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1559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六) 民国前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实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C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解析:选C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决定了当时他们认为这个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都是没有完全体现民主共和的,突出其对民主共和的追求,故C项正确。2(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下图为天津档案馆收藏的1919年6月的天津商界宣传海报。该海报体现的是()A官僚资本膨胀B反对进口洋货C提倡国货运动 D保护民族企业解析

2、:选C从海报时间1919年6月和海报内容“抵制日货”可知,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国人提倡国货运动,故C项正确;A、B、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3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解析:选C中共二大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性质,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从中共二大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要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其结果是推动了国共合作,建立

3、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故D项错误。4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A国民党内部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C北伐战争没有遭到西方列强干涉D国共两党合作增强了革命力量解析:选B北伐属于民众广泛参与的国民革命,国民党内部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以及国共合作仅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A、D两项错误;国民革命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即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中西方列强进行了武装干涉,故C项错误。5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

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B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当时正处于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6(2018梧州摸底)下表是1894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由此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中国产业资本估计年份资本额(万元)比重(%)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1894年722.52 796.63 519.120.5379.461001

5、913年15 498.714 887.530 386.251.0148.991001920年42 987.427 097.870 079.261.3438.66100A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B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C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经济D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解析:选D18941920年处于清末民初,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941920年国家资本所占比重在下降,但资本总额却在增加,故B项错误;民国政府是在1912年才建立,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94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的总量在增加,说明我国近代工业化的力量

6、不断增强,故D项正确。7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革命逐步转型C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可见中国社会比过去又有了一些进步,由“19121919年”可知是中国民国时期,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8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强调借鉴欧美政治制度 B纯粹学习欧美民主

7、思想C批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知其想仿造欧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民本主义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对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是肯定的,认为其就是民权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只谈到了民权的问题,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论述,故D项错误。9孙中山在1924年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A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B提倡实业实现平均大同的理想C倡导国共合作实现社会主义D实业是实现富强的不二选择解析:选A提倡实业实现共同

8、富裕与材料中“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同享安乐之幸福”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不等于实现平均,故B项错误;孙中山在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而非社会主义,且材料中“志在提倡实业”未涉及国共合作,故C项错误;孙中山主张通过三民主义实现富强,故D项错误。10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解析:选A由材料

9、“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可知其强调民主制度与科学思想相结合,故A项正确。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解析:选C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未占据思想界的主流,故A项错误;题目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并未说明西学的发展态势减弱,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目中仅提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未提到其他思想,故D项错误。12同盟会

10、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意在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说明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故答案是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生主义难以实现,也没有体现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

11、重要,排除A、B两项;材料中虽提到“平均地权”,但这不等于说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曾致信康有为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履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并劝康有为“息影林泉,自娱晚景”。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洲。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1906年冬,他又致信康有为:“革命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彼播种于此间,而蔓延于内地,真腹心之大患,万不能轻视者也。与革命党死战,乃是第一义。”至此,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如何看待这一次转变,梁启超自述说

12、:“启超既曰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持论稍变矣。” 摘编自邱丹丹梁启超思想的内在理路及成因材料二吾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立法命意至为深远。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额手曰:专制之恶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拿破仑一世出,而共和颠覆;拿破仑三世出,而帝政再兴。则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

13、国情大相吻合。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内阁制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故以总理时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却称赞内阁制:“ 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在孙中山看来,如果由他做总统最好实行总统制,因为他是革命领袖;如果由袁世凯做总统,最好采用内阁制度,因为袁是枭雄。不仅孙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宠惠等同盟会高级干部也有这样的意图。 据民立报(1913年1月10日)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的变化情况,并简要分析其第二次转变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

14、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的原因,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履行共和政体”“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并结合梁启超的阶级属性得出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了从君主立宪到排满共和,再回归到改良立宪;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游历日本和美洲的经历引起其个人思想的转变,根据材料一“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得出受其老师康有为极力反对革命共和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革命党人的暴动及暗杀行为产

15、生不满。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前两个省略号分层,逐层概括分析其原因;第二小问,先叙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发展状况,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答案:(1)情况:从改良立宪(或君主立宪)到革命共和(或排满共和),再回归到改良立宪。 原因:受其老师康有为极力反对革命共和的影响;对革命党人的暴动及暗杀行为产生不满;游历日本和美洲的经历引起个人思想的转变。(2)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总统权力过大易形成专制;吸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法国的前车之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的幻想;多数同盟会高级干部的支持。评述:近代中国的宪

16、政道路以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为起点;通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进步人士的宣传和实践而逐步推进;走宪政道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近代中国宪政多为政治目的所左右,一些举措违背了民主的精神实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弱小,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注定不能成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上图、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要求:任选一个时期,明确提出观点,论述要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根据材料中

17、问题“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不难看出涉及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政治运动和思想的演变;中间轴为经济,辐射政治和经济,故得出结论:经济决定政治与文化(或经济的发展引起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改变)。示意图涉及了两段,第一阶段代表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是“迅速发展”下引起的变化,因此可以得出观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围绕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答案: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

18、。论证: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甲午战争的冲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救亡图存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示例二观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论证: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彻底反对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