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2195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这一言论()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 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解析: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裂的德国”仅是乔治凯南的个人看法,不可能由个人看法导致两个德国的形成,故B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宣称“遏制共产主义”宣告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故C项错误;乔治凯南作为苏联大使馆参赞,其主张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影响着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故D项正确。答案:D

2、2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时间事件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解析:表中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美国的欧洲政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的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欧洲,是因为欧洲是美国对外

3、战略重心地区,故B项正确;表中反映的是美国把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不能体现“全方位”,故C项错误;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并没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故D项错误。答案:B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解析:根据材料分析,是美国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扶助为手段,政治控制为目的,对抗苏联,“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不属于客

4、观作用,故A项错误;奠定战后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马歇尔计划,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并不直接相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受到援助的是西欧,所以客观上推动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故D项正确。答案:D41947 年78 月,苏联为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帮助东欧经济发展,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史称“莫洛托夫计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的产生背景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B它割裂了世界市场,使世界经济呈现半球化C它主要目的是反击美国为首的“关贸总协定”D它一定程度防止了美国对东欧国家的

5、经济渗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后提出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材料中苏联加强与东欧国家的联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所以它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的产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的这个“莫洛托夫计划”割裂了世界市场,使全球化变为半球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7年10月“关贸总协定”签订,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苏联的上述做法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美国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二战后初期,西方盟国对在德国实行的“非工业化政策”进行反思,他们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德国在欧

6、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宰,而是反映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对许多国家来说,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其主要目的在于()A重建世界经济秩序B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C扶植德国对抗苏联D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解析:材料“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主张加强同德国的经济联系,西方盟国主要目的在于“冷战”的需要,故A项错误;此举有利于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结合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扶植德国对抗苏联,故C项正确;这一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

7、错误。答案:C61962年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信中说:“美国已公开走上了粗暴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在公海上自由航行的国际准则和采取反对古巴与苏联的侵略行动的道路无疑,我们也不能承认美国有控制那些对古巴加强自己防御能力至关重要的武器的权利我希望美国政府能谨慎从事,放弃你们正在采取的可能给世界和平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行动。”这段材料反映了()A当时美国已经侵略古巴与苏联B赫鲁晓夫认为古巴所拥有的武器是用于防御C苏联军事力量已经超过美国D在美苏争霸时期美国最终妥协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美国并没有侵略古巴与苏联,故A项错误;“对古巴加强自己防御能力至关重要的武器的权利”,说明赫鲁晓夫

8、认为古巴所拥有的武器(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是用于防御,故B项正确;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优势,苏联之所以在古巴部署导弹就是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地位,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是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苏联最终妥协,故D项错误。答案:B7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B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C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D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解析:根据“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可知美国与西欧、

9、日本仍然是合作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并强化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故B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但仍然是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尼克松的新亚洲政策仍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只是方式有所改变,不“发号施令”而已,故D项错误。答案:B8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解

10、析:材料中呈现的美国与法国的态度不同,并不意味着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1964年,此时欧洲走向联合,反映了两极格局下多极化的趋势,法国战后经济恢复,坚持独立外交政策以摆脱美国的影响,故B项正确;不是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缓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故C项错误;只是态度不一致,不等于决裂,故D项错误。答案:B9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

11、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它们的安全 C欲建立它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解析:材料内容未体现美苏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争夺,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结盟运动从反帝反殖到反霸,并未专指美国,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不结盟运动国家要求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苏推行霸权主义,因而20世纪60年代只针对西方国家的反帝反殖的斗争目标不适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因而调整为反霸权主义,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了斗争目标,故D项正确。答案:D10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

12、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解析:美苏“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故A项错误;材料中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B项正确;从1949年到1969年,苏联对外政策并未做出调整,故C项错误;从二战到1991年两极格局一直存在,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11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时间章程(宗旨)

13、1959年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1962年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1988年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1991年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解析: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东欧的经互会成员无一例外的采用的都是斯大林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这种体制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因为经互会的建立而有所扩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经互会在1962

14、年“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在1988年“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在1991年“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可以推知经互会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在逐渐弱化,故C项正确;“(经互会的发展演变)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12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B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

15、为出发点C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D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解析:该项“取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发点是中国、美国的国家利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说明三国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三国间关系相互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这并不表明他们忽视其他紧迫和严重的问题,也并非他们毫不考虑从全世界范围协调长期政策的使命。他们

16、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甚至在哈里杜鲁门领导下的美国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仍作为同盟国进行对德国的战争时,1945年杜鲁门就曾秘密地向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准备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华盛顿对于战争的存在没有任何多愁善感,这无非是一门生意,一门表面被温和地冠以“美国世纪”之名,实则是建立无可匹敌的美国统治地位的生意。材料三显然,伴随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11月决定不派苏联坦克开入东德,不断扩大的反政府起重机正在拆除勃兰登堡门前的一段柏林墙,听任象征分隔东西欧“铁幕”的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了。苏

17、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破产了。(1)由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2)两极格局以东欧剧变与苏联的解体而告终,美国看似是美苏争霸的胜利者,但历史证明美国也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是因为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经济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此外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欧洲是双方争夺的关键地区。(2)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是因为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18、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使得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此外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对美国形成牵制作用,对美国形成制约作用。答案:(1)说明:二战结束后,美国把苏联确定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美苏都把西欧作为其战后角逐的关键地区;二战过程中西欧主要国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援助西欧是控制利用以其对抗苏联,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也是美国二战后长期的既定方针。(2)原因:在美苏两极对峙中,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强烈冲击了美国的霸权,美国没能实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进而成为世界霸主的美梦;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

19、不失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只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存在,但却没有达成世界霸主的美梦;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

20、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据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解析:据材料“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可提炼观点为“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论述可从苏联角度回答,从苏联在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国家利益上等角度去论述;还可据材料“美国

21、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提炼出另一种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然后围绕观点论述,要从美国角度,从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野心、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等角度去论证;还可以提炼第三种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论述可结合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的论述去回答。答案:(示例1)观点: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二战后,苏联建立了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矛盾,导致苏联领导层对西方国家不信任。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苏联在德国问题、以及希腊、土耳其危机中的态度加深了西方对苏联的怀疑,恶化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迫使西方国家最终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示例2)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一政策的重大障碍。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与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矛盾,导致西方国家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二战的经验使美国决策者相信,对高度集权主义者是不能软弱的,必须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示例3)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具体答案结合示例1和示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