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647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2- 一二三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共同点) (1)考试的某些原则相同: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 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而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倡导的“自 由”“平等”不谋而合。在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中都无一例外地规定 了政府官员均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2)考级奖惩制度: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而在现代

2、西方各 国普遍实行功绩制,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确定的业务能力和其他工 作素质决定文官的录用、升降和奖惩。这些制度无疑对保证政府 管理效率和政治清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3- 一二三 (3)影响上: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改变了自魏晋以来的世袭、察举等人为的 选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门阀”的不合理现象,使一般的平民得以通过 科举向上层流动;同时也为统治者扩大了其统治基础,招揽了更广 阔的人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而西方资产阶级通过建立与改革现代的公职任用制度打破了早期 “个人

3、赡徇”“政党分肥”官员制度,有效防止了政党关系及血缘门第。 同时公平、自由的考试也吸取了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 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4- 一二三 2.区别(不同点) (1)法制化: 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严格地纳入法制范围,文官或公务员只对 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而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则截然相反,所有官 员的权力及义务只以封建君主为中心,其所有的行为只为封建统治 阶级服务。 (2)用人标准上: 现代西方在文官的任用及考试上重视官员的知识化及专业化。 而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其考试的内容则以儒家经典

4、学说为范围,缺乏 对官员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考察。直至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 “八股文”形式,彻底将科举考试推向僵化,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及 创新思维。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5- 一二三 (3)政治立场上: 现代西方的官职任用制度,施行“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原则。而 我国古代的官员制度由于其所处的政治背景,应封建君主对政治权 力高度集中的要求,其政治立场往往必须服从于中央集权。 (4)管理上: 现代由于官员管理工作的增加,对文官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 因此现代西方的文官管理将文官进行科学的人员分类,他们将现代 文官

5、分为品位分类及职位分类两种。同时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对各 部门文官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各部门互相协调,促使人才合理流 动;我国的科举制度则恰恰相反,它没有官员的分类,而只有简单的 “君臣”关系。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6- 一二三 对应训练 1.(2018河南安阳二模,26)史料证明,科举制不仅被东亚一些国家 复制和模仿,也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科举制平等择优方式向全社会推广 B.科举制延续之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C.科举的观念依然存活于现实生活中 D.科举制有超越种族和国界的生命力

6、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没有反映向全社会推广,而是被其他国家借鉴,故A项错误;材料中“一 些国家复制和模仿”是横向影响,未涉及延续时间,故B项错误;科举观念存 活于现实生活中,与材料中“史料证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被东亚一 些国家复制和模仿,也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表明超越国界,故 D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7- 一二三 二、丝绸之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二、丝绸之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

7、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8- 一二三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9- 一二三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10- 一二三 2.丝绸之路的基本作用 (1)商品交流之路: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瓷器、铁器、金器、 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 石榴、葡萄酒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2)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技术如造纸术、 印刷术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流传

8、于山区的坎儿井和 井渠技术在西域使用,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3)宗教传播之路: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沿着丝 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朝鲜、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明末清初之际, 为传播天主教,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 给中国带来了有关地理、火炮、水法、钟表、机械、建筑、医药、 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新知识。同时也担当起了中西学交流的任务, 他们是中国文化和思想西传最早的媒介。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11- 一二三 对应训练 2.(2018甘肃兰州一模,25)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

9、世界 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 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 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介绍汉武帝设置机构管理丝绸之路,与张骞出使西域无关,故A项错误; 西汉政府设置机构,保护出境商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汉王朝设置机 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的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

10、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12- 一二三 三、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三、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 1.不同文化价值取向 (1)东方“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 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孔子的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体现了天是万物的主宰。孟子最早明确地提 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性与天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善。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更是表明天与人是息息相通的。程 朱理学进一步发挥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将人性、儒家的伦理道德 上升到宇宙的本原“理”的高度,将三者统一起来。道家的天人合一 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成为古代中国文人追求

11、的重要价值取向。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强调独立意志和锐意 进取,形成了一种注重群体意识、忽视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在中 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更是侧重群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规范与压制, 强调个性服从并统一于共性。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13- 一二三 (2)西方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的价值和冒险精神,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 辟。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 从而形成一种注重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 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不求冒尖,甘居中庸;而西方主张人的个 性张扬,积极进取,勇为人先。

12、这种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塑造了东西 方不同的民族性格。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14- 一二三 2.共通之处 (1)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精神都是在反对神学观念中奠 定的,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以人为本”,都提倡 “人”的觉醒和自我主体意识的生成,主 张人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塑造了自由与责任共同担当的健全 人格,个人在“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中寻求着自由与责任的和谐。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在 经济合作加强的同时,文化也趋向多元融合。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 坚守,是我

