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578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解析:“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等思想家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说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唯心主义的,不是科学的,故B项错误;哲学家们解释世界的本原从单一的物质元素到人的思想,说明其研究从自然走向人及社会,故C项正确;古希腊哲学家们共同追求客观真理,材料未

2、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墨子B韩非子C普罗泰格拉D苏格拉底解析: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一方面否定了神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的倾向,同时他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智者是靠教授实用性的演说、修辞等技巧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符合材料“注重实利”,故C项正确。答案:C3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

3、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解析: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从而“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C、D两项错误。答案:B4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

4、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解析:依据题干中“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可知苏格拉底反对的是智者的诡辩行为。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也是相对的,其兴废都应以人为尺度,忽视道德建设,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即“客观”不符,A、B、C三项均排除。答案:D5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A孔子苏格拉底 B老子普罗泰格拉C孟子柏拉图D庄子亚里士多德解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

5、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 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答案:A6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学生柏拉图最后闻

6、,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理念是万物本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用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考验学生,受苏格拉底所说的“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影响,除柏拉图以外的学生都认为是真苹果,只有柏拉图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受苏格拉底的“误导”,拥有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美德,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C7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论点论据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

7、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乙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甲的论点错误D乙的论点错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倡导“美德即知识”,据此判断材料的描述,甲的论据和论点是正确的。乙的论据中苏格拉底重视美德教育,而智者学派忽视道德,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故乙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综上分析,综观四个选项,D项符合题意。答案:D8“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

8、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征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解析:由“失踪的古典文化”可以判断出,题干材料指的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故B项正确;题干既强调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又体现重新发扬古雅典的人文民主精神,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故D项错误。答案:B9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

9、兴的这一共同点()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C根源于当时的世风日下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现世幸福,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题干材料信息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后半叶,与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巨匠所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0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宣称:“科学如果不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果来证明,便是毫无用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践

10、乃是确定性之母。”这体现了达芬奇()A肯定实践与实验的互证作用B倡导个性解放C认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注重现世生活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科学必须从实践中产生并用实验进行验证,说明达芬奇肯定在科学产生过程中实践与实验的互证作用,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是指将人性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材料没有涉及该内容,故B项错误;C项与“实践乃是确定性之母”不符,故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注重现世生活,即反对禁欲,主张个人享受与追求财富,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11“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

11、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解析: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B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错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D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错误。答案:C12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

12、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解析:印刷术传入欧洲能够推动西方文化的发展,但不能推动西方人流行写自传,故A项错误;15世纪是文艺复兴在欧洲深入开展的时期,欧洲人流行写自传体现了人对自我价值和个人人生经历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15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能够推动人们追求财富、传播宗教等思想观念的变化,但不能推动人们写自传的改变,故C项错误;15世纪是文艺复兴的时代,致力于将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仍在继续,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

13、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期,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材料二1096年,欧洲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垄断,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

14、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解析:(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

15、个方面思考。(2)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从基础、影响及原因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同时还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据文艺复兴的背景可知文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支持。答案:(1)唐宋文化复兴: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西方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2)相似之处:传统文化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的要求。启示: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支持;文

16、明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14中央电视台曾推出过“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西方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美德即知识”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现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

17、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从材料中提取两项关于古代、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信息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中国古代注重家庭美满、满足;西方古代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中国深受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影响,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价值。信息二:从古代到近现代,西方社会幸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追求精神享受变为追求物质享受。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能结合材料从其他角度进行对比,得出信息并说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