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0267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专题综合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综合训练(十)一、选择题1(2017徐州二模)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经济危机是主要原因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终会导致消费市场出现问题A BC D答案C解析从“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可知美国贫富差距大,体现出美国政府没有注重社会公平问题,故正确;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故经济危机与材

2、料时间不符,故错误;材料中“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可知美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正确;从材料可知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低,必然会限制社会购买力,影响消费市场,故正确;故选择C项。2(2017江苏省姜堰中学高考冲刺二,34)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 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答案C解析“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3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A遵守公平经营规章 B大力兴办公共工程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 D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答案A解析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故A项正确;兴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故D项错误。4(2017溧阳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这些政策旨在()A掠夺高收入阶层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答案D解析国家进行福利制度的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其目的并不是掠夺高收入阶层,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会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提高,故B项错误;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福利国家的实质,而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相当于“一张安全网和一个梯子,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此处福利国家即提供了一个梯子,一

5、个向上进阶的可能,故D项正确。5(2018常州联考,35)一位传记作家说,撒切尔夫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改变了英国政坛和社会“以谈论金钱和经济效益为耻”的过时做派,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他所说的“新”主要表现为()A统制经济体 B福利主义政策C减少国家干预 D社会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撒切尔夫人1979年上台,根据材料中“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因此不是实行统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明政府减少福利开支,不是推行福利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不是完全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6

6、(2017苏州二模,35)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简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占全部就业比% 占全部投资比%意大利 24.7 25.4 47.1英国11.18.120联邦德国1210.512.7法国13.510.530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的信息,不能说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故A项错误;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本国投资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国家干预经济

7、的政策仍在推行,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欧洲各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变化情况,故C项错误;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本国投资中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说明政府干预有限,自由主义政策仍在发挥作用,故D项错误。7(2017徐州期末)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美国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彻底克服通货膨胀,保持美元坚挺地位B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几乎为零C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出现新经济增长点D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了财政赤字答案C解析“新经济”并不能彻底克服通货膨胀,故A项错误;“新经济”的特征是低失业率,不是零失业率,故B项错误

8、;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故C项正确;“新经济”不能缩小贫富差距,不能避免财政赤字,故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答案A解析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

9、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村方面是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9租让制理论是列宁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列宁说:“租让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和统一。”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C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A解析租让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其目的是适应苏俄当时小生产者为主体的生产力水平的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经济,促进苏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10(2017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冲刺一,29)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

10、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B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C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D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是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故A项错误;“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表明农民可以自主决定生产、减少税收和工业品支出,体现了维护农民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化积累资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村阶级分化,故D项错误。11(2018南通一模,35)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

11、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故A项错误;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6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和苏联的经济交往,不能反映出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调整,故C项错误;苏联购买了美国的先进机器设备,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2(2018邳州月考)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

12、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A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B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C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D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已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并切实采取一些措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他认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众的利益紧密相连,并会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财富的公正分配,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A、C、D三项与材料信息和史实不符。二、非选择题13(2018南通一模)20世纪的美国,经过一系列改良

13、逐渐完成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罗斯福选集材料三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

14、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1982财年1983财年1984财年1.医疗保险、社会保险3.54.85.92.医疗补助、住房补贴11.21.73.其他项目21.829.735.3(资料来源: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邦主义)以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为视角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手段,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经济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答案(1)手段:地

15、方政府具体干预;民间互助合作。实质: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仍是自由放任政策。(2)问题: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生产;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3)调整: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背景:经济“滞胀”现象严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智慧:政府要适时、适当地干预经济;政府解决人民福利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概括;第二小问,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更公平地分

16、配产品和财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表格数据可概括出美国自1982财年起逐年削减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医疗补助、住房补贴及其他项目的财政支出,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的原因分析;第三小问,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

17、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苏联留下什么?苏联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漫画)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答案(1)积极作用: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他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的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