13、们应该永恒坚持的理念。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只有坚持 以人为本,整个社会才能向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更能找到人 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现代社会需要人文精神,未来世界仍然需要人 文精神。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15- 一二三 对应训练 3.(2018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2)“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 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 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 表明( ) A.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B.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醇熟 C.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

14、精神 D.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宗教化”只是对玉的部分描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玉与法的关 系,故B项错误;西周以来许多玉器都有寓意象征性,往往借助于造型、尺 寸、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喻示伦理道德和社会等级观念,题干材料从属性、 形制和尺度三个方面,对古玉进行了人文化的描述:道德化、宗教化和政 治化,故C项正确;“政治化”只是玉的部分描述,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16- 一二三 一、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春秋战国

15、时期 1.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氏 族组织不断分化的过程,原来的宗族容纳不下不断壮大的新兴氏族, 新的氏族把老的宗族涨破了。 2.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 封邦建国的贵族分权体制转变为独裁专制的君主集权体制的过程, 分权的封建制度被集权的专制制度取代了。 3.从国家形态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 封建王国转变为专制帝国的过程,征服者的族长变成了帝王。 4.从民众权利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族人沦 为编户齐民的过程,在君王的权力得到加强的同时,民众的主权被 剥夺了。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

16、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17- 一二三 5.从土地制度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 名义上王有(莫非王土)、实际上公有(贵族所有和村社共有)向名义 上国有、实际上私有转变的过程,土地所有制的私有化使收税权最 终从贵族手里转到了国家手里,从而大大加强了国君的力量。 6.从社区结构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 国野对立向城乡对立转变的过程,血缘集团之间的对立让位于地缘 集团之间的对立。 7.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夏 商周部族融合为华夏族和华夏族进一步与蛮、夷、戎、狄融合的 过程,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

17、融合同化,到秦汉时期汉民族形成了。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18- 一二三 对应训练 1.(2018陕西安康期中,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从两个方面发生 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 ) 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B.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 C.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权力的转移和兼并战争的发展,有利于打破贵族政治,以军事等才能作为 选拔官员的标准,走向官僚政治,故A项正确;权力转移和兼并战争,并非人 民所需,故B项错误;割据、兼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

18、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 一现象是宗法分封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19- 一二三 二、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唐宋变革二、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唐宋变革 1.政治制度上 伴随着门阀士族的衰亡,科举制大兴并取代了过去的九品中正制。 它使社会各阶层都有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尽管这种平等竞争极 为有限,但在古代的等级社会中,它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这 充分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是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 产物。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19、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0- 一二三 2.社会关系上 (1)社会出现流动和分层: 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财富力量的崛起。经 济力量的增强自然会要求按照新的经济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地位。 这就必然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 制也再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 (2)富民阶层的兴起: 宋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人在经济中取得了 主导支配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角。富人阶层的出现,促 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中唐以后,租佃契约经济关系得到广 泛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

20、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1- 一二三 3.价值观念上 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贵义贱利”,而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 向的经济形式。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言利的思想主张 日益抬头,一批思想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中 唐历北宋至南宋,言利思想与传统价值观的斗争一直贯穿始终,成 为社会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一根主线。 4.思想文化上 (1)文学方面,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2)艺术方面,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 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3)音乐方面,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

21、随着杂剧的 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2- 一二三 对应训练 2.(2018北京东城一模,14)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 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 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 光禄寺。这反映了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

22、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 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由材料“通 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可知,商人不能直接成为 上层阶级,不能控制国家政治生活,故B项错误;材料“进而跻身上层社会” 说明商人的地位仍然不高,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而不是放弃,故C项错误; 据材料“而跻身上层社会”可知,商人自身也不认可商人社会地位,故D项错 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3- 一二三 三、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明清鼎革三、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明清鼎革 1.经济基础领域 (1)农

23、业的商品化生产。明后期,农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商品性农 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这种发展引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 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异,是整个明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异的起 点。 (2)民营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官营手工业向商品化和民营化转变, 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整个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主要手工业部门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最初阶段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或包买商。 (3)赋役货币化和货币白银化。赋役、财政白银化导致隆庆开放 海禁后大量白银内流,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4- 一二三 (4)全国性市场网络的

