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0226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时期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内容列强侵华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成为侵华的主力。日本侵华步伐不断加快,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七七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主革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终

2、仍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创建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领导了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主旨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不断探索的历史考纲清单(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

3、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革命运动。(6)国共政权的对峙: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7)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8)解放战争: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背景:18世纪中后

4、期,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2)时间:18401842年。(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1843年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概念辨析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

5、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4)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

6、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经过时间:18941895年。主要战役: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决定性战役;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在战后保船避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最终导致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项目内容影响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对华资本输出

7、加剧;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传播,向西方学习进入学制度阶段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资本输出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精微点拨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等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

8、日军。(3)影响: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经过: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发动战争。1901年9月签订了辛丑条约。(2)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项目内容影响赔款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外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军事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政治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归纳概括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考点一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前夕中

9、英社会对比英国中国政治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封建专制,腐败;主权独立经济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外贸出超科技近代科学;军事强大科技、军事落后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思想专制;盲目自大,愚昧无知军事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贸易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综合国力世界强国日趋衰落2.辩证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冲击(1)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文化上:

10、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侵蚀,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给中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政治上:通商口岸的开辟,使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开始学习西方,积极探索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3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

11、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学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1论从史出: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社会转型

12、史料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结论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位的。它促使中国向近代文明转型,

13、使中国社会内部发生深刻的变化。2史由证来: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是一致的吗?史料西方人在封建主义中国筑成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由此也打开了若干窗口,使中国人得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先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如容闳、洪仁玕、王韬、康有为等,正是首先从香港和租界里获得传统以外世界的第一个直观印象。由直观而生羡慕,由羡慕而生比较,由比较而生追求,而后才有改革的思潮和实践。香港和租界里的资本主义,曾给封建制度下的众生以观摩、诱发。与憎恶夷场的情感一样,这也是事实。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论证答案并不一致。主观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14、结果虽然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激发了中国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生活世俗化等缓慢起步。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及影响1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

15、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2.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华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情绪,同时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了调整,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2)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日渐激烈,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使中国的民族运动走向高涨。(3)中国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例题(2015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

16、,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成。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

17、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审题规范材料主旨解读技巧解读信息材料一:威海之战的态势及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材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注意根据句号划分层次,分类归纳战争态势及战败原因“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敌攻我守(被动挨打)“先攻登州,陷荣成。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

18、”“无何北台陷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陆交织(局处海嵎)“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北洋舰队避战不出“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军士露刃挟汝昌”将士贪生怕死“诸洋员请姑许乞降”洋员鼓动投降“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主帅指挥不力解读材料主旨解读技巧解读信息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造成的危害一是注意省略号前后的变化,二是省略号后的语句中“而”“于是”等连接词的使用“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复乖于应付”“中国乃不国矣”大大

19、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

20、第(2)问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第(3)问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考点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西方侵略与中国反侵略的时间定位1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四方面灾难(1)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赔款掠夺了大量中国人民的财富,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3)开埠通商,导致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和资本投资场所,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攫取中国

21、的司法、关税、人民反抗压迫与侵略等主权,导致中国人民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下降。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1)斗争阶层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斗争,如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3)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4)大多以失败告终。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2017年选择题T6,鸦片战争失败原因2016年选择题T9,英日在华贸易地位的变化2015年非选择题T22,甲午战争2014年选择题T5,鸦片战争时道光帝谕旨1命题点:晚清官员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

22、观点(2017江苏卷,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答案D解析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官员掩盖社会阶级矛盾(“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欺压良善”、自骄自大(官犹诩诩自得自命为能员)。D选项“吏治败坏”可涵盖这些意思,为正确选项。材料所述的“贫富不均”“莠民作乱”现象是官员所掩盖现实,立意在于说明官员腐败而不是揭示战争失败的原因。“民性懦

23、弱”是官员粉饰太平、掩盖百姓“闹事”的理由,这都是耆英用以说明吏治败坏的论据,而不是战败的论点。故A、B 、C项都为错误选项。2命题点:外贸数据反映的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2016江苏单科,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

24、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然是世界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较低,故D项错误。3命题点:道光的上谕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2014江苏单科,5)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依

25、据“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可知,该条约还未签订,因此C项错误。由谕旨中道光帝准许厦门、宁波、上海等地贸易,说明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依据“香港仍坚持赏借”,可知道光帝的天朝上国思想浓重,但并不坚持捍卫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D项错误。1命题点:鸦片战争对清朝中央政府权威的影响(2017江阴一中高考押题卷,29)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答案

26、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2命题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2018南京高三单科质检,6)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奕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但奕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去掉“通商”二字。这表明()A公使进京有碍清廷内政B对外通商尚未达成共识C筹

