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2088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四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018广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8月灾难的发生。当枪声在那个8月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这个大屠杀又转而刺激了激烈的新意识形态的产生,它甚至更强烈地强调世界范围内阶级、种族或民族国家的统一。17801914现代世界的诞生材料二“美苏争霸陷入僵持状态,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历史过程。1977年他说,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1985年进一步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1

2、987年进一步指出,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刘华秋国际风云录(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目的。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谈谈国际局势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二“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可概括出来;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根据国际局势来制定政策,只有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策。答案 (1)目的:帝国主

3、义列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影响:政治上给欧洲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经济上使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思想上由于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巨大的伤亡、破坏,使战后欧洲各国人民中普遍兴起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分赃不均和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导致欧洲一些国家极端民族主义复兴。(2)认识:总体上趋于缓和,可以争取长期的和平。关系:国际局势是一国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依据,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才能够制定正确成功的内外政策。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

4、双方达成以下内容:地中海方面: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

5、动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1943年二战的发展进程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影响,首先要归纳西西里岛的登陆这一军事行动,其次要回答其意义。(2)此题问目的,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打败法西斯,“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说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建立世界霸权。答案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北非战场转入反攻。影响: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加速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解体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大胜利。(2)目的:打垮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夺取部分殖民

6、地和战略要地,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建议用时:45分钟)1(2018吉林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所发生的战争显然从根上说是一种新形式的战争,即全面的战争。体现了工业化在军事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全面战争的性质。战争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更具破坏性的技术,战争组织不仅包括大规模的兵役征发,还包括政府通过强制规划和定量配给的方式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它还包括对媒体前所未有的控制,而且通过以煽动情绪为目的的强有力的宣传,激发起对国家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敌人深深的非理性的仇视。全面战争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军队和平民混淆起来,这种界限在先前的世界历史上常常限制了战争的破坏性。全

7、面战争,像任何主要的历史发展一样,都有着混合性的结果,改善了的政府经济政策通常采取了新的保护工人的政策,对劳动大军的军事动员常常会导致妇女地位的重大突破。组建技术研究机构的强大努力经常会对经济领域产生侧面的影响,如合成橡胶和其他新材料的发明。即使如此,全面战争造成的灾难仍然是引人注目的。那种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投入到军事行动中去的做法更能造成经济的崩溃。全面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产生了一种胜利者在战争结束的谈判中更缺乏弹性的倾向:曾经艰苦奋战的人们觉得很难宽厚地对待他们的敌人,寻求报复经常会引发新的紧张,这种紧张很快直接导致新的冲突。战争引发的情绪和混乱局面也会导致国内新的暴力行动。皮特 N斯特恩斯

8、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指出“全面战争”有哪些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一战后的史实,分析“全面战争”的影响。解析 (1)据材料从工业化、科技、战争的动员等方面归纳特点。(2)据材料从对社会矛盾、经济、战后矛盾等方面的影响归纳。答案 (1)特点:其出现体现了工业化对军事的影响;运用更具破坏性的技术;战争组织上的广泛性,如兵役征发、对经济活动和媒体的控制;全面战争是全民总动员。(2)影响:工人和妇女地位提高;战争期间研制的军事技术战后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战败国和绝大多数战胜国战后经济趋于崩溃或元气大伤;战后的巴黎和会严格削弱和限制战败国德国,埋下了二战的隐患;战争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9、,引发了革命。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2(2018太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由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由序言和正文3条组成。第一条,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来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三条是规定程序问题。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且

10、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摘编自高秋芬评析非战公约材料二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衙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所体现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对非战公约的评价。解析 (1)第一小问原则,根据材料一“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得出放弃了战争作为国家政策解决争端;根据材料一“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得出以和平

11、手段解决国家争端;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得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利;结合所学,它奠定了侵略战争作为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也成为日后国际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无舵之船无菜肴之餐桌”,约翰逊只看到了非战公约的局限性的一面。确实,非战公约“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但是,非战公约的签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答案 (1)原则: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和平解决国家争端。意义: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

12、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任答两点即可)(2)评析:约翰逊的评价有失偏颇。一方面,它确实看到了非战公约的局限:如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等;但他忽略了非战公约在限制国家战争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3(2018泉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国联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

13、者实行经济制裁。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为其常任理事国,美国未加入。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动。1933年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该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日本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4、,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成了一纸空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成立的原因,从外部看,主要是一战前缺少协调机制导致走向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战后人民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从建立者看,英、法要维护凡尔赛体系带来的既得利益,同时对社会主义的仇视。(2)材料中调查报告“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具有积极的一面;提出“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混淆了侵略与反侵略关系;提出“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实际上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结果来看,

15、“国联的调查报告书成了一纸空文”, 可知国联缺少强力机制,最终无法执行。答案 (1)原因:“一战”的教训;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保障战后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凡尔赛体系(英、法等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反苏、反共产国际。(2)评析:该报告书承认东北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具有积极的一面;要求中日两国同时撤军,混淆了侵略与反侵略关系;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实际上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报告书成了一纸空文,说明国联缺少强力机制,最终无法执行。4(2018西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

16、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1940年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充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时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 随后,蒋介石即命陈布雷以陈

17、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指示其“谢绝”, “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提覆绝为要”。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召见英、美大使时的二战形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影响。解析 (1)根据时间1940年1011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取得成功,法国等国家沦陷;英美对日加紧实施禁运政策;中国战场中日处于相持状态。(2)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时德国路线提覆绝为要”得出拒绝德国的拉拢;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打乱了德国的战略计划,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方面回答。答案 (1)

18、形势: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取得成功,法国等国家沦陷;英美对日加紧实施禁运政策;中国战场中日处于相持状态。(2)态度:拒绝德国的拉拢。影响:打乱了德国的战略计划;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5(2018濮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进一步扩大。1941年7月12日,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3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遣使访问苏联,苏、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同年8月,美、英之间经过协商,发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19、以后,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9月底至10月初,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谈判,签订了大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即秘密议定书,俗称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其中规定了美、英两国扩大对苏供应的具体内容。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扩大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美、英在二战期间合作的看法。解析 (1)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得出二战规模不断扩大;据材料“苏、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得出英国、美国、苏联等世界大国参与和合作;据材料“美、英之间经过协商,发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

20、的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以后,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得出大西洋宪章等国际性协定的推动;法西斯势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各国利益。(2)对苏、美、英在二战期间合作的看法可以从三国合作的原因、目的及影响方面回答。答案 (1)原因:二战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美国、苏联等世界大国参与和合作;法西斯势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各国利益;大西洋宪章等国际性协定的推动。(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看法: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上能够暂时达成妥协;三国合作时期达成的协定也为战后世界和平提供了理论基础;三国战略合作是推动和加速二战

21、胜利结束的重要因素。(言之成理即可)6(2018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

22、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解析 (1)根据材料“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得出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最主要的是自身的国家利益、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2)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积极作用可以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利益、对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的防止、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角度进行作答。消极作用可以从大国利用一票否决权阻碍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从而成为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的角度进行作答。答案 (1)原因: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坚持大国致的规定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2)评析:有利于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一些大国滥用否决权,阻碍了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