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377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1(2018高考北京卷)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BCD2(2018高考江苏卷)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

2、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3(2018高考卷3)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4(2019衡水金卷)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冶铁技术的提高B绘画艺术的进步C佛教文化的影响D思想观念的变迁5

3、(2018合肥在线质检)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6(2018衡水中学模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7(2018衡水中学调研)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品种的引

4、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农业生产力的革新B传统经济结构改变C粮食产量大幅提高D新的生产关系萌芽8(2018山东实验中学模考)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B铁器已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D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已相当普遍9(2018长郡中学模考)钱泳的履园丛话曾对江苏无锡及其附近的地价做过记述,明朝末年当地的土地价格为每亩一二两,清初顺治时良田

5、的价格是二三两,康熙时为四五两,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时田价为七八两,最高者为十余两,到嘉庆年间每亩50余两。这反映了A人均耕地面积缩减B经济结构重大变动C农业生产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提高10(2017天津河西区模考)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开支衣2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A小农经

6、济的根基脆弱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11(2018安徽中学联考)阅读下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A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B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12(2018北京朝阳区模考)明代后期玉米、甘薯传入中国,迅速在全国各地扩展,就如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比较恰当的是A湖广地区农田垦殖与经济重心南移B高产作物与明清之际人 口持续增长C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提升D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13(2018吉林师大附中模考)宋朝梅尧臣有一首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文中所描绘

7、的灌溉工具是A水磨 B筒车 C水排 D翻车14(2019黄冈中学模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15(2019吉林中学质检)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这表明A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C清朝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

8、南方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6(2018高考卷1)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17(2018豫西名校联考)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A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C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D

9、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18(2018菏泽中学模考)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19(2018曲靖中学模考)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基葬被选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墓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基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10、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C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D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20(2018山西中学模考)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B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C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D唐宋时造

11、纸技术有重大突破21(2018石家庄中学模考)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宋代逐渐发展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但到明代中叶,该地区出现“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价值取向。农户的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说明该地区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B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C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D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22(2018衡水中学模考)下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A酿酒

12、源于东汉的史实B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C自给自足的家庭副业D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23(2018天津中学模考)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24(2018江西九江中学联考)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展示了一幅国宝级名画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下图为局部图),该画绘于绢本之上,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是一幅绘制于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

13、39)之间的皇家地图,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在图上都有清晰的标注。对此以下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对海上丝绸之路已有较为准确的认识B地图体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风格C地图绘制技术体现“西学东渐”D明朝实行海禁,陆上贸易有所发展25(2018宁波中学模考)沉没于唐代的阿拉伯“黑石号”商船于1998年在印尼海域被打捞出水。船上的文物中有一种瓷质执壶(见下图)是中国传统的器物造型,壶表面装饰的“椰枣”多产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岛,纹饰下方衬有褐色彩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说明印尼沿海海况较为凶险B反映唐代制瓷融入异域工艺C证明唐朝

14、已经引进外来物种D表明外贸具有文化交流价值答案与解析1【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南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民推动了南方小麦的种植,而北方人民喜吃面食,故正确。结合所学,农政全书为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与题干中时间“南宋”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正确。曲辕犁早在隋唐时期就在江南地区出现,排除。故选B。【答案】B2【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

15、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答案】C3【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答案】D4【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线条较粗,不够流畅,而到东汉时期,画像石雕

16、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刻画精细。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新的雕刻刀具的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冶铁技术的提高,制造出了更加坚硬的刀具,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石刻技法的变化,与绘画艺术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是指技法上的变化,得益于雕刻工具的改进,佛教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思想观念的变迁并不能使材料中的雕刻技法发生改变,排除D项。【答案】A5【解析】“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正确;A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B是五代时期已经开始;C中没有提及生态破坏信息。【答案】D6【解析】农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使得自身的生存体系更加完整,自给自足的小农

17、经济体系愈发完善,增加了小农经济的韧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小农本身的性质没有变,不会对地主所有制经济有所冲击;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身自由的问题;D选项错误,这一内容实际上对小农经济是一种维护。【答案】B7【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不断地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方法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既推动了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地域性分工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可见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故C正确;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化,农业生产力有提升没有革新,故A错误;明清时期农业经济仍处于主导地位,手工业、商