24、形成。商品种类增多,商品流通范围扩大; 商人势力空前壮大与社会地位提高,地域性商帮形成;商人进行跨 区域的大规模长途贩运和从事进出口国际贸易。 (5)早期城镇化进程启动。明后期,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 集市蓬勃兴起,构成中国古代城镇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时代特 色。 (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它不仅出现在丝织业、矿冶业, 而且还出现在棉织业、制瓷业、造纸业、榨油业、印刷业、商业 和农业。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5- 一二三 2.上层建筑领域 (1)阶级关系方面,出现了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萌芽的新型

25、劳资关系,工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导致中国历史上的 市民阶层开始出现。 (2)社会风气方面,各阶层人士竞相推崇消费、追逐财富和金钱, 这种社会新风形成了对贵贱尊卑封建等级制度的挑战。 (3)政治维新方面,明后期出现的改革运动、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 构成生机勃勃的中国社会政治新气象,孕育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政治 色彩的新因素。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6- 一二三 (4)思想观念方面,明后期,曾出现两次大的思想解放:一次是由程 朱理学向阳明心学的转变;一次是早期启蒙思潮和经世实学思潮的 兴起。这都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

26、出现明显转化。 (5)文学艺术方面,反映市民阶层和广大民众、下层知识阶层生活 及思想情绪、审美观念的市民通俗文学构成了明后期文学艺术的 主要特色。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7- 一二三 对应训练 3.(2018广东梅州一模,27)明朝后期,一些富商大贾随着经济地位 的提升而希望政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 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 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现 象( ) A.动摇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B.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阶级结构 C

27、.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 D.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阶级结构 的变化,故B项错误;商人摹仿士大夫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能够提升商人 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文化知识普及,实现世俗化,此外下层知识分子为商 人提供文化服务,反映了文化的商业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商人 生活方式转变为文明优雅,下层知识分子也有了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但 并未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28- 热点链接押题训

28、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家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 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回望历史,家风家训既有代代相 传的不变基因,又有顺时应势的创新发展,在文化传承、社会建设、 国家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齐家”是“治国”“平天下” 的前提,因而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风家训文化历来受 到人们重视,在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 中华民族极具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家风家

29、训文化,对于我们今天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推进优秀家风培育和家 庭、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29- 热点链接押题训练 (2018山东临沂质量检测,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大学篇中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古人不但强调家族社会地位的稳固,也重视良好家 风的维护。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 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 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

30、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 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30- 热点链接押题训练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 留给子孙的 精神遗产,钱 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家 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 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 睦”“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 福报厚”等。 摘编自张耐冬优美门风家规家训 传统价值的现代转化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

31、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31- 热点链接押题训练 材料二 西方的百年家族传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偏向于激励 式传承机制,相较于财富遗赠,更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并且为“传承 系统”定制家徽、家族雕塑、伴手礼、家族信笺、家居品应用等, 更甚者会建立自己的家族“传承博物馆”。美国摩根家族博物馆就 是其中的典范,该博物馆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边是摩根家的老宅 子,一边是非常现代化的展品展示区,里面仍保留着这个金融世家 的私人书房和贝多芬手稿等珍贵收藏品。有时候,摩根的后人还会 相聚于此,在老摩根画像的注视下,商讨家族大计,共忆家族历史。 摘编自21世纪,中国能出现自己的 洛

32、克菲勒百年家族吗?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32- 热点链接押题训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及西方家风传承的特 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优良家风传承对古今中国的影 响。 参考答案: (1)中国:以家庭为本位;以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规范 为基本内涵,注重道德教化;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注重文 本的传承。 西方: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注重物以载 道,每一件物品都体现了该家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品位。 (2)维护家庭和睦;净化社会风气,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优秀传统

33、文化传承。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33- 热点链接押题训练 解析: 第(1)问,中国:中国家风传承主要在家庭内部进行,以家庭为 本位;由颜氏家训“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 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可知,中国家风传承以儒家所倡导的伦 理道德规范为基本内涵,注重道德教化;由钱氏家训中国家篇 及“忠于国”内容可见中国家风传承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中国家风传承均有家训等文本,说明注重文本的传承。西方:由材 料二“西方的百年家族传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偏向于激励式传 承机制,相较于财富遗赠,更崇尚个人价

34、值的培养”可知,西方家风传 承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由材料二“并且为 传承系统定制家徽、家族雕塑、伴手礼、家族信笺、家居品应 用等,更甚者会建立自己的家族传承博物馆”可见,西方家风传承 注重物以载道,每一件物品都体现了该家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品位。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 素养升华素养升华提升知识的高度提升知识的高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34- 热点链接押题训练 第(2)问,由中国家风中“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 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等内容可知,中国家风传承可以维护家庭和睦,净化社会风气,规范 社会秩序,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