、反馈调节的原理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2分类: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3模型4实例(1)正反馈:排尿、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等。(2)负反馈: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

28、调节等。5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提醒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会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分娩过程等。负反馈因为在生理活动中数量大、涉及面广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不断地“纠正”控制信息,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二、激素分泌中的反馈调节1血糖调节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三、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实例:如图甲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

29、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如图乙所示。强化针对训练1(天津高考)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解析:选B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

30、液的运输到达肾上腺,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由图示可以看出,皮质醇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受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M,M再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皮质醇的含量升高;皮质醇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M减少,最终使皮质醇的含量逐渐恢复。2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对这一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乙结构的活动

31、只受甲结构所释放激素的调节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解析:选C图中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乙结构的活动不仅受甲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还受丙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节。3血糖的平衡对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血糖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感受_的变化而发挥作用,还可受_的控制,间接地发挥作用。由图示可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_。(2)图中、表示的细胞的种类是否相同?_。(3)饥饿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将会_;若此时将胰高血糖素注射到体内,则过程_(填图中序号)将增强。(4)胰岛素与胰高血

32、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的关系是_,调节机制为_。解析:胰岛细胞既可以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又受到下丘脑的控制。表示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表示肝脏细胞,胰高血糖素可促进其中的肝糖原分解(过程)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过程);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若此时将胰高血糖素注射到体内,会促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促进肝糖原分解。答案:(1)血糖浓度下丘脑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2)不完全相同(3)变小(4)拮抗作用反馈调节4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完

33、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和_。(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该生态系统的_是沿着这条渠道进行的。(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的,由于湖泊受到污染,使物种减少,导致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从图A中可以看出,乙增多后甲增多,而甲增多又导致乙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乙甲丙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4)不同。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