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76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8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7讲 局部战争和当今世界 的时代主题,-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课标全国卷主要以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战争尤其是越南战争为切入点考查本讲的内容,培养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社会热点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之间乃至地区之间的局部战争始终不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捍卫与促进和平、发展与繁荣。 3.从预测角度看,课标全国卷会将历史问题与现实热点相联系,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加深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2016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

2、,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 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参考答案:(1)原因:“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原因: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解析:第(1)问,根据中国“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可得出中国对美国的警示;根据美国“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

4、因素之一”,可得出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以及朝鲜战争的教训两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美国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可得出美苏争霸中调整国际战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战争带来的经济负担,越南战争久拖不决、胜利无望欲脱身等方面分析。,-6-,一、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 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的政权;美国采取霸权政策。 (2)概况: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同年9月,美军在朝鲜中部的仁川登陆;10月,美军占领平壤。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

5、军抗美援朝。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最后签字。,-7-,(3)影响 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对中国: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美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对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8-,2.越南战争 (1)背景 按照1954年日内瓦协议的规定,越南南北分裂。 美国出于称霸目的,不断干涉越南内政。 (2)过程 开始:1955年,越南战争爆发。20世纪50年代末60

6、年代初,美国推行“特种战争”,即美国人出钱出枪,“用越南人打越南人”。 扩大:1964年,美国采取“南打北炸”战略,将“特种战争”升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转折:1968年,南越人民武装发动“新春攻势”。越南军民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 结束:1973年,美越两国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1975年,越南实现了统一。,-9-,(3)影响 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 战争给越南造成重大破坏和损失;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3.中东地区的冲突与和平 (1)中东问题的原因 历史原因: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大国先后的争夺和占领,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复杂性。

7、 地理原因: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争夺的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于此处领土的纷争,为大国插手干涉提供了机会。 国际政策: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政策;英国支持犹太人在此建国,联大决议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家,但领土面积反差成为冲突关键。,-10-,(2)历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1949年,阿拉伯国家失败,引起新的领土纷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结果英法撤军,以色列侵入埃及领土。1957年3月,以色列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叙利亚

8、的大片领土,在联合国的干预下,战争进行了6天即告结束。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同以色列交战,收回了部分失地。,-11-,(3)中东和平进程 背景:前4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双方的矛盾。 埃以和解:20世纪70年代,埃及率先走上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1978年,双方签订“戴维营协议”。 巴以和谈:阿拉法特和拉宾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1993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签订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巴以接受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存在的问题:耶路撒冷地区的归属问题;犹太人的定居点问题;

9、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12-,4.两伊战争 (1)原因:领土纠纷;宗教和民族矛盾;地区霸权政策;大国力量介入。 (2)过程与结果:1980年9月,战争爆发;1988年,实现停火。 (3)影响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两国石油工业均遭到极大破坏,经济全面倒退;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 给美苏等国插手该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13-,5.海湾战争 (1)原因 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主权归属和边界纠纷方面矛盾由来已久。 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失衡,伊拉克希望成为地区性强国。 (2)过程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多国部队发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沙

10、漠军刀”行动。 1991年2月,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的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3)特点:一场高科技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14-,(4)影响 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 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思维点拨两伊战争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不同 前者主要是在领土归属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后者主要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产物。,-15-,二、和平与发展 1.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1)成立:1945

11、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2)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 (3)主要机构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16-,(4)作用 维和行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建立停战监督组织;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派出的维和部队;两伊战争中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海湾危机中安南的斡旋。 国际裁军: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联合国裁军委员会。1978年,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设立帮助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在联合国支持和努力下,成员国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达成众多

12、裁军协议。 保障人权:世界人权宣言。 非殖民化:成立非殖民化特委会;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 人道主义:安置难民。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17-,思维点拨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 国际联盟是在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未有效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8-,2.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1)原因 20世纪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各国应该负起共同的责任。 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13、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 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19-,(3)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加速发展有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增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和平与发展是抵御和消除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威胁的根本途径。 思维点拨当今世界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20世纪出现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自

14、然资源枯竭等。 (2)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消除,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 (4)世界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20-,一、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

15、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21-,2.教训 (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22-,对点训练 1.(2018山东青岛二模,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自古为中国领土。自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该岛,干涉中国居民的

16、正常生产生活,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中国一再严正要求苏联方面停止其武装入侵活动,苏联却置若罔闻。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15日,苏联边防军又3次入侵,被中国边防部队击退。17日,苏联边防军100多人在坦克支援下再次入侵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猛烈反击,将入侵苏军大部歼灭,取得了珍宝岛战役的胜利。 摘编自中苏关系史料汇编,-2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珍宝岛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战役的影响。,参考

17、答案:(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苏军多次入侵挑衅;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2)影响:打击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挫败了苏联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企图;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剧了东亚局势的紧张;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解析:第(1)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以及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进行分析。第(2)问,从对中国、对苏联、对远东局势及中美关系的改善等方面进行总结。,-24-,二、联合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25-,-26-,对点训练 2.(2018山东临沂三模,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8、求。 材料 “联合国机制”指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规则、规范和决策程序。联合国的出现是国际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即全球化进程发展到这样一种阶段,国际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事务需要全球管理。国际联盟是建立世界性和平与安全机制的创新尝试。威尔逊理想主义的火炬为富兰克林罗斯福传承,成为联合国宪章的理论渊源。1944年,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提出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这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领域国际机制的一种总结与发展,它提出了未来国际组织的宗旨、原则、机构和职能等,基本确定了该机制的本质特征1945年10月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是当时国际机制发展水平的写照:它并不谋求更改现有的秩

19、序,而是改进其运行机制;,-27-,它追求理想主义原则,但其规则和决策程度又符合当时国际社会的现实;它突出大国的主导地位,强调大国一致原则的重要性,但对大国权力设置了必要的限制;其权力来源于成员国的授权,但作为独立的国际法主体,它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权力和行为能力,在实践中享有一定独立行动的权限;联合国本身是一个协调中心,将权限进行划分,从而保证机制上的活力,为国际机制在各问题领域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门洪华联合国机制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机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联合国机制”的历史意义。,-28-,参考答案:(1)时代背景: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实践基础:国际联盟的创新尝试;理论渊源: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大国努力:美、苏、英、中四大国的实践和共同努力。 (2)意义:有利于约束和牵制各国的行动,从而维护国际局势的稳定;为解决各种国际问题提供了协调机制;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使联合国充满活力,促进了联合国的发展。 解析:第(1)问,可以从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大国努力等角度回答。第(2)问,可以从有利于约束和牵制各国的行动,从而维护国际局势的稳定,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了联合国的发展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