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561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 Word版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角度难度2018北京卷,1题儒家思想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儒家思想中等2018天津卷,1题程朱理学通过四书章句集注考查儒家思想中等2017北京卷,4题朱熹和孔子的思想通过设置材料考查朱熹思想与孔子思想的比较中等2016新课标,24题汉代儒学通过尚书论语,考查儒学的地位变迁较难2016海南卷,4题孟子思想通过孟子的言论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中等2016江苏卷,5题李贽思想以李贽的形象为切入考查李贽中等2015北京卷,15题宋明理学通过社会现象考查王阳明的思想中等2015安徽卷,12题“百家争鸣”的背景通过设置情景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中等2015天津卷,14题顾炎武思想通过

2、顾炎武的文学作品考查其思想主张中等分析解读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和宋明时期思想界的代表人物的主张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备考复习时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二是结合某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三是结合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3、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2015年安徽卷)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解题思路】【要点解密】从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3)道家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社会大动荡后,与

4、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代表了社会下层小生产者的愿望,不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故不受历代统治者重视。考点三 汉代儒学思想(2016年新课标卷)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

5、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正确答案为C项。“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说法错误。【要点解密】汉代“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1形成过程(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

6、好的社会效果。(2)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3)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汉武帝一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3)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 15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李贽等人的回应产生的影响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儒学的世俗化C市民阶层的壮大D否定世俗价值【答案】B考点六 儒学思想的演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