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073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

2、经验教训。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2.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2)1918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取消自由贸易。(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3、。(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易混易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图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4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思维点拨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2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苏联(俄)国情,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实践(1)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3

5、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4评价(1)功绩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思维点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

6、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易混易错“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题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归纳其方法。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思考史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

7、策。提示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积极: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史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史料解读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表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划线部分表明新经济政策的举措具有退向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措施

8、是什么?提示改变: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史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解读划线部分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特点;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问题思考(2)依据史料二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施的意义。提示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意义:促使国民经

9、济的恢复,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同时说明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突破。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不同点政策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特点(1)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单一公有制(1)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2)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相同点都是向社会

10、主义过渡的政策。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主题二“斯大林模式”1特点史料“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史料解读注意中信息“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中信息“指令性计划”归纳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特点。问题思考史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提示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实行计划经济。2影响史料一史料二在苏联,1928年的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

11、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解读注意不同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注意“备注”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问题思考史料一、二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提示史料一中的柱状图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史料二反映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1)原因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

12、以及理论上的失误。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残余。(2)特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3)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1过渡方式的区别: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13、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2过渡思想的对比: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1(2018三明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

14、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分析可知,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2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B解析“拟定了

15、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表明苏俄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故B项正确。3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

16、来建设共产主义”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4(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斯大林曾强调:“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而(我国)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这种思想给苏联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国内农业生产停滞C货币和商品贸易消失D重工业发展缓慢【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功过答案A解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正确。5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

17、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据此分析()A斯大林模式形成B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C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D新经济政策被终止答案C解析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1936年,故A项错误;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被终止是在1928年,故D项错误。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18、“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19、【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题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时综合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

20、主义”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基础达标1(2018宜宾期末)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全盘集体化【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内容答案A解析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

21、项正确。2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苏俄境内,全国上下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下,你不可能做的事情是()A从事经商活动 B把粮食捐给前线C参加义务劳动 D参加红军【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内容答案A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9年苏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渡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性政策,它取消了一切商品贸易活动,故A错误,符合题意。3(2018成都高一检测)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22、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实行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才能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故C与题意相符。4(2017北京朝阳期末)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B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C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 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

23、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是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5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费C允许商品买卖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它允许商品买卖,故C项正确。6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

24、的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俄全面对外开放B苏俄允许自由发展工商业C有限利用市场经济D此政策引发严重社会危机【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并非全面对外开放和自由发展工商业,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有限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A、B项错误,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7(2018福州一模)1923年,苏联的农产品批发价只有1913年的一半多,而工业品的相应价格却高出战前水平的一倍。这说明了()A新经济政策的过时性B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D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到“工业品的

25、相应价格却高出战前水平的一倍”,说明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急需发展,故D项正确。8“(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牵制手段实现工农经济的理想结合,其途径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下列对这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A实现工农经济协调发展B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C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建立农庄,调动农民积极性【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答案B解析材料中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手段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即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建立集体农庄,极力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故B项正确。9学

26、者莫斯统计,(苏联)从1927年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总数l/4增加到了1/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农业集体化的推动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与美争夺世界霸权D经济危机趋于缓解【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到1933年”“技术学院”,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B项正确。10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美苏形成了战时的同盟B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C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迅速D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考点】“斯

27、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功过答案C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而此时美国正在经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故出现了大量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的现象,所以C项正确。能力提升11(2018武汉高三四月调研)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考点】“战时共产

28、主义”政策【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内容答案A解析材料“统一分配市有住房”,这一政策强调政府主导分配,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故A项正确。12(2017合肥一模)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贸易自由化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B解析为了引进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苏俄在新经济政策中实行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允许私有化存在,故B项正确。13(2018北京海淀高三查缺补漏)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

29、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A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固农村的革命政权B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C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D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B解析据材料“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可知,这些政策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14斯大林在1929年宣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这里实现“

30、粮食产量最高”的途径是指()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开展农业集体化 D扩大农场的自主权【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答案C解析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内容,在当时实行的最初阶段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故C项正确。15下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几项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该表反映了苏联()1928年“一五”计划初步方案“一五”计划最佳方案实际完成数煤(万吨)3 5506 8007 5006 440石油(万吨)1 1601 9002 2002 140生铁(万吨)3388001 000616钢(万吨)4308301 040592棉织品(亿米)26.78576226.9

31、4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忽视商品价值规律 C经济发展很缓慢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答案A解析与1928年相比,“一五”计划期间煤、石油等重工业的实际完成数均大幅增长,而棉织品增幅很小,这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16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

32、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 55118.217 330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增幅(%)330.08367.25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

33、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题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时综合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作用”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问,“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认识”在回答时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