18、业仅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传统经济结构没有改变,故B错误;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指资本主义萌芽,材料并没有反映,D错误,故排除。【答案】C8【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考古现场出土的铁制农具说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进而可以推断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所以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铁器在全国普遍使用的内容,所以B项错误;也看不出铁器取代青铜器的证据,所以C项错误;货币和文字的使用普遍与否与材料无关,所以D项错误。【答案】A9【解析】“明朝末年当地的土地价格为每亩一二两,清初顺治时良田的价格是二三两,康熙时为四五两,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时田价为七八两,最高者为十余两,到嘉庆年间每亩50余两”反映

19、了明清时期人多地少,造成地价上涨、粮食昂贵的现象,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多地少、地价上涨情况,和经济结构重大变动、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BD;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发展,排除C。【答案】A10【解析】材料表格中的支出总额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经济之下,农民的生活比较困顿,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A正确;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中的男耕女织,B错误;支出高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不能概括全部材料,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精耕细作,D错误。【答案】A11【解析】南方的亩产不断增加,面积也增加了,可以看出南方逐渐得到了开发,C正确;从材料中看出隋唐时期北方的亩产和面积较魏晋南北朝都有增加,看不出盛极而衰,A错误

20、;虽然南北方的亩数相当,体现不出耕作技术先进,B错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最终实现南移是在南宋;D错误。【答案】C12【解析】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中国的路线图,以及明朝中后期以来人口的变化情况。从图中不能看出湖广地区的农田垦殖情况与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所以A项错误;明清之际人口在图中并未持续增长,所以B项错误;玉米、甘薯的大量扩展可以带来农作物结构的变化。玉米、甘薯对土地肥力的要求较低,可以提升土地利用率。所以C项正确;农作物传入中国会只会扩充中国的农耕文明,而不是冲击。所以D项错误。【答案】C13【解析】水磨是一种古老的磨面粉工具,与“孤轮运寒水,

21、无乃农自营”不符合,排除A;从材料“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可以看出这是唐代的筒车,筒车是灌溉的工具,故选B;C项是鼓风冶铁的工具;D项与材料“孤轮运寒水”“随流转自速”的描述不符。【答案】B14【解析】材料中说明景德镇瓷器远销国内外市场,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均有销售,说明此时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本地方市场,故D项正确。材料中商品交换突破了区域之间,并不是论述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景德镇和佛山两地市场交换,并不是较为普遍,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商品交换突破地域限制,并不是说明市场需求的问题,故C项错误。【答案】D15【解析】材料中说明陕西巡抚的意图是为了满足官营手工业生产的

22、需要,间接带动了种桑、养蚕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清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答案】B16【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

23、故D项错误。【答案】A17【解析】花楼机是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纺织机械,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由于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需求有限,导致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故答案为A项。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朝中叶以后民间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排除D项。【答案】A18【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之际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区域化,如上海的织布、纺纱,广东的丝织、陶瓷业,故本题选A。B指的是国内贸易,排除;C中的国内市场扩大从题中无法体现,排除;D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答案】A19【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我们不能从印章上就得出流行字体,结

24、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流行的是隶书;B选项正确,汉代时期官营手工业制造的都是皇室精品;C选项错误,海昏侯曾做过皇帝,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之后地方封国势力对中央威胁减小;D选项错误,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20【解析】人们穿着“纸衣”并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故A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纸衣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故C错误;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D正确。故选D。【答案】D21【解析】“多种田不如多种地”表明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说明市场化倾向明显,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商品经济在当时并不成

25、气候,不足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C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农业出现雇佣现象;D选项错误,材料并没体现商业的发展。【答案】B22【解析】“宽袍大袖”者应该是豪强地主,酿酒画像、仓房等体现的是酿酒作坊,所以材料反映的主题就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是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酿酒并非源于东汉,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匠户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酿酒业并非自给白足的家庭副业,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23【解析】依靠材料无法看出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的主体,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中国瓷器融入了欧式元素,而不是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动力,故

26、B项错误;材料也体现了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但不是本题主旨所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故D项正确。【答案】D24【解析】“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在图上都有清晰的标注”说明路上贸易发展,主要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正确;A中不符合材料陆上丝绸之路影响;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D25【解析】瓷质执壶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这也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说印尼沿海海况较为凶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明确表述瓷质执壶就是唐代制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仅仅说是用外来物种做装饰而不是说唐朝已经引进外来物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