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0720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恩格斯逝世后不久,在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系统地提出修正主义理论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伯恩斯坦。1899年,伯恩斯坦把他的思想系统化,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的验证”。伯恩斯坦论证说,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与工人阶级经济状况不断提高的事实相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崩溃的理论,已为资本主义正处在发展和壮大过程的事实所否定;而资本主义造成的新的中间阶层的发展,使社会结构复杂化了,这又与社会将两极分化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假定相反。因此,社

2、会和经济过程本身包含了缓和阶级对立的趋势。他说,实际上丝毫看不到有出现革命形势或者资产阶级社会即将崩溃的迹象。坚持革命意识形态是错误的,它会使党和本来可以争取成为进行社会和政治改革斗争中的同盟者的资产阶级及农民阶层疏远。因此他要求改变党的性质。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6分)解析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是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工人阶级经济状况的改善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从表面上看,该思潮是合理的,但它从本质上否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

3、对立,因此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把修正主义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和评价,是解答本题的基本立足点。参考答案(1)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社会矛盾缓和;合法斗争成为工人斗争的主要形式。内容:政治上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斗争方式上主张合法斗争;政党建设上主张改变党的性质。(2)评价: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宣扬阶级调和的理论,否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根本对立,其在本质上是反对社会主义的。2.导学号02464084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4、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讲话名称发表日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月(1)根据材

5、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

6、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6年1月103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黄炎培作为民盟9名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参加了施政纲领组的讨论。他主张将施政纲领称为和平建国纲领,并批驳了国民党有人把政协会议说成“分赃会议”的谬论。政协会议后,黄炎培往来沪宁间,协助国共两党南京和谈,维护政协五项协议,抵制国民党一党召集非法国民大会。1948年,黄炎培亦被列入国民党的黑名单。年底,中共中央邀请他赴解放区共筹新政协会议。1949年6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

7、出席新政协筹备会,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的主要政治活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黄炎培的政治活动。(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46年1月103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协助国共两党南京和谈,维护政协五项协议,抵制国民党一党召集非法国民大会”“出席新政协筹备会”等内容,得出出席旧政协,协助国共两党和谈,拒绝参加非法国民大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协。第(2)问,根据他的活动一一叙述即可,由参加政协可知他反对独裁,致力于

8、国共两党和谈,可知其追求国家和平的爱国之情,参加新政协既可为新中国贡献力量,也为其他民主人士作榜样,有利于团结民主党派等。参考答案(1)活动:出席旧政协;协助国共两党和谈;拒绝参加非法国民大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协。(2)评述:反对独裁;积极参与谋求国家和平的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参与新政协,对民主人士起了号召作用;献计献策,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周密策划,统一部署,调运和集中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于1949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

9、,各地市场趋向稳定。摘编自朱永红六十年国事纪要材料二195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

10、。(6分)解析回答第(1)问时,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说明陈云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回答第(2)问时,要从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的背景出发,分析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明确其观点是针对当时经济建设领域已经出现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参考答案(1)形势:百废待兴;市场混乱(投机倒把;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贡献: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安定民心;巩固政权;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价值:尝试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因: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出现“左”倾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

11、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 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 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12、。(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不良后果的原因。(9分)参考答案(1)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2)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6.导学号0246408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件事(指苏联解体)与其说取决于各个共和国本身,还不如说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俄罗斯领导瓦解苏联的路线,曾与苏共内部顽固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两个阵营尽管看来好像思想立场对立,(实际上)都串通一起来打倒戈尔巴乔夫。那些在八月份

13、似乎是为了保留联盟而支持叛乱分子的党内权贵们,这一次却也投了搞垮联盟的赞成票!戈尔巴乔夫材料二西方称为“俄罗斯民主之父”的戈尔巴乔夫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被绝大部分俄民众视为导致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在1996年总统大选上,戈尔巴乔夫仅获得0.51%的选票。但到2011年时全俄舆论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以平和态度对待戈尔巴乔夫的民众的比例由此前的25%上升到了47%。有人说,从个人的历史角色来看,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叶利钦应该比戈尔巴乔夫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保住联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如

14、果不是俄罗斯先独立,苏联是不会解体的。”(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上的责任。(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应怎样理解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责任的不同评价。(12分)解析回答第(1)问时,首先要明确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而叶利钦的行为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回答第(2)问时,要把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结合起来,分析说明西方与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不同态度。参考答案(1)责任: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叶利钦则是苏联解体的主要推手。(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改革使强大的苏联解体,这种结局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故西方对其评价较高;苏联解体后初期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与生活水平的持续下降,导致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普遍倾向负面;随着俄罗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也就逐步趋于理性和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