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488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2018洛阳联考)1937年5月,毛泽东在苏区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既是在保卫中国的大前提之下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末,由暴力没收方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由此可知,该时期土地政策变革的主要意图是()A停止土地革命B维护农民利益C团结抵御外侮D实行减租减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7年5月”,可知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土地政策的变革旨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应对日本的侵略,故C项正确。2某学者评价1937年淞沪会战时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

2、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该学者对淞沪会战战略部署持否定态度,并不是赞扬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故A项错误;材料对于淞沪会战结局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没有看到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故B项正确;“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说明淞沪会战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说明该学者不主张牺牲华北,故D项错误。3(2018南宁联考)

3、下图是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的封面,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和其夫人宋美龄。与人物相配的文字内容意为:(为了抗日)付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这表明()A国民政府努力争取国际势力的支持B中国抗战取得阶段性胜利C美国舆论正面关注中国政府的抗战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抗击日本答案C解析本题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中国抗战的重要性。材料并未体现国民政府争取外部势力支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938年1月”,可知此时尚处于抗战防御阶段,故B项错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蒋介石夫妇,“(为了抗日)付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表明美媒正面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日,故C项正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于1942年,故D项错误。4据史料

4、记载: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2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国民党军队共击毙、击伤日军80多万人,平均每年抗击了40%的侵华日军。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B国共两党的共同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C国民党军队一直消极抗日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答案C解析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战,从材料中“国民党军队击毙、击伤日军80多万人,平均每年抗击了40%的侵华日军”可知,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有体现。5(2017遵义二模)1938年7月,日军制定了从内部指导中国政

5、权的大纲,其中对“文化教育”规定:“尊重汉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别尊重日华共通的文化。”后来,又秘密颁布对支宣传策略纲要,把“宣传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重视对华“教育”的目的是()A提高中国人民教育水平B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C试图通过“教育”控制中国D掩盖发起战争的滔天罪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全面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日本对华开展奴化教育,无益于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故A、B项错误;日本重视通过奴化教育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故C项正确;日本确有通过奴化教育掩盖侵略战争罪行的意图,但仅是直接目的,深层次的目的就是控制中国,故D项错误。6(2018河北百校联盟联考)1936年

6、,在陕西“剿共”前线的东北军与西北军首先与工农红军达成抗日停战协定,同年秋,在山西的阎锡山也与工农红军建立了特殊关系。这反映了()A国民党政府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团结抗战局面形成C抗日力量逐渐得到发展D国共开始局部合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1936年西安事变前,国民党政府依旧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A项错误;1936年,西安事变前,国共尚处于对峙时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东北军与西北军首先与工农红军达成抗日停战协定”“阎锡山也与工农红军建立了特殊关系”,说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分化,赞成抗战的力量不断壮大,故C项正确;“停战协定”“特殊关系”表明中共与国民党一些地方势力秘密达成某种

7、共识、默契,不能表明国共局部合作的信息,故D项错误。7(2017内江五模,29)1938年10月到1944年春,中国战场上出现过汪精卫投降、皖南事变、百团大战、张自忠牺牲的枣宜会战,以下解读合理的是()A日本放弃了灭亡中国计划,改变侵华方针B体现了与日本侵华方针间的密切联系C国共关系已破裂D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答案B解析1938年10月到1944年春,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主要集中兵力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所以中国战场上才会出现这些状况,故B项正确。8(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六,29)1942年2月,美国给中国巨额贷款5亿美元,超

8、过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贷款总数的两倍,而且未规定利率、偿还期、担保及借款用途。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援助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C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D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的援助,主要原因是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本的兵力,有力支持了美国的太平洋战场,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同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也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中国抗战对世界反

9、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9(2017昆明二模,30)1940年初,毛泽东撰文指出:“我们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其关键在于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内涵。”这一表述反映当时()A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发展C国内抗战形势发生较大变化D党派政权之争大于民族利益答案C解析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变,故A项错误;1940年毛泽东特别撰文指出新三民主义的关键是三大政策,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破裂的风险,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0(2017自贡二模,29)美

10、国著名报刊纽约时报1936年涉及中国的报道为17篇,1937年为46篇,1938年为122篇,1939年为539篇,1940年为531篇。这状况表明()A对日宣战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B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数量增多C中国战时国际战略地位不断强化D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华支持的力度答案C解析1941年,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美国著名报刊纽约时报,并不能代表西方主流媒体,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美国对中国的报道数量变化,并不能由此表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华支持的力度,故D项错误。11(2017日照一模,29)19371945年,蒋介石在日记中对共产党时而称“共党”,时而称“

11、共匪”,飘忽不定。这表明他()A交替实行联共反共政策B对中共政策缺乏连贯性C没有放弃反共防共立场D蓄意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蒋介石对中共态度的不断变化,并不等于这是一种交替的联共、反共政策,故A项错误;在长期的抗日战争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共采取的始终是一种既团结又打压的两手政策,故B项错误;时而的“共匪”称呼就表明蒋介石集团始终没有完全放弃反共防共立场,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建立起就贯穿抗战的始终,而且并不能简单通过蒋介石对中共称呼的变化就推断这是一种蓄意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行为,故D项错误。12(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30)下面是1937年6月15日,蒋介石向周恩

12、来提出的几项条件。它反映出国民政府()1.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蒋指定国民党的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推出同等数目的干部组成,蒋为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2.两党一切对外行动及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3.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将来视情况许可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A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B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C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D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答案D解析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中蒋提出国共合作实则由国民党领导,而非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蒋期望通过建立国共合作的组织方式来增强抵御外侵而非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期望

13、通过建立国民革命同盟会团结共产党以对抗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安徽师大附中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征”。病症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材料二1931年,

14、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上述均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启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争时期“统治阶层的颓废”的主要表现,说明该表现对战争结果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

15、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九一八事变时期张学良、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答案(1)表现:视野上目光短浅、思维陈旧、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畏敌如虎;文化上文弱无耻,崇尚空谈;社会上民风败坏、整体堕落。(任意答出五点即可)影响:导致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看法:精神上浑浑噩噩,毫无生气,行动上好歹不识、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官员贪腐伪善,青年颓废堕落,人民斗志涣散;行动上不辨是非,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评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电令东

16、北军力避冲突;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口号,采取不抵抗主义,一面继续“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一面谋求同日本侵略者的妥协;蒋介石、张学良袭用“以夷制夷”的故技,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压迫日本撤兵;张学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4(2017河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材料二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

17、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急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答案(1)政治形势: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2)影响: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实现空前大团结。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与人民的支援。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1)据材料一漫画中的繁体字“卢沟桥事件”“喂!背后是悬岩,退吗?拉着的货物会全部毁灭的”等信息得出,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使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同时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引起了国人的不满。(2)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得出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实现空前大团结。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得出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由“内斗必须停止”得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结合所学还可得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与人民的支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