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1596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阶段性检测)伦敦工人日报社论指出:中国的事情“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德国柏林苏占区电台称:“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引起了国际政界的极大注意。”这些新闻报道反映()A西欧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控制B部分外国媒体欢迎新中国的成立C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英国和德国都受到了苏联的影响解析:选B“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召开于1949年,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的事情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引起了国际政界的极大注意”可知,英、苏等国媒体都对新中国的成立表示

2、了关注、肯定,故B项正确,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时,英国紧随美国与苏联进行“冷战”,故D项错误。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别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可知,人民政协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故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

3、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协的监督职能和人民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故A、D两项错误。3(2018吉林百校联考)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参加选举去。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解析:选C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不能

4、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4(2018皖南八校联考)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解析:选B从材料中1954年宪法制度的契机和雏形已经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可知1954年宪法沿袭了共同纲领的内容,故B项正确。5到1968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军、干、群“三结合”的领导机构,作为各级地方的临时权力机构。该机构()A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大倒退B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D有利于发挥民

5、主党派参政议政积极性解析:选A军、干、群“三结合”的领导机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的,是党政军三结合的一体化地方政权组织,违背了政治民主化的原则,故A项正确。6(2018石家庄二中模拟)至2011年,我国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这表明()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解析:选D材料体现出我国宪法等法律文件比较完善,未体现民众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也未体现法律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我国宪法等法律文件的完善,无关基层民主,故C项错误;材料中我国宪法等法律文件的完善

6、,使依法治国方略得到了有力保障,故D项正确。7(2018长春一模)下表是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解析:选A临时约法颁布时中国仍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

7、无法实现民主政治,共同纲领颁布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故A项正确;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不属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民主,与欧美民主有本质的区别,故D项错误。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解析

8、:选D该制度涉及少数民族管理问题,与行政区划无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该制度仅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得到实施,提高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施行”,该法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的保障,故D项正确。9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努力开始于()A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C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保护法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解析:选A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提出两岸

9、“三通”,故A项正确。10(2018海南八校联考)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解析:选D1984年,港澳尚未回归,故A项错误;1984年,“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中“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的角度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对港澳观礼团说”“都要大团结”可知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故D项正确。11“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

10、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这一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解析:选D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2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 000个,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3 000个,年平均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C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D对“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解析:选D根据材

11、料中的时间“从1992年到19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3年,周恩来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在总结十年来对台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共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包括: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台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管理。若台经济建设

12、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拨款补助。台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意见和台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国共双方要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当天,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根据中国网台湾百科相关资料改编材料二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

13、恐惧。据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等整理(1)材料一中“一纲四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用一句话指出周恩来归纳的“一纲四目”所产生的主要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公开“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现实背景。(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内意义。(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表明原则是一个中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纲四目”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国内背景看,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需要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国内外环境

14、,从国际背景看,中美建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可能。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邓小平创造性的战略构想,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成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答案:(1)原则:一个中国(或台湾与大陆必须统一)。影响: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供了思想条件(或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背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国内外环境。(2)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

15、提出的一项大胆、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或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成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也将促进台湾问题的成功解决。14(2018贵阳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东渐”给了近代先进分子接触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机遇。由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思考,是近代先进分子能够超越传统政治思想,实用的接受西方宪政思想最为重要

16、的思想资源。近代先进分子以自己理解和体悟的西方宪政思想和体制为借鉴,并结合自己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融合西方宪政思想的资源,为建立超越传统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世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老主题,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放弃的价值追求。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实用性地接受了西方的宪政体制,却无法使之与中国文化传统融会贯通,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根据材料并

17、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的宪政之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关于中国宪政之路的观点,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述,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要结合史实,逻辑清楚,观点明确。注意题目对中国史的限定。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提炼出一个观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曲折。评述这一观点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列举史实指出道路的曲折,可以从戊戌变法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方面说明;其次,指出为什么宪政道路在中国这么曲折,找出原因,可以从中国的国情、历史传统、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等方面分析;最后总结出制约宪政的因

18、素,即解决了哪些问题才能使宪政之路畅通。阅读材料我们还可以提出以下观点:近代中国对宪政的不懈追求,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进行评述;现代中国宪政梦的实现,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进行评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曲折。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证明这是场骗局,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

19、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在民众普遍缺乏民主精神的情况下,该宪法难以贯彻实施。中国近代立宪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并不在文化上。对宪政采用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宪政毕竟是舶来品,我们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民族救亡。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群众基础不一。分析制约宪政的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示例二:近代中国对宪政的不懈追求。1901年后,在民族

20、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并在世界民主宪政潮流的冲击下,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从内容看,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开始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和后来的临时约法提供了一些启示,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1911年,在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

21、时约法。这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该约法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伟大意义,开创了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最终为中国实现宪政理想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英美宪政的确立,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政治体制模式。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的不朽主题。示例三:现代中国宪政梦的实现。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颁布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推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国力增强,各种保障条件逐渐具备,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