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35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测评正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小卷(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 / 45分钟分值 /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2.“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3.1853年5月,马克思撰文指出: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马克思在材料中主要说明()A.中国革命将加剧欧洲工商业危机B.太平天国运动将阻断中外贸易C.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将落空D.中国发动自卫战争以抵抗列强4.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5.1900年8月,浙江秘密会党首领率众起义,在其影响下,衢州百姓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史称“衢

3、州教案”。这一事件()A.表明清廷成为洋人工具B.推动民主革命进入高潮C.受北方政治形势的影响D.与义和团运动如出一辙6.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莫里循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专电:“北京被革命爆发和军队叛乱的消息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清朝危在旦夕,满朝文武,忧心如焚。”莫里循报道的事件()A.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B.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4、度D.加速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崩溃8.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在中国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B.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C.马列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9.下表反映的是1923年6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的人数变化情况。从中国共产党人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时间 1923年6月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1934年9月 1937年1月 1945年4月人数 43

5、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A.国共两党关系状况B.反侵略的殊死斗争C.党内路线斗争情况D.中共革命历经曲折10.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这反映出当时()A.共产国际的指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保障B.“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C.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革命的实际问题D.军事路线事关红军长征的生死存亡11.下图是一组题为抗战之变化的漫画。在此,作者意在揭示()A.抗战路线的调整B.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际形势的好转D.中日矛盾的尖锐12.不同的政策将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在民主革命

6、时期,中共中央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土地政策,下列现象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有关的是()A.最近湘潭马家河,有率领一万五千群众向六个劣绅问罪,延时四日,宰牛百三十余头的事B.吉林蛟河一位杨老太太,先后将她五个儿子中的四个送上前线C.后起的北半县分配得很快,如城区从暴动占领县城到田地分配完毕,只有二十天时间D.李顺达领导的西沟村互助组,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起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倡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做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1791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

7、派马戛尔尼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是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唯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

8、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官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16分)(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16分)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用图示列出了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下图)摘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图示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