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8174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0 .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3030讲 工业革命讲 工业革命 真题体验 -2-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工业革命一直是高考高频考点,几乎年年考,选 择题和非选择题都会出现。通常从动力变革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 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从历史反思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及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多运用材料 且图文材料比重较大,创设情境,考查对世界市场形成途径及过程 的理解。 2.从社会热点看,联系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注重环境治理 等问题,以及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从预测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直是命题的重点,

2、注意把 工业革命放在欧洲多元化的宏观角度下进行思考。 真题体验 -3-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一 工业革命的原因 1.(2018课标全国,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 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 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 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 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

3、强调 制度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 渐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故A项错误;材 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故C项错误; 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相比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 可信,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4-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 2.(2017课标全国,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

4、信息,可知18301835年和17901793年相比,英国国民总收入 增加了一倍多,而1835年和1797年相比,工人实际工资则增长了不到一倍, 这说明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 时期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有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劳动力并非廉价,故B 项错误;工资收入增加必然促进工人生活的改善,故C项错误;工人的实际 收入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 距,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真题体验 -5-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和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掌握和认识,主要考查阅读

5、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 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 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如果能够联系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 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 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 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迁移类似的 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真题体验 -6-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3.(2016课标全国,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 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 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

6、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 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19世纪上半期,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及工业革命中煤炭的大量 使用,工厂集中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影响了人口寿命,导致1816年 以后人口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得到大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 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上升,故D项 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

7、题体验 -7-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近代以来,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一 味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 急剧破坏,环境日趋恶化,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 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以史为鉴, 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对诸多现象的历史反思是高考的重要命 题角度。 真题体验 -8-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4.(2014课标全国,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 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 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 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

8、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题干信息“纺车”“手织机”“多半闲置”“19世纪初”,可知英 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结 论,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 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明家庭手工业不复存 在,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9-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考向三 工业革命的扩展 5.(2016课标全国,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 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

9、的轨距是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铁路有多种轨距”反映了美国南北方铁路的轨距不统一,说明南 北方经济联系不够密切,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铁路有多种轨距,并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 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 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 有统一,故 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

10、闭 A 真题体验 -10-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6.(2015课标全国,33)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图表,可知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 例虽然下降,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 而衰与图表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 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 生产中所占

11、比例上升,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 图表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但与图表内容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11- 命题特点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分析数据统计表格,关键是找出表格中的变化。第一步 要先看表格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再接着看主要项目,最后看表格中 的发展变化。本题中表格内容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 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主要项目是时间和比例,变化是随着时 间推移比例减少,但减少不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真题体验 -12- 一、蒸汽的力量 1.工业革命 (1)

12、根源条件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手工工场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巧思妙记工业革命的条件 真题体验 -13- (2)概况 棉纺织业: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的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近代机 器大工业的诞生,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动力方面: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交通方面:以蒸汽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3)影响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科学教

13、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易错易混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 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工业取 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真题体验 -14- 2.打造“世界工厂” (1)条件 前提: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政策 真题体验 -15- (2)表现 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逐步 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历史条件 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联结纽带: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

14、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 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 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真题体验 -16-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气时代的来临 (1)条件 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金:大量积累的资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中心:美国和德国是发源地和中心。 开始: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发展: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钨丝

15、灯泡,改进电话。 真题体验 -17- (3)影响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开辟了“电气时代”。 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新兴产业的兴起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 条件。 垄断组织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真题体验 -18- 2.瓜分世界的狂潮 (1)背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 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 (2)目的: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3)概况: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 俄的强大竞争对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4)美国 提出“门罗主义”,成立“泛

16、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控制 拉丁美洲。 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真题体验 -19- 3.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内容: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 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真题体验 -20- (4)影响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促进了各地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

17、广泛交流。 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导致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 杂。 真题体验 -21- 概念阐释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世界市场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建立起来的各国市场 的总和。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资 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市场。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 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 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 大地区沦为西方

18、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真题体验 -22- 主题一主题二 改变世界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 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 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 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 革命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这也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的 脚步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何飞鹏等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真题体验 -23- 主题一主题二 【读史攻略】 真题体验 -24-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

19、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 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 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 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 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 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 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 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真题体验 -25- 主题一主题二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 导致了

20、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 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 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 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真题体验 -26-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1.(2018湖南怀化期末,5)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 益,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 谷物的价格水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甚 至出现了“反谷物法同盟”。这一变化主要

21、说明( ) A.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B.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C.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政府不再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而不是谷物价格,故A 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对谷物法的反对并结合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 的开展,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土地贵族逐渐没落,故B项正确;材 料强调的重点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而不是谷物的供求关系,故C项错 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27- 主题一主题二 世界联为一个整体世界联为一个整体

2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 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不 同的观点: “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 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 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世界说”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 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 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真题体验 -28- 主题一主题二 【史观新解】 材料中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 不同的观点。“欧洲说”:欧洲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

23、作用。“世界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 作用。广大亚非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资金和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工业革命后为欧洲提供了市 场和原料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不断繁荣。 真题体验 -29-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 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 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 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

24、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 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 经济的发展。 真题体验 -30-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2.(2018山东、安徽名校10月大联考,19)在18001870年,按当年 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 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 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变 C.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D.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18001870年,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推动了

25、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状况,与世界政治 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此时尚未进入电气时代,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 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31- 一、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 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 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 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 上的

26、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 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 特殊人群的救助问题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 的过度消耗,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真题体验 -32- 对点训练 3.(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9)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 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 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 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英国实

27、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 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 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 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故A项正 确;B项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C项“迅速普及”与材料“蓝袜 这个词能使用下去”不符,故错误;英国早在16、17世纪就进行了国教改 革,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33- 二、从多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

28、 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 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 拉国家和地区的残酷剥削和掠夺,这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 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 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突破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 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真题体验 -34- 对点训练 4.(2018广西钦州一模,33)1884年10月13日,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 的经线被世界公认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

29、从此诞 生。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 放调时信息。这一过程伴随着( ) A.世界市场的出现B.工业文明的拓展 C.殖民扩张的进行 D.生活方式的变迁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出现的时间是在新航路开辟之时,即16世纪 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1884年10月13 日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从此诞生”到“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 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得出工业文明的拓展 和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时间的调整由局部走向世 界更多强调的是积极影响,而殖民扩张的进行属于贬义的表述,

30、故C项错 误;题目中反映的只是时间观念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35- 【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近)现代欧洲的面貌。工 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肩的活力,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 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 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 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总之,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意味着生活 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体系之中,触目可见的是最雄厚的资本、 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 美查尔斯布鲁尼格等现代欧洲史(卷四) 阅读材料,概述工业革命是怎样改

31、变近代欧洲面貌的。 真题体验 -36- 参考答案:创造出巨大生产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促进社 会转型);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破坏自然环境;对外侵略扩张,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主宰。 (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根据材料“工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肩的活力”得出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没落, 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得出促 进社会转型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 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得出促进了城市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根据材料“触

32、目可见的是 最雄厚的资本、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得出促使欧洲 的殖民扩张和侵略。 真题体验 -37- 情怀链接工业革命对西方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 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国内一切资本主义之前的小生产 方式。 (2)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 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 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 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 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 立阶级。 真题体验 -38-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 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 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