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课时检测:(四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5878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课时检测:(四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课时检测:(四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课时检测:(四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课时检测:(四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课时检测:(四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四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这是因为()A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 B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着人类 C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D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人 解析:选D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而引起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由此把智者运动看成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

2、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解析:选B材料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美德即知识)是从其道德认知角度说明;“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则是从推崇人的理性来说明,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没有完整的从两个角度理解苏格拉底的主张。3(2018湖南五市联考)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

3、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A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C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解析:选A智者学派认为“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是相对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智者学派追求个人功利的主张,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的主张容易导致道德沦丧,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的主张是感性自由的生活态度,故D项错误。4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4、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选D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即孔子试图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建构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的愿望,所以答案选D项。A、B两项只符合孔子,C项只符合柏拉图,皆不符合题意。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又强调“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他这样说

5、是因为()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解析:选D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和主观感受,但忽视道德建设,从而容易导致社会动荡,亚里士多德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培养美德,并注重社会的法律、秩序,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6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城邦精神排

6、斥多神崇拜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解析:选B材料信息“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主流思想是信仰神的存在,人文精神还没有占据主流,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并非“多神崇拜”,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0分)7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

7、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孔子表达的是守成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肯定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强调历史对于当下及未来的规范作用,侧重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孔子对于周朝的礼乐制度高度礼赞,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守成或传承的态度。然而,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坚守的批判立场,整个社会就将缺乏自省自救的能力,失去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以自己的不自由(死亡)作为代价,为西方文化注入了自我省察、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因子。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1)根据材

8、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孔子、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及两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不同的思想特征,并分别予以简要的评说。(12分)解析:第(1)问,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处在轴心时代的人物,对东西方的影响都很深远。二者的核心思想与地位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守成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孔子的思想特征是守成,根据材料信息“坚守的批判立场”得出苏格拉底的思想特征是批判;第二小问材料中已经对两种思想特征予以评说,答题时根据材料总结归纳即可。答案:(1)核心思想:孔子:仁和礼;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历史地位: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2)思想特征:孔子:守成;苏格拉底:批判。评说:孔子的守成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有利于社会的自我革新;对于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来说,两者都能起到有益的、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