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8203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df(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标题微软雅黑主标题微软雅黑6060号加粗号加粗 演讲人: 目目 录录 CONTENTSCONTENTS 研究背景 未来展望 基本概念 实际应用 试验方法 第第4 4部分部分 选修部分选修部分 专题专题24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73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考点74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600分基础 考点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其变法的理论武器 军事: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诸侯兼并统一战争频繁 教育:私学兴起 借鉴: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为其提供经验 客观: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变法 统治者支持:秦孝公的支持 01 01 背景背景 政治:

2、废分封,行县制;连坐法 经济: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 想控制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 小家庭政策 02 02 内容内容 奖励耕织(砖画) 商鞅铜方升 核心内容是“农战”与“法治”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 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03 03 特点特点 秦兵马俑将军俑秦兵马俑跪射俑秦兵马俑御手俑 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 运动(使秦国由奴隶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 04 04 性质性质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 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对秦国以至

3、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 了重要作用 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对后世也 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05 05 结果结果 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 兴地主阶级要求(根本原因) 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大无畏 的精神 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深入人心 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 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06 06 成功的原因成功的原因 积极影响积极影响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 级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发展了封建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 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经

4、 济) 壮大了军事力量(军事)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07 07 评价评价(“(“商鞅虽死商鞅虽死, ,变法犹存变法犹存”)”) 消极影响消极影响 轻罪重罚,轻视教化 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暴政 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 发展 改革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与时 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 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与反对,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 但是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应重视选拔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 改革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强化依法治国 改革应

5、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08 08 启示(借鉴)启示(借鉴) n 考法2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拓跋珪的封建化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北魏统治面临社会危机 由于制度欠缺(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 断发生 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并主持前期改革 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01 01 背景背景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设立三长制 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 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 姓、通婚姻、改籍贯、 行汉制、崇儒学。 02 02

6、 内容内容 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 上层建筑方面,比较全面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 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 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03 03 特点特点 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 化趋势 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 个良好的前提 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的 改革 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改革能从实际出发, 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使得改革 可以顺利推进 04 04 成功的原因成功的原因 07 07 认识认识 06 06 性质性质 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 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

7、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 奠定了基础 自上而下地改变北魏社会 面貌的封建化改革 05 05 影响影响 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 来了鲜活的元素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 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 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n考法考法3 3 王王安石变法安石变法 01 01 背景背景02 02 目的目的 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各种矛 盾十分尖锐 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 积贫积弱的局面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 尖锐 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 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

8、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 序 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免(募)役法;市易法;均输 法 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器监;保马 法;将兵法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03 03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王安石王安石 对王安石变法的分析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 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 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 有利于社会进步 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 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 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 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02 02 评价评价 01 01 性质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 有制的前提下,对生 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是

9、社会改良性质的改 革(地主阶级针对危 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 的改革运动)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 益 指导思想有误(偏重理财、违背 经济规律) 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 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宋神宗后期的动摇,使变法失去 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根本原 因) 03 03 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 以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 04 04 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 商人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 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 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

10、大商人 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 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 题 05 05 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针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针 对的社会问题对的社会问题 考试内容 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 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联系实 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核士 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遵循原则:择优录取 06 06 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 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 n考法4 戊戌变法 (1)(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严重; 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

11、存的民族意识觉醒 (2)(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4)思想: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思想: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5)(5)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建立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建立 (6)(6)重要条件:光绪帝的支持;康、梁的个人努力重要条件:光绪帝的支持;康、梁的个人努力 (7)(7)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的潮流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

12、是当时的潮流 01 01 条件条件 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02 02 目的目的 (1)著书立说 (2)上书 (3)组织团体 (4)建立学堂 (5)创办报刊 (6)讲学 03 03 资产阶级维新派前期的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前期的实践 活动活动 n戊戌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准其自谋生计。 评价: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 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 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方面 中央设立两局(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

