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826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6讲 Word版含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3)爱因斯坦。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

2、税。(2)严刑峻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封建社会盛期(1)制度调整。(2)善于用人。(3)开明的民族政策。(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晚年骄奢。开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等宗教领袖)。(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1)大兴文字狱。(2)实行闭关政策。维护了国家主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二、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1)政治思想“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德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礼”:“克己复礼”“正名”。“中庸”:用

3、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3)思想影响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2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2)政治思想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1)主要活动:反对王权思想的形成;铁骑军统帅;担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4、2)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打败王权、建立共和国方面贡献重大;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2华盛顿(1)主要活动:1774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3拿破仑(1)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2

5、)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律平等思想、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资产阶级法典。对外战争,一方面将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将整个欧洲带入战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帝国的覆灭。四、“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1)贡献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2甘地(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

6、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绝英授奖章、改穿土布。(2)评价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3)地位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3凯末尔(1)贡献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委员会;建立国民军;成立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赢得国家独立;创建人民共和党;宣告共和国成立。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凯末尔主义原则:共和

7、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2)评价: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五、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3)恩格斯指导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

8、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1)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

9、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六、杰出的科学家人物活动地位精神李时珍编写了中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李四光(1)创立地质力学。(2)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3)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牛顿(1)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创立“归纳演绎”研究方法。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

10、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20世纪的科学伟人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考向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资本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4)道德

11、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1命题点:三娘子的历史功绩(2018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

12、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指导语原因要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分析。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相持已近200年”人民和平愿望;“自由贸易”双方互市的需求;“器重”“勒精骑”个人能力与威

13、望。试答: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指导语“历史功绩”从材料概括,注意三个方面:经济文化交流;政治局面(和平);边疆开发与进步。试答:_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考向二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儒家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

14、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命”的思想。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道家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庄子希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孔子倡导通过“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15、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墨家: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老子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离关系。庄子则提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3)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2命题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颜回(2017课标全国,47)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

16、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

17、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指导语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试答: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指导语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试答:_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考向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不

18、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2)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去看待,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4)克服英雄史观: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3命题点:唐宪宗与“元和中兴”(2018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

19、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20、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指导语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讨伐”“主动归顺”“主动投降”“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试答: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指导语“共同之处”从国家统一、中共集权、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试答:_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1(2018滨州二模,47)(15分)阅读材料,

21、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城位于广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万山峻岭,瘴疠盛行,民族杂处,纠纷时起。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就任罗城县令。他到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在当时情况下,一旦发现有抢劫、盗窃等事件,立即命随从侦破,若审讯属实便迅速做出处理。于成龙体恤百姓,屡次请求上司放宽徭役,减轻百姓的负担,还想尽办法从内地运进当地百姓急需的食盐。他兴建一处学宫,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培养人才。除此之外,他创设了一座“养济院”,救济衣食无着、无亲无故的贫穷人和无人侍养的老人。在任期间,罗

22、城逐渐摆脱了混乱,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康熙帝召见于成龙,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治理罗城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成龙精神的历史价值。(7分)答案(1)整治社会治安;减轻民众负担;发展文化教育;实施社会救济。(2)于成龙勇于担当、为民做主、廉洁从政、开拓创新等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高三2月联考,4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初唐时,饮茶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

23、蔓延,“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启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次。安史之乱,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影响历代的茶人纷纷效仿创作茶书。1191年,茶经传到日本,使茶学在日本广泛传播。目前,茶经已经译成日、英、韩、德等多种文字。摘编自中国唐代茶文化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

24、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陆羽著茶经的社会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陆羽茶经的影响。(7分)答案(1)背景:唐代大一统与民族融合有利于饮茶风气的传播;制茶业的兴盛;文人对饮茶的推崇;儒家思想的影响;江南经济的繁荣;安史之乱之后,江南较为安定。(2)影响: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茶学的发展,为后世茶文化提供了典范;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向外传播。3(2018济宁期末,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郑观应在同治、光绪年间编写易言一书。他在序言中指出:“由今之道,变今之俗,宜览往古,法自然,诹远情,师长技,攻其所短,而夺其所恃。”这正是易言一书写作的宗旨。郑观应认为,

25、在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形势下,中国的出路“一言而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他指出。“欧洲各邦皆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益纳税于货,而寓兵于商也”。在该书的论商务论开矿论火车论电报论机器论船政等篇中,他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积极主张近代企业由商民自办,认为中国商政不兴,主要在于政府官员的巧取豪夺和官场腐败积习的干扰。在政治改革方面,他大胆地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乘”,上下“情谊相隔”。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向往的尧舜“古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26、”。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观应思想主张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1)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改革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背景: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出现了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洋务运动兴起。(2)具有进步和爱国的意义;冲破了洋务思想的局限;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2018湖北八校高三二模,4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蒋介石生于1887年,逝世于1975年4月5日,活了88岁。他一生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许多大事。在部分人的口中、笔下,

27、他被神化、美化为千古完人,“光同日月”、“高勋盛德”、“光华流泽”,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则被鬼化、丑化为人民公敌、元凶首恶、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两种情况,简单的捧和骂,都背离蒋介石的实际,造成其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寻找廓清迷雾,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揭示其本相,对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国共关系,正确认识和书写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有其必要;对于建立两岸的和平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解与和谐也有其必要。时至今日,距离蒋氏去世已经30多年,距离当年国共大战、生死搏斗的年代也已快到60年,尘埃早已落定,各种恩怨都已化为历史陈迹。人们全面掌握资料,综合蒋氏一生的前前后后、方方面

28、面,对其做出比较科学,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已有可能。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蒋介石对近代中国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7分)答案(1)主要活动: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领导北伐,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928年,结束晚清以来的分裂,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领导中国抗战,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组建联合国,使中国位列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台湾地区实行

29、土改,发展了台湾经济;晚年坚决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2)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观情绪、价值取向、个人好恶等;特定时代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现实政治的需要;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人物的经历的复杂性;等等。5(2018深圳二模,4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

30、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四点”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出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主张,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

3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7分)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一战爆发,美国逐步转变政策,力图扩大国际影响;部分精英要求美国主动控制海洋;英国仍然是世界霸主,美国希望打破这种局面。(2)转变:从倡导“绝对海洋自由”转向谋求“海洋霸权”。原因:“自由中立主义”在美国国内仍有很大影响;分权制衡制下国会制约着总统意志;英国仍有实力应对美国的挑战,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威尔逊身体状况恶化,政策无法继续推行。6(2018课标全国,4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

32、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