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549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组十二种群和群落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一般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综上分析可知,B选项错误。22016海南省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2、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B解析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0,种群的数量增加,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加,故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斗争必将加剧,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故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32016湖南郴州质检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对武夷山自然

3、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答案D解析昆虫一般体积较小,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为初级消费者,B错误;据图可知,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最高,C错误;据图可知,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D正确。42016江苏高考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

4、体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答案A解析海拉细胞是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其细胞悬液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自来水中大肠杆菌通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蛙卵的体积比较大,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计数。52017湖北七市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蝗虫的捕食往往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B海拔较高的不同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在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水稻为一个种群,而丰富度属于群落的范畴,A选项错误;海拔高度不同造成的植被分布不同是由地形的起伏引起的,属于群落

5、的水平结构,B选项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C选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优势种不同,因此某一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D选项正确。62016山东济南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某一区域所有动植物种群构成一个群落B“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tN0t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动物的数量波动较大D在群落演替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解析群落包含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tN0t;杂食性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动物,食物来源广泛,数量波动较小;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

6、比草本植物高,竞争阳光的能力强于草本植物,因此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72016沈阳模拟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A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82017山东青岛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

7、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选项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选项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选项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选项错误。92017河南郑州高三模拟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

8、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102016吉林长春质监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研究了几种培养液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草履虫培养液稻草液蜂蜜液淀粉液酵母液猪瘦肉汁一个视野中开始同时出现5个草履虫的时间4天8天一直没有8天3天9天后一个视野中草履虫的数量3035个1217个0个1015个5055个A实验过程中5种草履虫培养液的量应相等B实验表明,稻草液中草履虫的K值为35个C多次取样后观察

9、得到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D实验结果显示淀粉液不适合用来培养草履虫答案B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草履虫培养液的种类,而培养液的量为无关变量,各组之间应保持一致,A正确;稻草液中草履虫的K值指的是稻草液中所能容纳的全部草履虫的最大数量,而“35个”仅仅是9天后一个视野中草履虫的数量,B错误;多次取样后观察,计算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可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C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知,草履虫不能在淀粉液中生存,D正确。112016湖南四校联考下列有关研究种群和群落时常用到的一些调查方法错误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校园内的褐色家鼠种群密度B随机抽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

10、礁上某贝类的种群密度D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答案B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广的动物,如调查校园中褐色家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选择取样地点后,将表层土上的落叶拨开,然后取样,一般取样深度为5 cm,不能只选取表层土样,B错误;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的密度,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的种群密度也可使用样方法调查,C正确;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通常用抽样检测法,D正确。122017合肥市质检一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11、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答案B解析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12、;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132017宁夏银川二中模拟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据图分析可知,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选项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选项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

13、群密度的大小,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选项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选项正确。142016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

14、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152017黄冈中学模拟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A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答案D解析A点种群密度较小,生物量与B点基本相同,则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

15、多,A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B选项正确;A点之前随笠螺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体长不断减小,二者之间表现为负相关,C选项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D选项错误。162016天津高考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解析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

16、循环,丝瓜地的生物群落包含丝瓜等生产者、昆虫等消费者及分解者,A项错误;调查昆虫种群密度应该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昆虫幼虫、成虫等所有个体的数量,不能只统计成虫,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二者同化量的比值,故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在捕食关系曲线中,被捕食者的曲线先到达波峰,故可判断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甲以丝瓜为食,乙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数量减少,从而减少甲对丝瓜的摄食量,D项正确。172016西安质检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

17、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仍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182015全国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18、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群落结构日趋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越来越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阶段处于草本阶段之后,所以综合上述,A、B、C三项皆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之前的阶段都为以后的阶段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等良好条件,从而使得群落演替能正常进行,D项正确。192016潍坊质检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

19、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1中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B图1中的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但表示的不是种间关系,而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图1的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也不能一直增加,B错误;图2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1中的、,

20、C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202015浙江高考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B解析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21、,只是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木群落内的种内斗争、种子的传播等因素引起的,B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分布,C项正确;植物通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播种子,如果种子传播能力弱,不能远离母株,易造成集群分布,D项正确。212016武汉质检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利用概念图考查种群数量特征关系的题目,要正确解答这

22、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图中数字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然后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对种群密度的决定作用确定,最后根据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确定是年龄组成,则为性别比例。222017泰安检测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解析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K/2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根据该图可

23、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232016贵州模拟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根据题干信息,无

24、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组成。242015北京高考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

25、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表述可以知道,对小蚂蚁出现率的研究方法为样方法,B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小蚂蚁的出现,即D正确;而驱走了大蚂蚁,在相同条件下小蚂蚁出现率则增加,说明大蚂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大蚂蚁的存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C正确,A错误。252016大庆一模某灌木(称m灌木)是一种寄生在猫爪藤上的荒漠植物,如图是在干旱季节里,此灌木对猫爪藤果实产量影响的数据统计。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

26、影响猫爪藤的果实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J”型增长曲线B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每株猫爪藤果实数量如上图所示C假设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猫爪藤的数量将先增后减D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答案D解析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由于其他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A错误;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影响猫爪藤的果实数,不会出现题图所示的柱状图,B错误;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猫爪藤是处于稳定阶段还是增长阶段,故当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猫爪藤的数量变化无法判断

27、,C错误;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随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增加,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D正确。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7开封测试(11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兴趣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株/平方米。(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

28、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曲线:图中虚线表示在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29、除标明外,每空1分)(1)随机取样(N1N2N3N4N5)/5(2分)(2)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a(1m)n(2分)C标志重捕法偏高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2分)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2)图中虚线表示“J”型曲线,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的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实线表示该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最大种群增长速率出现在K/2时,即图中的C点。对田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可用标志重捕法,如果田鼠

30、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中标志个体的数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272016江苏高考(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法,分别统计_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填序号)微生物分

31、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光合放氧厌氧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蛋白质(2)N、P(3)五点取样各种害虫(4)(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2分)解析(1)鱼塘大量投饵后,饵料中没有被鱼吃掉的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其中含有的硫会形成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2)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池塘水中N、P的含量过高引起的,鱼塘水流经稻田生态系统后,其中的N、P可被水稻吸收利用。(3)要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分

32、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4)稻田中的分解者既有好氧型微生物,也有厌氧型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一部分藻类在和水稻竞争光照和营养中被淘汰,一部分藻类被动物摄食,还有一部分藻类被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所消灭。282016四川高考(11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

33、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样方S(2)二、三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4)利马豆(2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

34、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3分)解析(1)豌豆蚜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故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施用疏果剂(对动物无危害)后,豌豆蚜的天敌蝉大眼蝽数量减少,但受食物和空间资源的限制,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2)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3)利马豆根部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养料供利马豆吸收利用,根瘤菌可以从利马豆处获取营养,故二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4)分析表中数据,用疏果剂(对动物无危害)处理去除

35、部分豆荚后,在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种群密度增加的情况下,蝉大眼蝽种群密度反而降低,故可推出蝉大眼蝽主要以利马豆为食,食物减少导致蝉大眼蝽种群密度下降。292016长沙模拟(9分)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

36、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及_。(4)综合图1、2、3可知,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竞争甲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意思对即可)(2分)(2)乙消费者(3)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4)环境条件解析(1

37、)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2)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302016黄冈质检(12分)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38、。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答案(每空2分)(1)种群年龄(2)较低先增加后减少中(3)竞争解析(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属于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的同种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种群的特征中,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据图分析可知此阶段群落物种数较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图中AI群落发育阶段,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的晚期,由于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得某些物种会被淘汰消失,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