27、备洋务引发朝野纷争D国际交往理念亟需改变答案D解析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是清王朝外交近代化的一种表现和进步,并非有碍清廷内政,故A项错误;晚清政府在此时与西方通商已成为一种必然和被迫的选择,并非没有在对外通商方面达成共识,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晚清政府在此时依旧将与西方的交往限定在“通商”这一狭隘的领域,其最高统治者尚不具备综合的国际交往的理念,故D项正确。3命题点: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与社会变革(2017无锡三模,29)甲午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

28、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A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C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D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许多中国人”,并非全民的一种共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许多国人反思传统,学习西方,故D项正确。4命题点:史料记载的北洋水师覆灭(2018常州一模,22)史料载:“旅顺陷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

29、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史料认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是()A巨炮轰击 B部下掣肘C隐匿不战 D敌强我弱答案B解析“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A项是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据“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可知,部下掣肘,贻误战机,是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C项是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敌强我弱客观存在,但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盐城市高三三模考试)“鸦片战争前,清

30、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政府没有彻底放弃,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清政府外交衙门的建立是被动的,故C项错误;从总

31、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名称上看,衙门体现了封建性,总理各国事务体现了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正确。2(2018南通1月模拟)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政府()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香港岛并非通商口岸,A项错误;“闽、浙沿海暂准通商”表明清朝不再坚持传统的朝贡贸易,B项错误;“烟价在广州已付”表明南京条约赔款是以赔偿英国鸦片损失的形式实现的,清政府只是拒绝军费和商欠的赔偿,C项错

32、误;“平行礼可以通融”表明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D项正确。3(2017徐州、连云港、宿迁5月模拟)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答案B解析“(清政府的代表们)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表明清政府并未致力维护国家主权,A项错误;“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

33、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表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项正确;C、D两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2017江苏苏锡常镇5月调研)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

34、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B项正确。5(2017江苏联盟大联考高三2月联考,6)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乘火打劫,侵占中

35、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B项正确;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6(2018苏州一模,27)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行、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答案B解析清廷希望以关税代替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而非把关税作为谈判筹码,故A项错误;用关税代替外国公使驻京、内地游历等,是为了保持华人与洋人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传统的华

36、夷之防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立国”,故C项错误;清廷希望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人的让步,这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国家的经济主权,故D项错误。7(2017南通四模,28)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B洋务派任人唯亲C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D舰队数量的过多答案C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军队贪污腐败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洋务派用人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舰队指挥体系分散,各舰队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而日军舰队指挥体系更简单、协调,因此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由于军队指挥体系的落后,故C项正确;舰队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37、作战,而不是战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8(2018连云港一模,13)某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它的主要影响是()A扰乱了地方的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答案C解析根据“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是马关条约规定的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决定,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不是主要的,故A项错误;这种行为对清政府的财政没有直接影响,故B项错误;由于允许外国办厂,具有特权,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阻碍作用,故C项正确;

38、此规定对中国商品的出口没有限制,故D项错误。9(2017江苏省高考模拟考试三)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 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上海到重庆的长江巡逻”,结合所学,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故C项正确,故A、B、D项错误。10(2018淮安一模,10)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下层民

39、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答案C解析“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不能上传,不是反映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信息,故B项错误;“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清政府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1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

40、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答案B解析“改年号为永清”说明还是旧式政权,故A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可知是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被割让,台湾人民采取的特殊措施,故B项正确。12(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二次调研)各路义军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壮举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八国联军侵华时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时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失台”“让台”,其中的“台”是指“台湾”,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1894年的马关条约中有一条: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与

41、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时签订了辛丑条约,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美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提出“门户开放”,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3(2018扬州模拟)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答案B解析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故A项错误;由题干“侵略军以未按职分

42、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处斩清政府官员”等信息可知清政府正逐步成为洋人的朝廷,故B项正确;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4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答案D解析“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说明考试不是武力方式,故A项错误;“文武各等考试”是中国原有的,不是外部侵略,故B项错误;扩大到“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说明没有针对凶手惩凶,故C项错误;对象扩大到“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

43、”的所有中国人,方式上延伸到“文武各等考试”,反映了西方列强的意图是采取多种措施使中国人不敢反帝,故D项正确。15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遣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答案B解析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开始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学习美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美国以庚子赔款资助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生,故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只是中美两国,没有涉及美国和其他

44、列强的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人赴美留学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2017扬州高三期末,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8月1日,光绪帝发布诏书对日宣战。同日,明治帝亦下诏书对清朝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

45、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宗泽亚清日战争材料二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