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302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十七)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8商丘模拟)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

2、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解析:选C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都强调工农的重要性,具有相似性,故不具备独创性,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故D项错误。2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是(

3、)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与材料中“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相符,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3(2018石家庄模拟)至2011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这表明()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解析:选D材料中我国宪法等法律文件的完善,使依法治国方略得到了有力保障,故D项正

4、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4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选A根据材料“四大”的民主方式“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可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出现过曲折,20世纪80年代得到纠正,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

5、就已经开始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而是在肯定对错误的修正,故C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是对政治的调整,故D项错误。5“1963年,周恩来同志把对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四目:1、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2、中央拨款支援台湾建设;3、台湾社会改革可从缓,双方协商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上述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台湾问题()A大陆支持台湾经济建设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D灵活务实的原则解析:选C“中央拨款支援台湾建设”可知大陆支持台湾经济建设,故A项正确,不

6、符合题意;“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可得出前提是“一个中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的提出和实行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与大陆军事对立,但材料中的“一纲四目”体现了中央对台湾政策的务实灵活原则,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A村委会职能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

7、度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村委会职能的转化,故A项错误;这一举措并不是为了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错误;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充分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表现,是对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记者:您提出增量民主,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是存量。您认为中国民主观念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存量? 俞可平: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

8、。30年来,中国民主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这些民主实践,给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 俞可平: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一些人习惯按照西方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记者: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主的期望值很高,有人期待民主政治一蹴而就。 俞可平:中国的民主改革将以存量为基础,即以已经取得

9、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为前提。发展民主政治的速度和力度,要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中国的民主政治将在渐进发展中有所突破,它不能离开先前的历史轨道,不可能发生整体的突变性改革,但在某些领域将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前“民主存量”的主要表现。(6分)(2)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间的关系。(8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题目中“民主存量”的制度表现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容为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10、及法制建设(制订和颁布1954年宪法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中“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指改革开放后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结合所学知识用改革开放以后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来反驳这一观点。从拨乱反正、完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回答二者相互保证和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问,围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谈相关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订和颁布1954年宪法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 (2)论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快法律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选举建设等。 关系:二者都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3)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与国情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道路;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要有创新的精神。(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