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487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1(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中美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为违禁货物,禁止美国商人及他国悬挂美国国旗从事鸦片贸易。这主要是因为()A鸦片贸易违背国际道义B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反对C忙于西进运动侵华受限D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答案D解析鸦片贸易与国际道义的冲突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体现,故A项错误;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在材料同样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进运动属于美国国内的群众性运动,这与对华的鸦片贸易并没有任何联系,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在美国正常商业贸易中是明令禁止的,这也是望厦条约将其列为违

2、禁物品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2(2017昆明二模)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在直隶值2 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 600文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 B对外贸易长期出超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 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答案C解析1740年至1828年时,中国对外正常的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828年时银贵钱贱,说明此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19世纪时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从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故C项正确;清朝时商品经济继续发展,D项不合史实,故D项错误。3(2017凉山三模)治

3、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负责交涉条约的人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这反映了当时()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B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C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寻找到了解决华夷矛盾的方法答案B解析治外法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司法主权的丧失被国人认为是外交的成功,说明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国人懒得与外国人打交道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C项错误;治外法权不能解决华夷矛盾,故D项错误。4(2018天津部分区一模)清朝前期至清末民初,今京津冀均属直隶管辖,是拱卫京师的京畿重地。1903年,其省

4、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主要原因是天津()A作为“卫所”的军事职能强大B作为直隶首府的政治功能上升C开埠通商提高了城市整体实力D设立了新式学堂成为文化中心答案C解析天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北京条约(1860年)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天津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实力,因此在1903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故C项正确。5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答案B解析根据题

5、目中的时间“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是中日甲午战争,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B项正确;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6(2018毕节一模)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行、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

6、严答案B解析清廷希望以关税代替外国人进入中国,而非把关税作为谈判筹码,故A项错误;用关税代替外国人进入中国,是为了保持华人与洋人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传统的华夷之防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立国”,故C项错误;清廷希望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人的让步,这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国家的经济主权,故D项错误。7(2017吉林四模)下图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B洋务派任人唯亲C军队指挥体系落后D舰队数量的过多答案C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军队贪污腐败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洋务派用人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舰队指挥体系分散

7、,各舰队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而日军舰队指挥体系更简单、协调,因此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由于军队指挥体系的落后,故C项正确;舰队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作战,而不是战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8(2017北京顺义一模)某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它的主要影响是()A扰乱了地方的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答案C解析根据“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是马关条约规定的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决定,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不是主

8、要的,故A项错误;这种行为对清政府的财政没有直接影响,故B项错误;由于允许外国办厂,具有特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此规定对中国商品的出口没有限制,故D项错误。 9(2017吉林一模)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答案C解析“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不能上传,不是反映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政治

9、制度的落后,故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10(2018长沙统考)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主要是因为()A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B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C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D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答案C解析日本晚于其他列强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应从中国方面总结,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及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极大地激发中国人对日本侵略的愤恨情绪,这是内因,故答案选C项。11(2018晋冀豫高三第一

10、次联考)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答案B解析义和团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外来文明的排斥,故A项错误;“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清王朝没有放松警惕,故B项正确;转移了斗争矛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放弃“扶清灭洋”初衷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12(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

11、,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遣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答案B解析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开始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学习美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美国以庚子赔款资助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生,故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只是中美两国,没有涉及美国和其他列强的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人赴美留学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

13、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14、。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答案(1)目的: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原因:文化传统差异:英国主张主权国家平等,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维;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需求不大。(学生若能从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特点: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维护等级制的世界秩序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评述: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

15、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任意3个要点即可)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为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主要从当时的时段特征方面考虑,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差异。(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在外交方面清政府逐步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逐步维护等级制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第二小问评述,主要从是什么

16、,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回答即可。14(2017太原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8月1日,光绪帝发布诏书对日宣战。同日,明治帝亦下诏书对清朝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

17、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宗泽亚清日战争材料二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之间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

18、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有的日本学者说的偶然冲动。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孙科志韩国人怎么看甲午战争?(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中日两国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分别概括两国宣战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史

19、学界对于甲午战争的性质各有哪些看法?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答案(1)焦点:朝鲜是否是独立主权国家。理由:中国认为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受中国保护;日本强行干涉朝鲜内政,出兵朝鲜,侵犯朝鲜主权。日本认为其遵照国际法条约,维护东亚和平;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朝出兵是干涉朝鲜的内政。(2)看法:中方:日本蓄谋已久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日方:用近代西方条约和国际法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取代亚洲旧秩序的战争。韩方:中日两国为了争夺朝鲜的控制权发动的战争。原因: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焦点,据材料一中“朝鲜为我大清藩属”“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可答出朝鲜是

20、否是独立主权国家;第二小问理由,中国理由可据材料一中“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答出即可,日本理由可据材料一中“苟不违反国际公法”“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答出即可。(2)第一小问看法,日本看法可据材料二中“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答出即可,中方看法可据材料二中“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答出即可,韩方看法可据材料二中“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答出即可;第二小问原因,通过三方看法可知立场、利益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