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8022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94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df(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 专题四专题四 现代中国古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现代中国古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索 及及文明演进的历程文明演进的历程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时空坐标 时间跨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特征探索中崛起的中国 政治文明(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新中国走上

2、世界舞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经济文明(1)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新中国经济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1956年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的时期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 思想文明(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新中国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3、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总纲目录 第第10讲讲 社会主义曲折中的探索社会主义曲折中的探索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年) 核心目录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总纲目录 考向一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 考向二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考向三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考向目录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阶段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

4、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 训。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阶段特征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1.新中国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及革 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等。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3)历史意义: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 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一、过渡时期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年) (一)政治建设和

5、对外关系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2.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

6、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 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针。 (2)中苏建交:1

7、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5)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 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

8、 3.工业化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 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4.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 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 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 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

9、建设理论方面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 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 国的人民教育。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年年)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 乱。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2.外交突破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

10、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2.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习俗: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 的主流。 成功 探索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

11、恢复、发展 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失误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 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 的江河上架

12、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三)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核心提炼 2.“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促进了新中国科技、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 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19

13、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 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名词释疑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概况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的一 种经济形态 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 握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 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实际上是国有 半国有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发 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 政权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 到很大的作用,是资本主义发展 的一个新阶段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 种表现形式,依旧是典型的资本主义 典

14、例新中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 造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名词释疑 (2017安徽合肥二模)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 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 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 营经济 个体经济资本主 义经济 所占比例55%33%8%3%1% 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名词释疑 答案答案 B 解析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这些公有制经济 占据88%之多,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

15、经济的比例仅为4%,这反 映出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将确立,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故选B项。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 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 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 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 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此番讲话的背景是 ( ) A.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之时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6、以后 考向一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考向一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D 注意材料中的“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 盾”,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1957年的讲话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因此D项正确。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革命实践中,借鉴西方民主成果,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产物。

17、它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 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这一政治制度的显著 特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 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2.(2018课标)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 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18、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 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提 出健全法制。结合中共八大召开的时代背景可知,随着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即将展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 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时代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行,故选C项。A项错在“开始”和“

19、制 度化”;1956年时,新政权已经巩固,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题干时间明显不 符,D项错误。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3.(2018四川内江高三三诊)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 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 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 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 )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考向二 新中

20、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考向二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A 结合时间可以知道当时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时期, 促使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威胁, 因此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事实,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因此C 项错误。D项表述明显错误。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 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 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2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这三项方针 都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目的 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 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 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2.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原因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 边倒”。因为以美国为

22、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实 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 神,中国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原因是中美仍处于 敌对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政策失败,并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 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发展对外交往。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 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结盟,发展全方 位外交。 (3)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重

23、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 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3.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的变化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的变化 在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历史中,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19491953 年)、蜜月(19541957年)、分歧(19581960年)、争论(19611 964年)、破裂(19651967年)、冲突(19681979年)以及走向正 常化(19801991年)等不同阶段,其中真正结成国家同盟关系的 时间不过十余年。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中苏关系从结盟到 “蜜月

24、”时期,到论战爆发,最终关系全面恶化,两国关系的大转 变是多种因素、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中苏关 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命运,更直接影响 和改变了整个冷战时代世界政治的格局。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4.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经济建设:中国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 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 动力。 (2)改善外交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 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 崩溃。 (3

25、)利于统一大业:美国从我国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4)促进文化交流: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生留学的目的 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美国的音乐、饮 食、电影、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4.(2018课标)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 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 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 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 些国家的承认

26、。这反映出 (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思想。从材料信息可知,解放战 争后期,针对英、法、美等国对即将成立的新政府的外交“试探”,中共 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即不能够牺牲中国的国家利 益换取外国承认,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A 项。19481949年夏,西方国家并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排除B项;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是

