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380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练(八)(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的特点1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2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3抗战时期的外交4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5解放战争时期美苏对华政局态度6近代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社会生活变迁及毛泽东思想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7抗战时期重工业的发展8南京国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规范管理9离婚案件增多折射出的时代特征10国民政府滥发纸币11毛泽东思想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

2、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解析:D材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B项错误;19世纪末维新变法使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D项正确。2.(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

3、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进行()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3.(2017广东广州月考)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

4、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解析:B根据材料国共两党均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发表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的文章等信息判断应该是在国共实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A项错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后,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D项错误。4.(2017湖南长郡中学三模)1942年,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

5、我们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未来世界里,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制度束缚C.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D.确立争取美援为主的外交方针解析: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提倡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为了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国民政府的束缚,故B项正确。5.(2017广东汕头一模)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A.中国人民抗日战

6、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九一八事变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解析:A把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是欧洲战场,故B项错误;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故C项错误;193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是汪叔棣的观点,故D项错误。6.(2017山东潍坊月考)“随着日本的投降,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这表明当时()A.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B.中国尚存

7、在和平统一的机会C.美苏关系尚未出现裂痕D.苏联希望中国共产党放弃武装夺权解析:B材料体现出“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并不是支持蒋介石打内战,A项错误;材料“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表明当时中国尚存在和平统一的机会,B项正确;材料重在分析中国局势,不是关注苏美关系,C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并不是希望中国共产党放弃武装夺权,D项错误。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

8、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解析:C材料中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可排除A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的,故B错误;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因而中国发展国家垄断企业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故C正确;践行节制资本的思想是发展国家垄断企业的主观目的,非客观效果,故D错误。8.下表为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942年16%

9、58%4.4%78%7.3%49%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民族抗战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解析:A由材料数据可知1942年重工业比例急剧上升,联系此时全民族抗战爆发,基于战争需要,重工业发展较快,故A项正确。9.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解析:D“封建

10、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说法绝对而且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1934年全民族抗战还没有开始,故B项错误;1934年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故C项错误;材料中“平等原则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信息说明国民政府对市场的规范管理,故D项正确。10.根据吴至信最近十六年之北平离婚案绘制的1917年到1928年北京(北平)离婚诉讼案件简表如下,这一简表反映了()时间(年)诉离案件数诉离率(每10万居民之诉离数)1917284.481918264.231919223.511920446.881921385.871922355.5119

11、23487.521924548.291925518.0619266310.301927629.351928649.55A.民国以来的离婚率直线上升B.新文化运动是离婚率提升的根源C.中国近代化提升了妇女地位D.民国建立后城市妇女独立性提高解析:C材料的时间是1917年到1928年北京(北平)离婚率变化统计表,整体上离婚率上升较快,长期以来中国是男权社会,所以近代以来离婚的核心是妇女的解放与社会地位的提升,故答案为C项。11.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的正言报有报道:“财政经济紧急处分:总统昨以命令公布,实行金本位限期收兑法币及流通券。制定四项办法(金圆券发行办法等)同时颁布施行。”该报所报道的

12、事件,最终结果是()A.有利于抵制经济危机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C.恶化了国家经济形势D.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解析:C材料表明:国民政府为挽救日益恶化的财政经济危机,于1948年8月在全国实行币制改革,通过所谓的“金圆券法案”强行收缴金银外币,发行金圆券。这场币制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灾难,加速了经济的崩溃和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垮台。故排除D,选C。结合所学,金圆券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B。【新知生成】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主要内容:一是发行金圆券,以法币300万元折合1金圆券的比价,限期收兑法币;二是限期收兑人民的金银、外币,逾期不兑

13、者一律没收。国民政府强制推行,广大人民,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大受劫难。金圆券发行额猛增,到1949年6月达到130多万亿元。金圆券与法币一样成了废纸。12.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心思想是()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D.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解析:D材料强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阐释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D项正确。A项说法

14、错误;该文章发表于井冈山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红军也未进行长征,B、C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湖北武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出现了有关医院的概念。公元510年,第一个由政府管辖的“医院”由南朝君主建立。省一级半官方半私人的“医院”在隋代已出现。明代以后,随着中医世俗化趋势的全面渗透,中医全面流入民间,成为每个人都可研习的一门技术。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官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

15、,民间的医生主要由儒医和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中完成。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据廖育群岐黄医道等材料二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

16、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2分)(2)依据

17、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概括出医院围绕王权而设置;根据“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概括出为平民医治的医疗机构相当有限;根据“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概括出“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根据“医疗的主体是病人”概括出病人是医疗的主体;根据“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概括出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古代社会的核心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思想观念三个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

18、一小问,根据“在工作效率上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概括出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根据“在医疗行政方面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概括出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结构,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根据“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概括出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第二小问,从对传统医疗的冲击、对现代医疗的促进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教育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特点:医院围绕王权而设置;为平民医治的医疗机构相当有限;“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病人是医疗的主体;学术传承一直

19、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8分)原因:君主专制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2)变化: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政府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结构,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8分)影响: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念;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现代医疗制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5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

20、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12分)解析:根据材料及中国民主革命史中的相关史实进行考虑,主要的妥协事件有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议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和重庆谈

21、判,然后对这些具体的事件围绕着妥协的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行说明。答案:示例:(1)南北议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南方的革命党人和北方袁世凯所控制的清政府进行的和谈。和谈虽迫于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南方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达成协议,但有利于减轻南方革命政府内外交困所面临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又避免了流血斗争。(2)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协商谈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对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5)重庆谈判。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