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197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训练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A近代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北京条约是开放天津,不是上海,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是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与上海无关,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开放上海,故D项错误。2.1840年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表所列相关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俄、法、

2、德三国“干涉还辽” 细菌战、毒气战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B.C.D.解析:D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细菌战、毒气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鸦片战争后签署的南京条约附件有关;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内容,正确顺序为,D项符合题意。3.革命元老吴玉章曾回忆道:“当时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学子纷纷集会、请愿,康有为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他们上书要求拒签的和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C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署后,康有为借各省学

3、子进京会试之机,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公车上书”,这标志着维新思想由单纯的思想运动转为政治运动,故C项正确。4.清朝旧称内地十八省,1884年新疆建省为第十九个省,1885年台湾建省为第二十个省。下列对近代两省历史的认识有误的是()A.两省的设立都是为了加强边疆防务B.两省的命运都与洋务派官员关系密切C.左宗棠通过军事手段收复了新疆全境D.台湾被日本割占了50年后重回祖国怀抱解析:C设立新疆省是为了加强西北边境的防务,设立台湾省是为了加强东南海防,故A说法正确;新疆的收复和建省与左宗棠分不开,台湾的建省与刘铭传分不开,二者都是洋务派,故B说法正确;新疆除伊犁外是左宗棠通过军事手段收复的,伊犁是通过

4、外交谈判收复的,故C说法错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于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整整50年,故D说法正确。5.(2017浙江温州期末)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签订于农历()A.甲午年 B.乙未年C.庚子年 D.辛丑年解析: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属于辛丑条约的规定:设立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农历的辛丑年,故D项正确。6.“起而革

5、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解析: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A项错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不是完成,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正确。7.(2017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杨绛(19112016)在晚年曾忆起她在8岁那年的5月4日的经历:她看着穿长袍的学生们,举着小旗子喊着口号,一队队走过去

6、。旗子上除了有“抵制日货”,还有“恋爱自由”。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应会在当时出现的是()A.人们穿着的应该是中山装,因为它在民国时已大为流行B.上街游行的应该是工人,因为他们此时已登上政治舞台C.人们高喊的应该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政治口号D.旗上不应出现“恋爱自由”,因为它在新中国才成为时尚解析:C根据杨绛先生的生辰1911年及“8岁”的时间提示,可知为1919年,五四运动发起之初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故C项正确。8.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

7、.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改变斗争策略,决定与国民党合作解析:C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故A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在1927年国民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故C项正确;中共“三大”提出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故D项错误。9.(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九江租界区域将来地位,本当援汉口英租界协定同样办理,现经双方继续讨论之结果,自3月15日起,将九江租界区域行政事宜无条件移交国民政府”,材料所述事件发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

8、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析:A九江租界收回发生在1927年初,处在国民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10.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武昌起义D.秋收起义解析:B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故A项错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B项正确;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斗争,故C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在湘赣边地区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故D项错

9、误。11.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矛盾与分歧C.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解析:B“红一方面军”“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说明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

10、,故A项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矛盾与分歧是遵义会议,符合题目要求,故B项正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中共八七会议,红一方面军还没有成立,故C项错误;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D项错误。12.下表中政权名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 1931年11月 1937年9月 政权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解析: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国共对峙时期与国民

11、党对抗的结果,“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说明用的仍然是国民党的政权名称,体现了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1938年,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3.面对日寇的侵略,八路军总部主动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八路军发动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解析:D淞沪会战是国民党与日军以上海为中心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不符合题目中的“八路军总部”“日本华北方面军”的信息,故A项错误

12、;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中八路军所取得的首次大捷,作战方式不是交通破击战,故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地点在徐州不是华北,且其是由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进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作战方式主要为交通破击战,故D项正确。14.8月15日、9月2日(或9月3日)、9月9日、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之时4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其理由是因为这一天的前一日()A.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B.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C.日本

13、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D.被日本殖民50年的台湾光复解析:C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A项错误;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是1945年9月9日举行的,故B项错误;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故C项正确;10月25日台湾光复,故D项错误。15.下列是伤残军人王洪富的相关信息姓名 王洪富 籍贯 山东 受伤日期 1949年4月 受伤地点 江苏江阴 残疾时所在部队 解放军第27军79师235团 残疾情形 头部炸伤,头晕耳聋 残疾等级 二等乙级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王洪富受伤时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渡江战役解

14、析:D根据所学,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10月,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1月,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与材料受伤日期“1949年4月”相符,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 大事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

1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

16、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学生被捕事”得出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据材料一“北京”“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得出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据材料一“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各地工人纷纷响应”得出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得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分析得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得出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据材料二“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

17、越来越踊跃”得出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据材料二“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得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3分)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分) (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2分) 积极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4分,写出其中2点即可) 1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

18、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 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9、”。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5分)(2)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5分)解析:第(1)问,材料中两个省略号,三层信息,从君主专制的影响和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等分析了“漠然”的原因。爱国活动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新特点”注意材料中第二个省略号前后的文字信息含义:第一层,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共同抗战,第二

20、层,国共合作形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回答。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唤醒国人。(2分,写出2点即可)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3分)(2)新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说明: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3分,写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