2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C项错误;从材 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新政府尚未建立,且材料信息旨在强调不通过 牺牲国家利益换取英、法、美等国的承认,不能将其等同于“不急于获 取国际支持”,排除D项。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5.(2018山东淄博高三二模) 上表为新中国成立后某地工农业总产值表。据此可知,该地( ) A.重工业比重一直占优势 B.国民经济比例渐趋合理 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年份工农业总 产值 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 实际所占百 分比 实际所占百 分比 实际所占百 分比 194912 763

28、11 53690.46304.95974.7 195217 80715 35986.31 2867.21 1626.5 195987 05321 84925.117 78420.447 42054.5 1966148 86326 49717.820 22513.6102 14168.6 考向三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考向三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C 材料展示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农业 总产值大幅提升,经济结构由农业产值占主导变为工业产值占主 导,因此结合各个题肢可知C项正确。A项错误在于

29、一直占优势; 通过数据可知B项错误;工业发展主要在城市中,因此D项错误。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1.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策略、特点与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策略、特点与原因 (1)策略: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借 鉴苏联的经验,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 实行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立足于中国国情。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3)原

30、因 国内资金和资源缺乏,因此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重工业与工 业体系的建设。 苏联援助与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中国实行“一 边倒”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选择。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2.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与创新 3.20世纪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的“左左”倾错误的表现倾错误的表现 (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错误

31、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 重破坏。 借鉴创新 社会经济 制度建立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 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 合营的模式 工业化 建设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 注民生问题 经济结构 与体制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 经济体制 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 产力之间的矛盾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

32、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 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 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外交上: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 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 (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 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 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 质量的严重下降。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6.(2018课标)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

33、: “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 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B 漫画中“奶奶”“阿姨”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 贡献,这说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漫画并 未反映出工业化建设的信息,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于1958年,故C项错误。由漫画信息无法看出城乡差别,并且当时 城乡差别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D项错误。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34、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7.(2018课标)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 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从漫画 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 ”“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这说明当时中国 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

35、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选D项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排 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排除B项;1965年, 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8.(2018江苏单科)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 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 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 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 1957

36、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 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 )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考向探究 答案答案 C 从表格信息看,“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 文件”为原始史料,即第一手史料;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 字介绍和北京粮食工作中国商业四十年两部经济著作均 为后人撰述,为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为可信,故 C项正确。展览中的文字介绍为后人整

37、理加工,有主观色彩,A项错误 ;从表格信息看,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并不完全一致,B项错误;真实可 靠的原始史料是可以证明历史真相的,D项错误。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命题猜想 1.下图是19491957年上海工业发展状况统计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 的是 ( ) A.上海重工业的增长率低于轻 纺工业 B.突出体现“一五”计划的特点 C.上海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了 改善 D.说明上海工业经济的发展明显 好转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命题猜想 答案答案 B 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1957年,重工业比重有

38、较大提高,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突出体现了“一五”计划以发展 重工业为主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 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 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 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 面说明 ( )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命题猜想 答案答案 B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82年宪法的修

39、订应避免受到 “文革”时期“左”倾思想的影响,要遵循民主法制原则,故A项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82年宪法在修订过程中以1954年宪法 为基础,而不是以1975年或1978年宪法为基础,这是因为20世纪70 年代的宪法受到“文革”时期“左”倾思想的影响,破坏了中国 的民主法制原则,故B项正确;“文革”时修订宪法并未违背社会 主义原则,故C项错误;D项表述无误,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命题猜想 3.牛军在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 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 政策”

40、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 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 区。这一政策 ( )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命题猜想 答案答案 A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 954年间基本形成”、“和平统一战线”的对外政策,可判断出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周恩来 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并成为国与国

41、之间交往的重要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分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史实。 总纲目录 阶段特征 核心提炼 名词释疑 考向探究 命题猜想 栏目索引命题猜想 4.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 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 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是“工业化次序和 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 ( ) A.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答案答案 B 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是 “重工业优先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这是当时 的政治环境影响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新中国工业化成 本进行阐释,故C项错误;D项所述材料未体现,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