13、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评价:有利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 作和发明。评价: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方面 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舰船,扩建海军。评价:有利 于增强国防力量 n戊戌变法的认识 影响影响 (1)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历史意义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 历史发展趋势;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14、启蒙 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只是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 (5)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中 国的侵略,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 慈 禧 太 后 光 绪 皇 帝 认识认识( (教训教训)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 良道路走不通 认识中国近代化认识中国近代化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 (洋为中用洋为中用) ) (1)近代中

15、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维新变法(君主立 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2)向西方学习程度不断加深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3)西方近代化道路过程 思想文化(精神)经济(器物)政治(制度) n戊戌变法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中国各阶级对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器 物”(洋务运动)到“制度”(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和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 动)的渐进过程 n 考法5 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改革(选修内容命题的 基本模式之一) 中国古代改革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近代改革中国近代改革 中国现代改革中国现代改革 例题例题1 1 课标全国201645 (15(15分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

16、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 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 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 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 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 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 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 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 等级。”

17、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 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 9分)分) (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 6分分) 答案:答案: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 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9分) (2)加强皇室地位

18、;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 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6分) 例题例题1 1 课标全国201745 历史历史选修选修1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15分)分) 材料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 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 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 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 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

19、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 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 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 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 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 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 点。(8分) (2)根据材料

20、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 义。(7分) 【答案】【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 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 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考点74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n 考法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 的资本主义改革 n 考法2 明治维新 (1)经济: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和统治危机 (3)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 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 (4)军事:

21、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 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01 01 背景背景 n 考法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推动近代化的资本主义改革 (1)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 皇专制政权 (2)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 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 望 02 02 目的目的 农奴的贫困生活 富裕的农奴主家庭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 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 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01 01 改革开始改革开始 n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 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 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 社

22、02 02 改革内容改革内容 亚 历 山 大 二 世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解放”后农民的生活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是封建地主阶级实行的一次自上而 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 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 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 由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 转折点 01 01 进步性进步性 不彻底性 掠夺性 欺骗性 02 02 局限性局限性 残败的俄国农村 n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幕府统治危机 政治 经济 外交 外患 幕府的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矛 盾 改革条件成熟 01 01 明治维新的背景明治维新的背景 n考法

23、4 明治维新的背景 日本的封建等级示意图 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 化的独立国家(资本主义国 家) 02 02 明治维新的目的明治维新的目的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形势 政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经济:改革币制;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 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殖产兴业”(核心) 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包括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进行 教育改革、生活习俗西化等 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 校 法制: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 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n 明治维新的内容 日本第一列火车机车 日本最早

24、的民营的采用蒸汽动力的 机器纺织厂 内部条件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 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 措施。 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 环境 01 01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n 明治维新成功原因、影响、性质与评价 积极影响:推动日本近代化 进程,促使日本走向世界 消极影响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 略国家的人民和日本人民带 来了极大的灾难 02 02 明治维新的影响明治维新的影响 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 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积极性: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转 折点,是日本走

25、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 路的标志 局限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 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 03 03 明治维新的性质与评价明治维新的性质与评价 日军侵入朝鲜江华岛 易混1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 因比较 600600分易混分易混 概念概念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领导 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 分大名支持,力量强大 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没有发动群 众,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思想 文化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新思想、新 文化,西方学说普及较早 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 新鲜事物 改革 途径 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成立明

26、治新政 府,再自上而下改革,阻力较小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实行自上而下 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改革 措施 全面系统,既体现发展资本主义、实 行民主宪政,又充分考虑日本具体国 情 缺少民主宪政精神;措施操之过急,加上地 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 成一纸空文 易混2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相 同 背景19世纪中叶,在西方深入开展工业革命这一背景下,两国均出现统治危机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开始了近代化,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侵略扩 张道路 不 同 原因

27、英美殖民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领导天皇名义下的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领导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领导 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沙皇统治下的贵族地主利益 任务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现近代化废除农奴制 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经济上,土地改 革、殖产兴业; 文化上,文明开化、教育改革;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新式军队; 法制上,1889年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 君主立宪制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 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时获得一块份地, 但需要赎买; 组织上,仍受到村社制度束缚 700700分综合分综合 考法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 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敬请期待下一专题!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