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056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7-1a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该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甲午战

2、争日本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但不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22018河北景县月考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A开埠通商 B协定关税C割地赔款 D允许驻军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伊藤博文”“李鸿章”可知,应发生在马关条约谈判中。B、D两项分别是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有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赔款,而由材料“玉帛”可知是割地赔款,排除A项,故选C项。3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3、)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答案A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清朝的海军编制和日本相比,指挥体系比较复杂,容易导致指挥不畅。根据所学可知,指挥不畅导致中国甲午海战的失败,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故A项正确;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都体现着近代化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海军指挥体制的不同,无法体现制海权和建制是否先进,故C、D两项错误。42017福建清流期中“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

4、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解放战争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可知,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加深时才显得极为重要。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开始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一步加深,而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解放战争是国内战争,不属于民族危机的范畴,故选B项。52018安徽安庆三校联考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齐心并力以一

5、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共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A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地主阶层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D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义和团纷起”“民间感于历来国耻”“邑中有共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等信息可以看出,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士绅阶层都对外国侵略者及其洋教势力反感,由此引发了义和团运动,故选D项。A项题干没有体现;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题干没有提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项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三项。6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时中国被“惩罚”主要是因为清政府()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B承认义和团且纵容其

6、反帝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D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中有八个国家“惩罚”中国的这一信息,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原因就是义和团运动,故B项正确。7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考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朝廷沦为洋人的朝廷,这与材料“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相

7、符,故D项正确。82018河北衡水联考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答案B解析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的目的是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属于预防性措施,故B项正确。A项属于赔偿性条款;C项属于惩罚性条款;D项属于改善性条款。二、非选择题9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

8、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韩国国定教科书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1)根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教科书

9、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和世界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答案(1)原因:甲午战争扩大了日本对朝鲜的影响力;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国际秩序。(2)影响:对东亚,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最终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冲击:经济上: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政治上:甲午战败,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实业救国、维新

10、变法、义和团等救亡图存运动蓬勃开展;国际上: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3)不能接受: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解析第(1)问,从“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可得出甲午战争扩大了日本对朝鲜的影响力;从“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可得出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国际秩序。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等信息可得出影响;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第(3)问,注意从材料二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的信息,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日本教科书的内容中没有涉及日本对侵略中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反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